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多孔材料的減振降噪型齒輪箱,旨在提供一種能夠獲得有效降低齒輪箱振動及噪音的效果的減振降噪型齒輪箱。它包括齒輪箱外殼,設置在齒輪箱外殼上的輸入軸孔及輸出軸孔,所述輸入軸孔及輸出軸孔內分別設有減振套體,該減振套體自內而外依次包括支撐型內減振層,塑料減振層及外減振層,所述塑料減振層與外減振層之間設有密閉的環形內腔,且環形內腔內充滿液體,所述環形內腔內設有橡膠隔套,該橡膠隔套套設在塑料減振層上,且橡膠隔套將環形內腔分隔成內、外兩個環形腔體;所述支撐型內減振層及外減振層分別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所述塑料減振層的材質為發泡塑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齒輪箱,具體涉及一種輸入、輸出軸振動衰減隔振式齒輪箱。
技術介紹
齒輪箱的振動及噪音產生主要是源于傳動齒輪的摩擦、振動以及碰撞,如何有效降低齒輪箱振動及噪音,使其更符合環保要求是目前國內外的一個重點研宄課題。雖然齒輪箱的振動及噪音主要是源于傳動齒輪的摩擦、振動以及碰撞,但由于齒輪箱殼體的體積大,并且其壁面容易放大振動,因而,齒輪箱殼體對于整個齒輪箱中產生的噪音也由一定的影響。有鑒于此,一些技術人對齒輪箱殼體進行改進,但目前對齒輪箱殼體的改進往往是以“強化齒輪箱殼體的強度及剛性”為基礎的,實際上這對于獲得有效降低噪音的效果并不明顯,效果不佳。另外,傳統技術中用于支撐齒輪箱的減振元件一般是以橡膠為主體的減振元件,通過橡膠體的彈性和自身的滯后損失衰減振動能量。目前,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減振元件被用于支撐齒輪箱以實現更好的減振、隔振效果;其中液壓懸置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減振元件。液壓懸置常用結構是由上流道板、解耦片和下流道板把發動機懸置內部分為多個腔室,各腔體是通過流道板上的通道來實現互通。液壓懸置通過液體在不同腔室之間流動的過程中產生較大的沿程能量損失,從而使振動能量盡快耗散,達到衰減振動的目的;但目前的液壓懸置的結構對于低頻區域的振動能夠起到有效的減振隔震效果,但對于中高頻區域的振動來說,由于由于各腔室之間的流道內液體的慣性很大,液體幾乎來不及流動,無法通過液體流動來有效的使振動能量消耗,因而其對于中高頻區域的減振隔離震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齒輪箱的軸封端蓋與輸入/輸出軸之間設有軸封;而軸封漏油是目前齒輪箱中常見的不良問題,一發生軸封漏油需要及時的更換油封;而更換軸封時需要將齒輪箱解體,拆下聯軸器,取出齒輪箱軸封端蓋,然后更換軸封,并重新安裝;這使得更換軸封這一過程的工作量大、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第一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通過強化齒輪箱殼體的強度及剛性,對于獲得有效降低噪音的效果不佳的問題,提供一種輸入、輸出軸振動衰減隔振式齒輪箱,其能夠獲得有效降低齒輪箱噪音的效果。本技術在第一目的基礎上的第二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一旦出現齒輪箱輸入軸的軸封漏油,則需要更換輸入軸的軸封,費時費力、工作量大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目前減速器輸入軸的軸封漏油時,則需要更換軸封,費時費力、工作量大的問題的輸入、輸出軸振動衰減隔振式齒輪箱。