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該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包括底座、背部支撐、上蓋和兩根連桿。所述的底座形狀為總長85mm寬70mm的拱形,該底座中間處設置了一個直徑為60mm的容納槽,并在容納槽處反面凸出。所述的背部支撐的形狀為長120mm寬70mm的長方形,該背部支撐鑲嵌固定在座椅靠背里。所述的上蓋的形狀為長100mm寬70mm兩側半徑為200mm的鼓形狀,中間有直徑80mm厚度7mm的薄壁圓孔。所述的兩根連桿上頭大下頭小,上部和上蓋連接塊鉚接,下部和底座加強筋鉚接。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通過背部支撐鑲嵌固定在座椅靠背上,合理避開乘客活動空間;采用穩固的支架結構,定位牢靠;聯動性強,開合高效;可完全折疊,節省空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杯子支架
,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折疊功能的客車用杯子支架。
技術介紹
在現有客車車廂內,乘客座椅周圍通常設有杯子支架用于固定杯子。調查表明:現有客車用杯子支架主要是在座椅扶手上開設凹槽,但是扶手處被占用,不僅會影響乘客的乘坐舒適度,并且這種簡易杯子支架不能牢靠地固定杯子,還會占用較大車內空間。因此設計一款可提高乘客舒適度、固定牢靠且占地面積小的杯子支架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解決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固定杯子支架和如何使占地面積減小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固定杯子支架和如何使占地面積減小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以背部鑲嵌式以及可折疊為構思,設計出一款固定牢靠且省空間的客車用杯子支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包括底座4、背部支撐1、上蓋2和兩根連桿3。所述的底座4的形狀為總長85mm寬70mm的拱形,并在前端設置U型箍,在U型箍上開兩對稱空槽,中間處設置了一個直徑為60_的容納槽5用來放置和固定杯子下部,并在容納槽5處反面凸起。底座4后端設有加強筋6以加強結構。所述的背部支撐I形狀為長120_寬70_的長方形,下端設有卡槽以防底座4過度翻折從而確保兩者相互垂直。杯子支架通過背部支撐I鑲嵌固定在座椅靠背上,高度可與乘客肩部平齊,巧妙避開了乘客的活動空間。所述的上蓋2的形狀為長10mm寬70mm兩側半徑為200mm的鼓形,反面內側設有連接塊7,中間設有直徑80mm厚度7mm的薄壁圓孔8,可用于固定杯子上部。薄壁圓孔8與底座4的容納槽5反面凸起處鑲嵌配合,達到折疊的目的。所述的兩根連桿3上頭大下頭小,連桿3上端與上蓋2的連接塊7鉚接,連桿3下端與底座4的加強筋6鉚接。折疊時,兩根連桿3正好收折進底座4的前端U型箍對應的空槽中。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通過背部支撐鑲嵌固定在座椅靠背上,完全適應客車需求,合理避開乘客的活動空間,提高了乘客的舒適度,是長途旅行的助手。(2)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采用支架形式,定位牢固,在行駛過程中可保證水或飲料不因路途的顛簸而溢出。(3)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可通過一個活動構件的位置變換來帶動其他活動構件進行翻轉,聯動性強,開合方便,不用時將其折疊收起,用時展開放下即可。(4)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結構精巧,可實現完全折疊,減小占地空間,既方便了乘客又節省了車內空間。【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完全折疊后的側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述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完全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所述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的背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背部支撐,2.上蓋,3.連桿,4.底座,5.容納槽,6.加強筋,7.連接塊,8.薄壁圓孔。【具體實施方式】在圖1中,該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由兩根連桿3、背部支撐1、底座4和上蓋2構成四桿機構。所述的底座4的形狀為總長85mm寬70mm的拱形,并在前端設置U型箍,在U型箍上開兩對稱空槽,中間處設置了一個直徑為60_的容納槽5用來放置和固定杯子下部,并在容納槽5處反面凸起。底座4后端設有加強筋6以加強結構。