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撓性接頭細頸磨料流研拋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機械加工的研拋加工技術領域。它是為了解決現有撓性接頭的精研主要依靠普通機床加工,而存在易出現喇叭口和加工效果高度依賴工人的經驗與態度的問題。它的方法步驟一:將流體磨料加工液放置在容器槽中,將研拋頭插在加工工件的深孔中;步驟二:開啟蠕動泵,將流體磨料加工液輸送到研拋頭的通孔內,再流入間隙內;步驟三:啟動電動機,通過研拋頭帶動流體磨料加工液在加工工件的深孔內做不規則旋轉流動;步驟四:關閉電動機和蠕動泵,將加工工件取下清洗。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對撓性接頭工件進行非接觸式的加工,可以減小甚至去除加工變質層,而提高孔壁表面的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撓性接頭細頸磨料流研拋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機械加工的研拋加工
技術介紹
慣性制導與慣性導航系統的出現給其所采用的陀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提高陀螺漂移穩定性對保證導航精度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動力調諧陀螺儀是一種利用撓性支承將陀螺轉子與陀螺電機撓性連接,并利用其本身產生的動力效應來進行平衡的二自由度陀螺儀。而撓性接頭是動力調諧陀螺儀的關鍵元件,直接關系到陀螺儀性能的優劣。撓性接頭采用馬氏體時效鋼3J33制作,每個撓性接頭中由四對孔兩兩形成的四個細頸是利用鏜削加工形成的,每個細頸厚度都與一對孔的間距及孔徑大小相關,孔的加工精度決定著細頸厚度的精度。由于接頭的整體結構剛度低易變形,對加工及測量帶來較大困難,是接頭制造中的關鍵。在對撓性接頭的加工過程中,研拋對于保證細頸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乃至最終保證接頭的剛度要求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內主流的加工方法是在普通機床上進行精研。在普通機床上精研有設備簡單,不需要添置其他設備的優點,但其也存在諸多問題:首先,長徑比小的盲孔研拋時容易出現喇叭口;其次,研拋速度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使研拋后細頸仍有可能出現加工變質層,影響工件的性能,而且加工效果高度依賴工人的經驗與態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撓性接頭細頸磨料流研拋方法,是為了解決現有撓性接頭的精研主要依靠普通機床加工,而存在易出現喇叭口和加工效果高度依賴工人的經驗與態度的問題。所述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所述的一種撓性接頭細頸磨料流研拋方法,它的方法步驟為:步驟一:將流體磨料加工液6放置在容器槽7中,然后將加工工件8放置在研拋頭1之下,并將研拋頭1插在加工工件8的深孔中,使研拋頭1的外表面與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圓表面之間有間隙8-1,使研拋頭1的下端頭接近深孔的底部,但兩者互不接觸的;步驟二:開啟蠕動泵5,蠕動泵5的進口通過管路5-1的尾端口將容器槽7中的流體磨料加工液6吸入,然后蠕動泵5通過其出口、管路、固定轉接頭3的進液端口3-1、固定轉接頭3的內部孔道3-2和轉動夾頭2內部孔道2-1將流體磨料加工液6輸送到研拋頭1的通孔1-1內,再流入到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及研拋頭1的外表面與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圓表面之間的間隙8-1內;步驟三:啟動電動機4,電動機4通過聯軸器4-1、轉動夾頭2帶動研拋頭1以一定的轉速轉動,研拋頭1的轉動會帶動流體磨料加工液6在加工工件5的深孔內做不規則旋轉流動,實現對加工工件5的深孔內表面加工變質層進行去除的加工;步驟四:研拋時間持續30min后,加工完畢,關閉電動機4和蠕動泵5,將加工工件5取下清洗。本專利技術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對撓性接頭工件進行非接觸式的加工,可以減小甚至去除加工變質層,而提高孔壁表面的質量;2、利用中空研拋頭從低端注入流體磨料加工液可以不斷的從底層替換掉已經使用過的磨料,防止加工的碎屑過多的混入加工液,影響表面質量;3、利用中空研拋頭從低端注入流體磨料加工液有助于擾亂磨料懸浮加工液的固定流動狀態,使磨料在孔壁縫隙中不規則運動,有助于加工變質層的均勻去除;4、利用中空研拋頭輸送磨料懸浮液避免了從外部添加流體磨料加工液所需的時間和工藝過程,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反復對刀的設備設計難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方法中涉及的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和圖2所示,它的方法步驟為:步驟一:將流體磨料加工液6放置在容器槽7中,然后將加工工件8放置在研拋頭1之下,并將研拋頭1插在加工工件8的深孔中,使研拋頭1的外表面與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圓表面之間有間隙8-1,使研拋頭1的下端頭接近深孔的底部,但兩者互不接觸的;步驟二:開啟蠕動泵5,蠕動泵5的進口通過管路5-1的尾端口將容器槽7中的流體磨料加工液6吸入,然后蠕動泵5通過其出口、管路、固定轉接頭3的進液端口3-1、固定轉接頭3的內部孔道3-2和轉動夾頭2內部孔道2-1將流體磨料加工液6輸送到研拋頭1的通孔1-1內,再流入到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及研拋頭1的外表面與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圓表面之間的間隙8-1內;步驟三:啟動電動機4,電動機4通過聯軸器4-1、轉動夾頭2帶動研拋頭1以一定的轉速轉動,研拋頭1的轉動會帶動流體磨料加工液6在加工工件5的深孔內做不規則旋轉流動,實現對加工工件5的深孔內表面加工變質層進行去除的加工;步驟四:研拋時間持續30min后,加工完畢,關閉電動機4和蠕動泵5,將加工工件5取下清洗。