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多功能垃圾桶,箱體的左側和頂部開口,該箱體位于地下,其頂部接近地面,箱體內設置有與其尺寸相適配且可相對其長度方向滑動的側壓蓋,側壓蓋左側與壓縮液壓缸的活塞桿連接,箱體的底部與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連接,壓縮液壓缸的兩個油口分別與第一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升降液壓缸的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執行油口通過管路連接,第一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三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第三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通過液壓泵與油箱連接,液壓泵與電動機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占地面積小,垃圾容量大,可實現非接觸式投放,還可使垃圾避免曝曬,并能方便清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垃圾桶,具體是一種多功能垃圾桶。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區和公園,而垃圾箱是公園和小區里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公共設施,人們在享受垃圾桶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垃圾桶占用了本來就不多的土地、垃圾桶裝載垃圾的過程中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再者,現有的垃圾桶的容量都較小,承載不了太多的垃圾,如果單純地把垃圾桶做的很大的話,那么就會占據很大的土地面積;此外,現有的垃圾桶不利于環衛工人對垃圾桶里的垃圾進行清理。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多功能垃圾箱,其占地面積小,垃圾容量大,可實現非接觸式投放垃圾,還可使垃圾避免曝曬,并能方便環衛工人對垃圾桶里的垃圾進行清理。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多功能垃圾桶,包括箱體、液壓系統,所述液壓系統包括壓縮液壓缸、升降液壓缸、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二電磁換向閥和第三電磁換向閥,所述箱體的左側開口,該箱體位于地下,其投放口位于地面上,所述箱體內設置有與其尺寸相適配且可相對其長度方向滑動的側壓蓋,所述側壓蓋左側與壓縮液壓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箱體的底部與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壓縮液壓缸的兩個油口分別與第一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升降液壓缸的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執行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三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通過液壓泵與油箱連接,所述液壓泵與電動機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將垃圾桶的箱體放置在地面下方能減少垃圾桶在地面上占據的空間,此外,將垃圾桶的箱體“沉入地下”,能避免垃圾的曝曬,因為垃圾如果在陽光下曝曬就會“發酵”產生細菌很難聞的氣味,由于箱體的開口頂部接近地面,從而能實現非接觸式地投放垃圾,人們不用直接接觸垃圾桶就可以將垃圾放入垃圾桶內,減少了接觸垃圾桶蓋子病菌的機會,使人們處于一個相對衛生的環境里,遠離病菌;通過使壓縮液壓缸設置,可以在垃圾箱內收集的垃圾較多時,通過壓縮液壓缸來對箱體內的垃圾進行壓縮,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垃圾箱的容量;當箱體內的容量用盡時,通過升降液壓缸將箱體升到地面以上,從而能方便環衛工人對垃圾箱內垃圾的收集;通過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二電磁換向閥、第三電磁換向閥的設置,可以便于通過電控來實現垃圾箱的壓縮及升降的自動化操作,也可以便于通過PLC來實現垃圾箱的智能化控制。進一步,所述液壓系統還包括輔助液壓缸第四電磁換向閥,所述輔助液壓缸的活塞桿的桿頭為球頭結構,所述箱體的底部與所述輔助液壓缸對應的位置設有與輔助液壓缸的活塞桿的桿頭相適配的球座,所述輔助液壓缸的活塞桿的桿頭位于所述球座內,該輔助液壓缸的缸壁通過連桿與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箱體的底部鉸接,所述輔助液壓缸的兩個油口分別與第四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通過液壓泵與油箱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輔助液壓缸的設置,并使其缸壁與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不僅可以使垃圾箱的箱體在升降的過程中更平穩,而且在箱體升到所需高度后,還可以通過輔助液壓缸的活塞桿的升高來實現箱體向一側傾倒,從而可以便于環衛工人對垃圾箱箱體中垃圾的收集;通過使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與箱體底部鉸接,使輔助液壓缸的活塞桿的桿頭為球頭結構,并在箱體底部設與球頭結構的桿頭相適配的球座,能使垃圾箱的箱體的傾倒或復位的過程中更加平衡;通過第四電磁換向閥的設置可以通過電控來便捷地控制輔助液壓缸的升降。進一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和第三電磁換向閥之間設置有第五電磁換向閥,所述第五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與第三電磁換向閥的一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第五電磁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工作油口和第四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通過管路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在第二電磁換向閥和第三電磁換向閥之間設有第五電磁換向閥,并使第五電磁換向閥與第四電磁換向閥連接,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使該垃圾箱的控制能更加便捷,還能便于實現電磁閥的集中控制,便于通過PLC來實現垃圾箱的智能化控制。