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皮帶秤,包括傳輸部分和稱重部分,傳輸部分包括從動軸、驅動軸、皮帶和運輸托輥,稱重部分包括計量托輥、稱重傳感器,計量托輥位于稱重傳感器上方,皮帶設置在從動軸、驅動軸、運輸托輥和稱重部分的外部,稱重部分與設置在稱重部分外部的皮帶形成稱重面,還包括感應定位模塊、控制器,感應定位模塊設置在稱重面的上方。控制器與感應定位模塊、驅動裝置、稱重傳感器連接。控制器具備四個計時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皮帶秤的稱重面上設置感應定位模塊,通過被稱物品經過感應模塊的時間及感應模塊的當前狀態來判斷物品大小及位置,并利用計時器,對感應信號以及計量時間進行分析后控制驅動裝置的運轉,實現自動化完成物品的定位及稱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生產生活領域,尤其是一種能夠自動完成物品傳送、定位、稱重的皮帶秤。
技術介紹
現有的皮帶秤在使用時,需要依靠人工控制貨物傳送,使其停止到合適的稱重位置后,才能進行稱重。這個操作過程需要操作人在定位過程中保持關注和等待。如果傳送皮帶較長、或傳送速度較慢,就會導致等待時間大大超過稱重操作時間,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如果操作員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傳送過位,又會增加調整位置的時間;如果傳送貨物定位不合理,則會導致稱重產生較大誤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皮帶秤,實現了皮帶秤自動傳送定位,取代了操作員的人工定位工作,保證物品稱重定位的準確性,并實現自動化完成物品的定位及稱重,提供了工作效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皮帶秤,包括傳輸部分和稱重部分,傳輸部分包括從動軸、驅動軸、皮帶和運輸托輥,驅動軸的軸面依次與運輸托輥、從動軸的軸面連接,稱重部分包括計量托輥、稱重傳感器,計量托輥設置在稱重傳感器上方,皮帶設置在從動軸、驅動軸、運輸托輥和稱重部分的外部,稱重部分與設置在稱重部分外部的皮帶形成稱重面,還包括多個感應定位模塊,感應定位模塊設置在稱重面的上方。在皮帶秤的稱重面上設置感應定位模塊,通過被稱物品經過感應模塊的時間以及感應模塊的當前狀態來判斷物品的大小及位置,完成物品的定位及稱重。進一步地,感應定位模塊的數量為三個,在稱重面的首端、末端和中間位置分別設置所述感應定位模塊。首末端的感應定位模塊分別感應被稱物品的進入和退出,中間位置的感應定位模塊能夠保證被稱物品準確地在稱重面中間,保證稱重過程中的準確性。進一步地,還包括驅動裝置,驅動裝置與驅動軸連接。通過驅動裝置帶動驅動軸的轉動,進而帶動皮帶以及皮帶上方的被稱物品運動,使被稱物品能夠運動到稱重面上。進一步地,還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與感應定位模塊、驅動裝置、稱重傳感器連接。感應定位模塊將感應到的信號發送到控制器后,控制器對信號進行分析后啟動或停止驅動裝置的運轉,實現自動化完成物品的定位及稱重。控制器可以為可編程控制器件。稱重傳感器將稱到的重量發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以后,可進行下一步的退場操作。進一步地,控制器具備四個計時器,稱重面的首端的感應定位模塊觸發計時器一、三,稱重面中間位置的感應定位模塊觸發計時器二,控制器將計時器三的時間復制給計時器四。進一步地,還包括放大器和A/D轉化電路,稱重傳感器依次連接放大器、A/D轉化電路,A/D轉化電路連接控制器。放大器用于將稱重傳感器檢測到的信號放大,A/D轉化電路將該信號轉化成控制器可讀的信號。進一步地,還包括顯示器,顯示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將稱重的結果顯示在顯示器上。進一步地,感應定位模塊為工業光學感應頭或具備圖像識別系統的攝像設備,以適用不同工作環境和貨物,滿足不同的使用需要。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I)在皮帶秤的稱重面上設置感應定位模塊,通過被稱物品經過感應模塊的時間以及感應模塊的當前狀態來判斷物品的大小及位置,完成物品的定位及稱重;2)感應定位模塊將感應到的信號發送到控制器后,利用四個計時器,控制器對感應信號以及計量到的時間進行分析后啟動或停止驅動裝置的運轉,實現自動化完成物品的定位及稱重;3)感應定位模塊可以為不同的感應設備,如紅外感應器、影像感應設備等,適用不同工作環境和貨物,滿足不同的使用需要。