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用于物件或物料貯存或運輸的容器技術領域,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包括頂部帶有進料口的袋體,該袋體上設有吊帶,還包括襯于袋體內部的托盤,托盤底部內凹形成供叉車的叉頭端插入的承插口,袋體的底部的形狀與托盤底部相對應,且集裝袋的底部與托盤底部緊貼并固定連接。該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具有包裝和托盤流轉的雙重功能,在整個物流運輸裝卸環節中,無需人力裝卸,實現全機械化叉車和吊車作業,同時節省了物流運輸環節中產生的大量人力裝卸成本,并解決目前各企業裝卸人力嚴重不足的困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用于物件或物料貯存或運輸的容器
技術介紹
目前在顆粒物或塊狀物等散裝物料的物流運輸過程中,通常有兩種運輸方式:第一種方式是采用小型編織袋或聚丙烯袋裝入物料,再將物料袋堆碼在托盤上,叉車的叉頭插入托盤的承托口,將托盤搬運至火車或貨車等的貨倉中,這種運輸方式的缺點在于:需要搬運工將物料袋搬運至托盤或從托盤上卸下,勞動強度大,搬運經濟成本較高。另一種方式是采用集裝袋裝入物料,這種集裝袋多用聚丙烯、聚乙烯等聚酯纖維紡織而成且集裝袋上帶有吊帶,吊車將集裝袋吊起搬運,由于吊帶一定的長度,在起吊過程中上部要占有很大的空間,特別在空間狹窄的船艙或火車箱中作業,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意在提供一種便于在狹窄空間內搬運和堆碼、搬運勞動成本低且造價低廉的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專利方案: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包括頂部帶有進料口的袋體,該袋體上設有吊帶,還包括襯于袋體內部的托盤,托盤底部內凹形成供叉車的叉頭端插入的承插口,袋體的底部的形狀與托盤底部相對應,且集裝袋的底部與托盤底部緊貼并固定連接。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為:袋體內部設有托盤,該托盤底部與袋體底部緊貼固定,物料從進料口進入集裝袋和托盤組成的物料腔內,集裝袋為柔性帶,托盤可對集裝袋起支撐作用,使得袋體的底部具有硬度不發生擠壓,便于多個集裝袋的堆碼;使用時,使用吊車穿入吊帶吊起整個托盤式集裝袋,再移動至指定位置,另外,由于集裝袋底部與托盤緊貼且托盤的底部形成承插口,叉車的叉頭插入該承插口,通過移動叉頭從而搬運集裝袋,在一些吊裝高度有限的狹窄地方,可以便于集裝袋的堆碼加高,裝卸更加方便。該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具有包裝和托盤流轉的雙重功能,在整個物流運輸裝卸環節中,無需人力裝卸,實現全機械化叉車和吊車作業,同時節省了物流運輸環節中產生的大量人力裝卸成本,并解決目前各企業裝卸人力嚴重不足的困難。另外,傳統的物料袋單個成本較高,物料運輸時需要使用大量的物料袋,整體成本造價昂貴,本技術中的集裝袋耗材較少,成本可以控制得更加低廉。進一步地,承插口包含一對相互平行的通槽,叉車的叉頭可以從托盤的兩面插入,托盤的底部兩面均可進叉;叉車的叉頭一般為兩根平行的橫桿,橫桿插入通槽內,從而托運集裝袋。進一步地,承插口包含兩對成十字交叉的通槽,每對通槽包含兩條相互平行的通槽,托盤的底部兩面均可進叉。叉車的叉頭一般為兩根平行的橫桿,橫桿從集裝袋的任一面的通槽插入,增加了叉車的進叉位。進一步地,所述托盤與袋體的高度比為1:2.3?7.5,普通的粉料、顆粒料或者是塊狀物料均可以裝入進行物流轉運。進一步地,袋體底部與托盤底部粘接,連接更加牢固。進一步地,袋體的吊帶包括連接固定于噸帶外壁的豎向勾帶,便于吊車吊裝該集裝袋,另外所有勾帶均通過加強帶連接,具有加強集裝袋連接牢固性的作用。進一步地,袋體的底部開有卸料口,托盤與該卸料口對應的位置設有卸料門,便于卸料。進一步地,袋體為聚乙烯集裝袋或聚丙烯集裝袋,強度較高且可回收利用。進一步地,托盤為聚氯乙烯托盤或聚丙烯托盤或聚乙烯托盤,采用注塑、吹塑、吸塑或者壓模而成,托盤的質量較輕,減小了整個集裝袋的重量。進一步地,所述托盤與袋體的高度比為1:2.3,托盤高度較大,可以更好的支撐袋體。