進一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和第三電磁換向閥之間、第五電磁換向閥和第三電磁換向閥之間、第五電磁換向閥和第四電磁換向閥之間均設有一個溢流閥,所述溢流閥的溢流油口通過管路與油箱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溢流閥的設置,可以使該液壓系統中的壓力保持恒定,可以對該液壓系統中進行過載保護。進一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三電磁換向閥、第四電磁換向閥、第五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均與油箱通過管路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使各電磁閥的回油口與油箱連接,可以便于對各電磁閥回油的收集。進一步,所述液壓泵和油箱之間的管路上設有過濾網。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過濾網的設置,可以保證輸出的液壓油中不會含有顆粒大的雜質,進而可以保護該液壓系統的穩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為三位三通換向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為二位二通電磁換向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為三位四通換向閥,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為三位四通換向閥,所述第五電磁換向閥為三位四通換向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這樣的閥型選擇,不僅可以保證實現所需要的控制功能,而且還能降低整體成本。所述投放口的上側設有蓋板,所述蓋板的左部與投放口的一側鉸接,所述蓋板的左端與U形支架的左端鉸接,所述U形支架的中部與固定支點鉸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蓋板及U形支架的設置,可以方便通過U形支架開啟蓋板,不僅可以方便投放垃圾,也能避免垃圾曝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箱體沿A-A向的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箱體,2、側壓蓋,3、壓縮液壓缸,4、升降液壓缸,5、輔助液壓缸,6、桿頭,7、球座,8、電動機,9、液壓泵,10、油箱,11、第一電磁換向閥,12、第二電磁換向閥,13、第三電磁換向閥,14、第四電磁換向閥,15、第五電磁換向閥,16、溢流閥,17、過濾網,18、投放口,19、蓋板,20、U形支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多功能垃圾桶,包括箱體1、液壓系統,所述液壓系統包括壓縮液壓缸3、升降液壓缸4、第一電磁換向閥11、第二電磁換向閥12和第三電磁換向閥13,所述箱體I的左側開口,該箱體I位于地下,其投放口 18位于地面上,所述箱體I內設置有與其尺寸相適配且可相對其長度方向滑動的側壓蓋2,所述側壓蓋2左側與壓縮液壓缸3的活塞桿連接,所述箱體I的底部與升降液壓缸4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壓縮液壓缸3的兩個油口分別與第一電磁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升降液壓缸4的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12的執行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11的進油口、第二電磁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三電磁換向閥13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13的進油口通過液壓泵9與油箱10連接,所述液壓泵9與電動機8連接。將垃圾桶的箱體I放置在地面下方能減少垃圾桶在地面上占據的空間,此外,將垃圾桶的箱體I “沉入地下”,能避免垃圾的曝曬,因為垃圾如果在陽光下曝曬就會“發酵”產生細菌很難聞的氣味,由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垃圾桶,包括箱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液壓系統,所述液壓系統包括壓縮液壓缸(3)、升降液壓缸(4)、第一電磁換向閥(11)、第二電磁換向閥(12)和第三電磁換向閥(13),所述箱體(1)的左側開口,該箱體(1)位于地下,其投放口(18)位于地面上,所述箱體(1)內設置有與其尺寸相適配且可相對其長度方向滑動的側壓蓋(2),所述側壓蓋(2)左側與壓縮液壓缸(3)的活塞桿連接,所述箱體(1)的底部與升降液壓缸(4)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壓縮液壓缸(3)的兩個油口分別與第一電磁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升降液壓缸(4)的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12)的執行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11)的進油口、第二電磁換向閥(12)的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三電磁換向閥(13)的兩個工作油口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13)的進油口通過液壓泵(9)與油箱(10)連接,所述液壓泵(9)與電動機(8)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娟,王敏,夏彭園,邵衛,權寧,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