所述的背部支撐I形狀為長120_寬70_的長方形,下端設有卡槽以防底座4過度翻折從而確保兩者相互垂直。杯子支架通過背部支撐I鑲嵌固定在座椅靠背上,高度可與乘客肩部平齊,巧妙避開了乘客的活動空間。所述的上蓋2的形狀為長10mm寬70mm兩側半徑為200mm的鼓形,反面內側設有連接塊7,中間設有直徑80mm厚度7mm的薄壁圓孔8,可用于固定杯子上部。薄壁圓孔8與底座4的容納槽5反面凸起處鑲嵌配合,達到折疊的目的。所述的兩根連桿3上頭大下頭小,連桿3上端與上蓋2的連接塊7鉚接,連桿3下端與底座4的加強筋6鉚接。以背部支撐I為機架,其余三部分為活動構件,各連接處鉸接,共有4個低副,O個聞副。根據自由度公式:F = 3n_2PL_PH = 3X3_2X4 = I,可知該結構的自由度為I,因此具有四桿機構的運動特性,可通過一個活動構件的位置變換來帶動其他活動構件進行翻轉,即通過上蓋2或底座4的移動帶動兩根連桿3的翻轉,從而帶動與兩根連桿3相連接的底座4和上蓋2翻轉,實現方便開合的功能。折疊時,兩根連桿3正好收折進底座4的前端U型箍對應的空槽中。在圖2中,該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為實現折疊功能,選取了上下重疊式作為其折疊基本方式。以背部支撐I在下,底座4向上翻折在中,上蓋2向下翻折在下,底座4的容納槽5反面凸出部分與上蓋2厚度7mm的薄壁圓孔8配合,實現上下重疊式折疊。該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開啟時,將上蓋2向上翻折,通過兩連桿的轉動,帶動底座4向下翻折,完成開啟過程。該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閉合時,將底座4向上翻折,通過兩連桿的轉動,帶動上蓋2向下翻折,完成閉合過程。【主權項】1.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該結構包括:一個形狀為總長85_寬70_的拱形的底座,該底座前端設置U型箍,在U型箍上開兩對稱空槽,中間處設置了一個的容納槽,并在容納槽處反面凸出,底座后端設有加強筋;一個形狀為長120mm寬70mm的長方形的背部支撐,下端設有卡槽;一個形狀為長10mm寬70mm兩側半徑為200mm的鼓形狀的上蓋,上蓋的中間設有薄壁圓孔,反面內側設有連接塊;以及兩根連桿,該連桿上頭大下頭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通過兩根連桿帶動底座和上蓋轉動,利用底座的容納槽反面凸出部分與上蓋的薄壁圓孔配合,實現折疊功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撐下端設置了邊界卡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間設有直徑為60mm的容納槽。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中間設有直徑80mm厚度7mm的薄壁圓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通過背部支撐鑲嵌固定在座椅靠背上。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上部和上蓋連接塊鉚接,下部和底座加強筋鉚接。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最后折疊時,將兩根連桿嵌入底座前端U型箍對應的空槽中。【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該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包括底座、背部支撐、上蓋和兩根連桿。所述的底座形狀為總長85mm寬70mm的拱形,該底座中間處設置了一個直徑為60mm的容納槽,并在容納槽處反面凸出。所述的背部支撐的形狀為長120mm寬70mm的長方形,該背部支撐鑲嵌固定在座椅靠背里。所述的上蓋的形狀為長100mm寬70mm兩側半徑為200mm的鼓形狀,中間有直徑80mm厚度7mm的薄壁圓孔。所述的兩根連桿上頭大下頭小,上部和上蓋連接塊鉚接,下部和底座加強筋鉚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通過背部支撐鑲嵌固定在座椅靠背上,合理避開乘客活動空間;采用穩固的支架結構,定位牢靠;聯動性強,開合高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客車用可折疊杯子支架,該結構包括:一個形狀為總長85mm寬70mm的拱形的底座,該底座前端設置U型箍,在U型箍上開兩對稱空槽,中間處設置了一個的容納槽,并在容納槽處反面凸出,底座后端設有加強筋;一個形狀為長120mm寬70mm的長方形的背部支撐,下端設有卡槽;一個形狀為長100mm寬70mm兩側半徑為200mm的鼓形狀的上蓋,上蓋的中間設有薄壁圓孔,反面內側設有連接塊;以及兩根連桿,該連桿上頭大下頭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由佳,李永祥,陳超凡,周利士,汪洪,余鵬飛,宋憶寧,李磊,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師范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