本技術在第一及第二目的基礎上的第三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齒輪箱的減振元件對于中高頻區域的減振隔離震效果不佳的問題,提供一種輸入、輸出軸振動衰減隔振式齒輪箱,其不僅能夠對齒輪箱在低頻區域的振動進行減振,并且還能夠有效提高對齒輪箱在中高頻區域的振動進行減振和隔離效果。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種輸入、輸出軸振動衰減隔振式齒輪箱,包括齒輪箱外殼,設置在齒輪箱外殼上的輸入軸孔,輸入軸,安裝在齒輪箱外殼外表面上的輸入軸封端蓋,設置在齒輪箱外殼上的輸出軸孔,輸出軸,安裝在齒輪箱外殼外表面上的輸出軸封端蓋,其特征是,所述輸入軸孔及輸出軸孔內分別設有減振套體,該減振套體自內而外依次包括支撐型內減振層,塑料減振層及外減振層,所述支撐型內減振層及外減振層分別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所述塑料減振層的材質為發泡塑料;所述輸入軸穿過輸入軸封端蓋及輸入軸孔內的減振套體,且輸入軸與該減振套體之間可相對轉動,所述輸出軸穿過輸出軸封端蓋及輸出軸孔內的減振套體,且輸出軸與該減振套體之間可相對轉動;所述輸入軸封端蓋與輸入軸之間設有油封;所述輸入軸封端蓋與輸入軸之間還設有備用輸入油封結構,該備用輸入油封結構位于齒輪箱外殼的外側,備用輸入油封結構包括設置在輸入軸封端蓋外端面上的第一固定套體,可滑動設置在第一固定套體內的第一滑動套體及設置在第一固定套體與第一滑動套體之間的第一卡扣連接結構;所述第一固定套體套設在輸入軸上,并與輸入軸同軸設置,所述第一滑動套體套設在輸入軸上,并與輸入軸同軸設置;所述第一卡扣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固定套體內側面上的第一卡環及至少一個設置在第一滑動套體端面上、并可與第一卡環配合的第一彈性卡扣,所述第一卡環,第一彈性卡扣及輸入軸封端蓋位于第一滑動套體的同一側;所述第一固定套體與第一滑動套體之間設有第一外密封圈,所述第一滑動套體與輸入軸之間設有第一內密封圈,且第一內密封圈固定在第一滑動套體內側面上;所述輸入軸外側面上、位于齒輪箱外殼外側設有第一環形讓位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套體內側面上設有第一外環形限位凸塊,第一滑動套體外側面上、位于第一外環形限位凸塊內側設有第一內環形限位凸塊,所述第一滑動套體外側面上、位于第一固定套體外側設有環形擋塊,第一滑動套體上、位于第一固定套體端面與環形擋塊之間設有可使第一內環形限位凸塊抵靠在第一外環形限位凸塊上的第一預緊壓縮彈簧;當第一內環形限位凸塊抵靠在第一外環形限位凸塊上時,所述第一內密封圈位于第一環形讓位凹槽內,且第一內密封圈與第一環形讓位凹槽內壁之間設有間隙;當第一彈性卡扣與第一卡環卡接后,所述第一內密封圈位于第一環形讓位凹槽外側,并在第一滑動套體與輸入軸之間形成密封連接結構。本方案通過在齒輪箱外殼的輸入軸孔及輸出軸孔內設置多孔材料構成的減振套體,通過減振套體來有效的衰減、消耗輸入軸及輸出軸的振動能量;從而有效減小輸入軸及輸出軸上齒輪產生的振動傳遞到齒輪箱外殼上,進而有效降低齒輪箱外殼對于整個齒輪箱中產生的噪音的影響,能夠有效降低齒輪箱工作過中的振動及噪音。另一方面,當本方案輸入軸的軸封漏油時(即油封漏油時),只需要將第一滑動套體往內推,并使第一彈性卡扣與第一卡環卡接即可。當第一彈性卡扣與第一卡環卡接后,第一內密封圈位于第一環形讓位凹槽外側,并在第一滑動套體與輸入軸之間形成新密封連接結構;從而在軸封外側的第一滑動套體與輸入軸之間形成新密封連接結構,解決軸封漏油問題,這樣可以省去了解體減速機、拆連軸器等費時費力的工序;可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減速器一旦出現輸入軸的軸封漏油,則需要將減速機解體,拆下聯軸器,取出減速機軸封端蓋,然后更換軸封,并重新安裝,費時費力、工作量大的問題。