【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實施例1的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實施例1的左視圖;圖3為本技術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實施例1的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實施例1中托盤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實施例2的主視圖;圖6為本技術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實施例2中托盤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實施例3的主視圖;圖8為本技術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實施例3中托盤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1說明書附圖1、圖2、圖3和圖4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袋體1、托盤2、鉤帶3、把手部4、加強帶5、通槽6、進料口 7、卸料門8。參見附圖1、附圖2和附圖3,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包括聚丙烯制成的長方體形的袋體,該袋體長1100mm、寬900mm、高1500mm,該袋體的四個角均縫制有豎直的鉤帶,該鉤帶的上端為供吊車吊起的把手部,袋體的外壁縫制有兩圈的加強帶,該加強帶將四條鉤帶連接成網格結構。袋體的頂部開有進料口,袋體內部襯有聚丙烯吹塑形成的托盤,該托盤長1100mm、寬900mm、高200臟,即托盤高度/袋體高度=1:7.5,該托盤的底部沿長度方向內凹形成兩條相互平行的通槽,這兩條通槽作為承插口與叉車的叉頭匹配。袋體的底部形狀與托盤底部相對應并緊貼粘接在托盤底部上,袋體底部覆蓋在托盤底部的通槽表面上。袋體的底部開有卸料口,托盤與該卸料口對應的安裝卸料門,該卸料門與托盤通過鉸鏈鉸接并通過鎖銷鎖緊。袋體為聚乙烯集裝袋或聚丙烯集裝袋,托盤為聚氯乙烯托盤或聚丙烯托盤或聚乙稀托盤。實施例1使用時,鎖緊卸料門,物料從袋體的進料口倒入,在操作空間較寬闊的地方,可以使用吊車的吊鉤將鉤帶的把手部吊起,從而進行搬運以及堆碼,需要卸料時打開托盤的卸料門。在操作空間較狹窄的地方,使用叉車的叉頭插入承插口從而托起整個集裝袋,進行搬運實現堆碼的加高,或者將堆碼的集裝袋卸下,需要卸料時打開托盤的卸料門。(二)實施例 2說明書附圖5和圖6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袋體1、托盤2、鉤帶3、把手部4、加強帶5、通槽6、進料口 7、卸料門8。參見圖4和圖5,實施例2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托盤的底部沿方向內凹形成兩對呈十字交叉的通槽,每對通槽內包括兩條相互平行的通槽,兩條通槽作為承插口與叉車的叉頭匹配。實施例2使用時,叉車的叉頭可以從集裝袋的任一面進叉,實現對集裝袋的托運和堆碼。(三)實施例3說明書附圖7和圖8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袋體1、托盤2、鉤帶3、把手部4、加強帶5、通槽6、進料口 7、卸料門8。實施例3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袋體尺寸:袋體長1100mm、寬900mm、高1 500mm ;托盤尺寸:袋體長1100mm、寬900mm、高550mm,即托盤高度/袋體高度為1:2.7,托盤較高,其對柔性的袋體支撐力度更大,可以防止集裝袋裝料后坍塌等情況發生。托盤的底部沿方向內凹形成兩對呈十字交叉的通槽,每對通槽內包括兩條相互平行的通槽,兩條通槽作為承插口與叉車的叉頭匹配。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主權項】1.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包括頂部帶有進料口的袋體,該袋體上設有吊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襯于袋體內部的托盤,托盤底部內凹形成供叉車的叉頭端插入的承插口,袋體的底部的形狀與托盤底部相對應,且集裝袋的底部與托盤底部緊貼并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口包含一對相互平行的通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內置托盤式集裝袋,包括頂部帶有進料口的袋體,該袋體上設有吊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襯于袋體內部的托盤,托盤底部內凹形成供叉車的叉頭端插入的承插口,袋體的底部的形狀與托盤底部相對應,且集裝袋的底部與托盤底部緊貼并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裴林,
申請(專利權)人:裴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