【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控制器與其他部件的連接示意圖;其中,1.1、驅動軸、1.2、從動軸,1.3、運輸托輥,1.4、皮帶,2.1、計量托輥,2.2稱重傳感器,3.1、首端光學感應頭,3.2、中間位置光學感應頭,3.3末端光學感應頭。【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的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結合圖1所示,一種皮帶秤,包括傳輸部分、稱重部分、光學感應頭、顯示器和控制器。傳輸部分包括從動軸1.2、驅動軸1.1、皮帶1.4和運輸托棍1.3。稱重部分包括計量托輥2.1、稱重傳感器2.2。計量托輥2.1設置在稱重傳感器2.2上方,皮帶1.4設置在從動軸1.2、驅動軸1.1、運輸托棍1.3和計量托棍2.1、稱重傳感器2.2的外部,稱重部分與設置在稱重部分外部的皮帶形成稱重面。光學感應頭的數量為三個,首端光學感應頭3.1、中間位置光學感應頭3.2、末端光學感應頭3.3分別設置在稱重面的首端、中間位置和末端。如圖2,驅動軸1.1與驅動電機連接。稱重傳感器2.2依次連接放大器、A/D轉化電路。控制器與顯示器、首端光學感應頭3.1、中間位置光學感應頭3.2、末端光學感應頭3.3、驅動電機、A/D轉化電路連接。控制器為PLC,并具備四個計時器。首端光學感應頭3.1觸發計時器一、三。中間位置光學感應頭3.2觸發計時器二,控制器將計時器三的時間復制給計時器四。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將物品放置在皮帶上,物品可以按件或按堆放置。如果是按堆放置的物品,物品必須連續的且總長度不能超出稱重面的長度。控制器啟動驅動裝置運轉,驅動裝置帶動驅動軸轉動,從而帶動皮帶以及皮帶上方的物品運動。接下來進行定位控制過程。如果物品的長度短于稱重面長度時:稱重面首端的感應定位模塊感應到被稱物品進入,將該信號發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號后,啟動計時器一、三進行計時。物品離開首端的感應定位模塊時,計時器一停止計時。物品運動到中間位置的感應定位模塊時,計時器二開始計時。當計時器二的計量時間達到計時器一所計量時間的一半,控制器控制皮帶停止傳送,定位完成。如果物品的長度長于稱重面長度時:稱重面首端的感應定位模塊感應到被稱物品進入,將該信號發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號后,啟動計時器一、三進行計時。當物品運動到中間位置的感應定位模塊時,計時器二開始計時。物品一直運動,直到末端的感應定位模塊也能夠感應到信號,此時,三個感應定位模塊均有感應信號,控制器控制皮帶停止傳送,定位完成。接下來進行物品稱重。稱重面下方的稱重傳感器對物品進行計重,并將檢測到的物品重量信號經過放大器放大,再通過A/D轉化電路轉化成控制器可讀的信號,傳送給控制器。控制器將信號輸送到顯示器上,顯示器把物品的重量顯示出來。接下來進行物品離場。控制器發出皮帶運轉信號,同時,控制器將計時器三計量到的時間復制給計時器四,同時,計時器三復位。皮帶以及皮帶上方的物品開始運動,此時,計時器四按照接收的復制時間開始倒計時。當物品離開首端的感應定位模塊時,計時器一復位。物品繼續運動,當物品離開中間位置的感應定位模塊,且計時器四倒計時結束,時間為零時,計時器二復位,完成尚場。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皮帶秤,包括傳輸部分和稱重部分,所述傳輸部分包括從動軸、驅動軸、皮帶和運輸托輥,所述驅動軸的軸面依次與運輸托輥、從動軸的軸面連接,所述稱重部分包括計量托輥、稱重傳感器,所述計量托輥設置在稱重傳感器上方,所述皮帶設置在從動軸、驅動軸、運輸托輥和稱重部分的外部,所述稱重部分與設置在稱重部分外部的皮帶形成稱重面,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多個感應定位模塊,所述感應定位模塊設置在稱重面的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艷玲,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任我在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