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包括用于輸入端以及用于輸出檢測電壓的輸出端:順次串聯在輸入端和地之間的第一電阻和第五電阻,第一電阻和第五電阻相連接的節點為第一節點;第一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與電源相連接,集電極通過第六電阻接地,基極通過第九電阻與電源向連接;第一晶體管的基極與第一節點相連接;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七電阻與電源相連接,基極通過第八電阻與第一晶體管的集電極相連接,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接地,第七電阻阻值大于第三電阻阻值;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與輸出端相連接。利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能夠及時檢測到電壓變化,提高系統安全性,同時本身功耗較低,反應速度快。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
技術介紹
通常的工業或民用的應用電路系統中,系統主控制器單片機是由一個穩壓電路 供電的,通常使用LDO電路(低壓差線性穩壓電路)或DCDC電路(直流-直流變換電路) 實現,其電源輸入為一個較高的,不穩定的輸入電壓VHH,通常為9V,12V或更高,輸出為 一個穩定的低電壓值VCC,通常為系統單片機使用的電壓5V或3. 3V等。 當系統供電端出現故障,如電網停電時,由于外部電源電壓沒有了,輸入電壓 VHH會從正常的電壓水平開始跌落,跌落到穩壓電路要求的最小輸入電壓以下,系統的工 作電壓也失效了,這時電路系統就不工作了。如果這種斷電是意外的,尤其是當電路系統 應用在比較重要的工作中,例如瓦斯濃度采集,或閥門控制等,當斷電發生時如果系統沒 有預先做好準備,那么就可能因為這種突然斷電造成敏感數據的損失,或因沒有采取保護 動作帶來潛在風險。 實際上,輸入電壓VHH從開始跌落,到穩壓電路輸出完全失效,中間會有幾十到 幾百毫秒的時間間隔(這取決于穩壓電路的輸入輸出所使用的穩壓電容的大小,以及穩壓 電路的正常輸出電流),如果系統的微控制器能夠在輸入電壓VHH開始跌落的時候就得到 預警信號,在系統電壓尚未跌落至斷電之前的這幾十到幾百毫秒的時間,及時采取保護動 作,將重要數據備份到可快速寫入的非揮發存儲器如NVRAM或鐵電存儲器里,就能夠防止 這種系統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能夠在 輸入電壓VHH跌落到低于通過電阻所設定的閾值電壓時快速響應,輸出報警信號,從而保 證系統的安全。 本技術提供一種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包括用于輸入輸入電壓的輸入端 以及用于輸出檢測電壓的輸出端,還包括: 順次串聯在所述輸入端和地之間的第一電阻和第五電阻,所述第一電阻和所述第 五電阻相連接的節點為第一節點; 第一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與電源相連接,集電極通過 第六電阻接地,基極通過第九電阻與電源相連接; 第一晶體管的基極與第一節點相連接; 第二晶體管,所述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七電阻與電源相連接,基極通過第 八電阻與所述第一晶體管的集電極相連接,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接地,所述第七電阻阻值 大于所述第三電阻阻值; 所述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與所述輸出端相連接。 優選的,還包括第四電阻,所述第一晶體管的基極通過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第一 節點相連接; 具體的,所述第一電阻的阻值根據比較閾值大小設定。 優選的,所述第七電阻的阻值為10KQ,所述第三電阻的阻值為10Q。 優選的,所述第一晶體管為PNP晶體管,所述第二晶體管為NPN晶體管。 利用本技術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能夠在輸入電壓開始跌落的時候就 得到預警信號,利用系統斷電前的這幾十到幾百毫秒的時間,及時采取保護動作,提高系 統安全性,同時本身功耗較低,反應速度快。【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的電路結構圖; 圖2是輸入電壓與輸出檢測電壓的關系圖; 圖3是圖2中部分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做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 技術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的電路結構圖,如圖所示,該電路的輸出端用于輸入 輸入電壓VHH,輸出端用于輸出檢測電壓V_DETECTION,第一電阻R1用于設置該比較電路的 比較閾值V_GATE,通過調節第一電阻R1的阻值,設置比較閾值V_GATE,具體關系如下表所 示:【主權項】1. 一種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包括用于輸入輸入電壓的輸入端以及用于輸出檢測 電壓的輸出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順次串聯在所述輸入端和地之間的第一電阻和第五電阻,所述第一電阻和所述第五電 阻相連接的節點為第一節點; 第一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與電源相連接,集電極通過第六 電阻接地,基極通過第九電阻與電源相連接; 第一晶體管的基極與第一節點相連接; 第二晶體管,所述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七電阻與電源相連接,基極通過第八電 阻與所述第一晶體管的集電極相連接,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接地,所述第七電阻阻值大于 所述第三電阻阻值; 所述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與所述輸出端相連接。2. 如權利要求1記載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四電阻,所述 第一晶體管的基極通過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第一節點相連接。3. 如權利要求2記載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阻的阻值 根據比較閾值大小設定。4. 如權利要求2記載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電阻的阻值 為IOKQ,所述第三電阻的阻值為IOD。5. 如權利要求2記載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體管為PNP 晶體管,所述第二晶體管為NPN晶體管。【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包括用于輸入端以及用于輸出檢測電壓的輸出端:順次串聯在輸入端和地之間的第一電阻和第五電阻,第一電阻和第五電阻相連接的節點為第一節點;第一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與電源相連接,集電極通過第六電阻接地,基極通過第九電阻與電源向連接;第一晶體管的基極與第一節點相連接;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七電阻與電源相連接,基極通過第八電阻與第一晶體管的集電極相連接,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接地,第七電阻阻值大于第三電阻阻值;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與輸出端相連接。利用本技術的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能夠及時檢測到電壓變化,提高系統安全性,同時本身功耗較低,反應速度快。【IPC分類】G06F1-28, G06F1-30【公開號】CN204515677【申請號】CN201520157260【專利技術人】呂海峰, 李鵬, 張大語 【申請人】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申請日】2015年3月19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功耗直流電壓比較電路,包括用于輸入輸入電壓的輸入端以及用于輸出檢測電壓的輸出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順次串聯在所述輸入端和地之間的第一電阻和第五電阻,所述第一電阻和所述第五電阻相連接的節點為第一節點;第一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與電源相連接,集電極通過第六電阻接地,基極通過第九電阻與電源相連接;第一晶體管的基極與第一節點相連接;第二晶體管,所述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七電阻與電源相連接,基極通過第八電阻與所述第一晶體管的集電極相連接,發射極通過第三電阻接地,所述第七電阻阻值大于所述第三電阻阻值;所述第二晶體管的集電極與所述輸出端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海峰,李鵬,張大語,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