作為優選,塑料減振層與外減振層之間設有密閉的環形內腔,且環形內腔內充滿液體,所述環形內腔內設有橡膠隔套,該橡膠隔套套設在塑料減振層上,且橡膠隔套將環形內腔分隔成內、外兩個環形腔體。當輸入/輸出軸上齒輪產生的振動傳遞到減振套體上時,可以利用環形內腔內的橡膠隔套的彈性變形特性,通過橡膠隔套在充滿液體的環形內腔內的振動來進一步加快衰減、消耗振動能量,進而達到有效降低齒輪箱振動及噪音的效果。作為優選,橡膠隔套的橫截面呈圓形,且橡膠隔套的內徑由橡膠隔套的中部往兩端逐漸增大,橡膠隔套的厚度由橡膠隔套的兩端往中間逐漸減小。橡膠隔套的橫截面呈圓形,且橡膠隔套的內徑由橡膠隔套的中部往兩端逐漸增大;即橡膠隔套的中部內凹,這樣不僅可以增大橡膠隔套與環形內腔內的液體的接觸面積,而且橡膠隔套各點的振動方向不同,這樣可以有利于進一步加快振動能量的衰減、消耗。作為優選,輸入軸封端蓋中部設有中軸孔,所述輸入軸穿過該中軸孔;所述中軸孔內側面上設有油封安裝槽,油封安裝槽內設有可沿輸入軸軸向移動的環形壓板,環形壓板套設在輸入軸上;所述油封為空心的環形密封圈,該油封設置在油封安裝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入、輸出軸振動衰減隔振式齒輪箱,包括齒輪箱外殼,設置在齒輪箱外殼上的輸入軸孔,輸入軸,安裝在齒輪箱外殼外表面上的輸入軸封端蓋,設置在齒輪箱外殼上的輸出軸孔,輸出軸,安裝在齒輪箱外殼外表面上的輸出軸封端蓋,其特征是,所述輸入軸孔及輸出軸孔內分別設有減振套體,該減振套體自內而外依次包括支撐型內減振層,塑料減振層及外減振層,所述支撐型內減振層及外減振層分別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所述塑料減振層的材質為發泡塑料;所述輸入軸穿過輸入軸封端蓋及輸入軸孔內的減振套體,且輸入軸與該減振套體之間可相對轉動,所述輸出軸穿過輸出軸封端蓋及輸出軸孔內的減振套體,且輸出軸與該減振套體之間可相對轉動;所述輸入軸封端蓋與輸入軸之間設有油封;所述輸入軸封端蓋與輸入軸之間還設有備用輸入油封結構,該備用輸入油封結構位于齒輪箱外殼的外側,備用輸入油封結構包括設置在輸入軸封端蓋外端面上的第一固定套體,可滑動設置在第一固定套體內的第一滑動套體及設置在第一固定套體與第一滑動套體之間的第一卡扣連接結構;所述第一固定套體套設在輸入軸上,并與輸入軸同軸設置,所述第一滑動套體套設在輸入軸上,并與輸入軸同軸設置;所述第一卡扣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固定套體內側面上的第一卡環及至少一個設置在第一滑動套體端面上、并可與第一卡環配合的第一彈性卡扣,所述第一卡環,第一彈性卡扣及輸入軸封端蓋位于第一滑動套體的同一側;所述第一固定套體與第一滑動套體之間設有第一外密封圈,所述第一滑動套體與輸入軸之間設有第一內密封圈,且第一內密封圈固定在第一滑動套體內側面上;所述輸入軸外側面上、位于齒輪箱外殼外側設有第一環形讓位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套體內側面上設有第一外環形限位凸塊,第一滑動套體外側?面上、位于第一外環形限位凸塊內側設有第一內環形限位凸塊,所述第一滑動套體外側面上、位于第一固定套體外側設有環形擋塊,第一滑動套體上、位于第一固定套體端面與環形擋塊之間設有可使第一內環形限位凸塊抵靠在第一外環形限位凸塊上的第一預緊壓縮彈簧;當第一內環形限位凸塊抵靠在第一外環形限位凸塊上時,所述第一內密封圈位于第一環形讓位凹槽內,且第一內密封圈與第一環形讓位凹槽內壁之間設有間隙;當第一彈性卡扣與第一卡環卡接后,所述第一內密封圈位于第一環形讓位凹槽外側,并在第一滑動套體與輸入軸之間形成密封連接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富豪,劉紹娜,
申請(專利權)人:鹽城工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