所述流體磨料加工液6為微米磨粒與加工液混合液體。所述微米磨粒的選擇應滿足如下特點:首先,外觀應均勻一致,無可見的機械雜質,手摸時不應有硬塊和粘結塊;其次,合適的磨粒粒度和粒度的均勻性以及合適的磨粒硬度;再者,應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使磨粒能均勻分布于加工液之中,不致出現大量團聚現象;最后,磨粒的晶型是獲取較好加工效率的關鍵,應具有一定的晶格形態和缺陷,并有適當的自銳性,化學穩定性要好,不至于腐蝕零件,如W40的剛玉微粉。所述加工液基載液的選擇應具有如下特點:首先,加工液基載液應具有一定黏度,以便于加工工具帶動旋轉,同時黏度有助于磨料在加工液基載液中懸浮;其次,加工液基載液中的磨料硬度理論上應高于所加工材料硬度,其磨料的粒度應根據實驗效果進行適當選擇;再者,加工液基載液應具有防銹功能,以避免在加工過程中出現工件銹蝕,避免影響工件功能。所述研拋頭1軸向截面的外形為正方形、圓柱形、三棱形或六邊形。工作原理:在電動機4通過轉動夾頭2帶動研拋頭1轉動時,研拋頭1的通孔1-1的上端口能通過轉動夾頭2內部孔道2-3和固定轉接頭3的內部孔道3-2與固定轉接頭3左側的進液端口3-1連通;蠕動泵5通過固定轉接頭3的進液端口3-1、固定轉接頭3的內部孔道3-2和轉動夾頭2內部孔道2-1將流體磨料加工液6泵到研拋頭1的通孔1-1內,并且隨之進入到加工工件8的深孔中,并將研拋頭1的外表面與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圓表面之間的間隙8-1充滿;啟動電動機4,電動機4通過聯軸器4-1和轉動夾頭2帶動研拋頭1以一定的轉速轉動。研拋頭1的轉動會帶動流體磨料加工液6在加工工件5的深孔內做不規則旋轉流動,懸浮于其中的磨料顆粒在加工液的不規則流動帶動下,其運動軌跡被攪亂。當部分磨料顆粒積累到足夠動量并與孔壁相碰撞時,在彈性動壓的影響下,與孔壁表面原子的微觀凸起不斷發生相互作用,削弱其表面原子間的結合能。當碰撞發生一定次數后,這些孔壁表面原子的微觀凸起會被撞斷和磨平,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就會降低,同時對工件表面加工變質層進行去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撓性接頭細頸磨料流研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方法步驟為:步驟一:將流體磨料加工液(6)放置在容器槽(7)中,然后將加工工件(8)放置在研拋頭(1)之下,并將研拋頭(1)插在加工工件(8)的深孔中,使研拋頭(1)的外表面與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圓表面之間有間隙(8?1),使研拋頭(1)的下端頭接近深孔的底部,但兩者互不接觸的;步驟二:開啟蠕動泵(5),蠕動泵(5)的進口通過管路(5?1)的尾端口將容器槽(7)中的流體磨料加工液(6)吸入,然后蠕動泵(5)通過其出口、管路、固定轉接頭(3)的進液端口(3?1)、固定轉接頭(3)的內部孔道(3?2)和轉動夾頭(2)內部孔道(2?1)將流體磨料加工液(6)輸送到研拋頭(1)的通孔(1?1)內,再流入到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及研拋頭(1)的外表面與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圓表面之間的間隙(8?1)內;步驟三:啟動電動機(4),電動機(4)通過聯軸器(4?1)、轉動夾頭(2)帶動研拋頭(1)以一定的轉速轉動,研拋頭(1)的轉動會帶動流體磨料加工液(6)在加工工件(5)的深孔內做不規則旋轉流動,實現對加工工件(5)的深孔內表面加工變質層進行去除的加工;步驟四:研拋時間持續30min后,加工完畢,關閉電動機(4)和蠕動泵(5),將加工工件(5)取下清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撓性接頭細頸磨料流研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方法步驟為:步驟一:將流體磨料加工液(6)放置在容器槽(7)中,然后將加工工件(8)放置在研拋頭(1)之下,并將研拋頭(1)插在加工工件(8)的深孔中,使研拋頭(1)的外表面與加工工件(8)的深孔內圓表面之間有間隙(8-1),使研拋頭(1)的下端頭接近深孔的底部,但兩者互不接觸的;所述研拋頭(1)軸向截面的外形為正方形;所述流體磨料加工液(6)為微米磨粒與加工液混合液體;流體磨料加工液(6)具有一定黏度;步驟二:開啟蠕動泵(5),蠕動泵(5)的進口通過管路(5-1)的尾端口將容器槽(7)中的流體磨料加工液(6)吸入,然后蠕動泵(5)通過其出口、管路、固定轉接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波,賴志鋒,張鵬,王石磊,丁飛,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黑龍江;2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