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柱形桅桿防撞機構,桅桿基架上設有水平轉軸,水平轉軸的中部固定有滑套,桅桿穿設在滑套內,桅桿的下半部外壁上軸向設有齒條,桅桿電機通過桅桿驅動齒輪、桅桿升降齒輪與齒條嚙合,桅桿基架上設有與水平轉軸同軸的固定齒輪,桅桿升降齒輪通過減速齒輪組與固定齒輪嚙合,桅桿基架上設有擺動式障礙物檢測裝置,柱形桅桿防撞機構還包括控制裝置及報警裝置,控制裝置連接桅桿電機、障礙物檢測裝置及報警裝置。它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的桅桿升降裝置容易因疏忽或誤判造成碰撞事故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柱形桅桿防撞機構可以自動檢測障礙物并自動放倒桅桿,確保航行安全,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船用桅桿升降
,尤其是涉及一種可以有效防止船舶桅桿與橋梁等障礙物發生碰撞的柱形桅桿防撞機構。
技術介紹
桅桿一般都安裝于船舶的最高的頂棚中心線處,用于安裝雷達、航行信號燈及通信天線等,是船舶航行時非常重要的安全設施。桅桿的結構型式通常有單柱桿式、塔架式等。當船只從水面上所架設橋梁等底下穿越時,若船上的桅桿可能與橋梁發生碰撞,則需要提前放倒(或放下)桅桿,降低高度后才能使船舶安全通過。現有技術的桅桿放倒過程需要人工事先確定前方是否有橋梁等障礙物以及橋梁等障礙物的水上高度,確定障礙物高度后再由船員根據船上桅桿的水上高度確定是否需要提前將桅桿放倒以避免發生碰撞。但實際上橋梁等障礙物的水上高度與水面高低有關(如漲潮退潮、洪水等引起的水面高低變化),而船上桅桿的水上高度也與船只的吃水深淺有關,因此,每次需要掌握很多數據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這不但加大了的船員的工作量,同時也容易出現疏忽或誤判造成碰撞事故發生,從而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尤其是船舶在晚上航行時,這一問題就更加突出。公開日為2013年9月18日,公開號為CN103303435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桅桿升降裝置,包括基座、桅桿底座及桅桿,所述基座上還固定設置有螺桿底座,所述螺桿底座上設置有活動支柱及螺桿,所述螺桿上設置有與其傳動連接的傳動裝置,所述桅桿上固定設置有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上設置有與其轉動連接的活動支柱,所述螺桿與所述活動支柱螺紋連接,所述活動支柱和所述活動支柱的轉動方向與所述桅桿繞所述桅桿底座的轉動方向相同。該結構以桅桿的下端為鉸接轉動點,采用絲桿轉動通過絲桿螺母帶動桅桿放倒或升起,雖然絲桿與螺母配合具有省力效果,但由于桅桿較高,因此絲桿的受力很大,人工升降相對比較費力;另外,該結構也沒有解決船員出現疏忽或誤判可能造成碰撞事故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技術的桅桿升降裝置容易因疏忽或誤判造成碰撞事故,從而出現重大財產損失的問題,提供一種可自動檢測障礙物,避免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的柱形桅桿防撞機構。本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柱形桅桿防撞機構,所述柱形桅桿可轉動地設置在船舶的桅桿基架上,所述基架上設有一根與船舶航行方向垂直的水平轉軸,水平轉軸的中部固定有一個用于定位桅桿的滑套,桅桿穿設在滑套內,桅桿的下半部外壁上軸向設有齒條,滑套的外壁上設有桅桿電機,桅桿電機的輸出軸上設有桅桿驅動齒輪,桅桿驅動齒輪與一個桅桿升降齒輪嗤合,滑套與齒條對應一側的側壁上設有缺口,桅桿升降齒輪的一側通過滑套側壁上的缺口與桅桿上的齒條嚙合,桅桿基架上設有與水平轉軸同軸的固定齒輪,桅桿升降齒輪的另一側通過減速齒輪組與固定齒輪嚙合,桅桿基架上設有用于檢測船舶航行前方障礙物的障礙物檢測裝置及用于檢測船舶上方障礙物的障礙物傳感器,障礙物檢測裝置包括一個檢測模塊及擺動機構,所述的擺動機構包括水平擺動機構及垂直擺動機構,垂直擺動機構設置在水平擺動機構上并隨水平擺動機構擺動,所述檢測模塊設置在垂直擺動機構上;柱形桅桿防撞機構還包括控制裝置及報警裝置,控制裝置連接桅桿電機、障礙物檢測裝置及報警裝置。本技術的柱形桅桿設置在桅桿基架上,桅桿基架上設有一根與船舶航行方向垂直的水平轉軸,水平轉軸的中部固定有一個用于定位桅桿的滑套,桅桿穿設在滑套內,通過桅桿電機驅動,桅桿可以在滑套的軸向移動,同時滑套同步轉動,帶動桅桿向后放倒。這種放倒桅桿的方式由于桅桿邊下降邊轉動放倒,因此可以使桅桿重心相對于水平轉軸的力矩得以減小,當桅桿放倒至水平位置時,水平轉軸位于桅桿的中部接近重心位置,桅桿重心相對于水平轉軸的力矩最小。而桅桿豎起時,水平轉軸以上部分的桅桿也是一個邊豎起邊伸長的過程,這樣既解決了桅桿豎立時應具有足夠高度的問題,也使桅桿升降過程相對于水平轉軸的力矩較小,避免單邊轉動升降需要克服很大力矩,需要較大動力的問題,采用較小的電機即可滿足桅桿升降需要。桅桿基架上設有用于檢測船舶航行前方障礙物的障礙物檢測裝置及用于檢測船舶上方障礙物的障礙物傳感器,障礙物檢測裝置用于自動檢測船舶航行方向上可能與船舶桅桿發生碰撞的障礙物,擺動機構實現障礙物檢測裝置在一定的范圍內掃描檢測障礙物,確保船舶行駛方向上的一個矩形范圍內可能與桅桿發生碰撞的障礙物均被檢測到,保證船舶航行安全。控制裝置可以根據障礙物的不同情況控制桅桿升降機構放下桅桿或發出警告,使得桅桿放倒自動化,避免因人工操作的疏忽或誤判造成碰撞事故,進而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的問題。而指向天空的障礙物傳感器可以檢測船舶是否通過了橋梁等障礙物,因為桅桿放倒后可能出現兩種狀態,一種是在船舶上方出現障礙物(比如橋梁),船舶從下方經過時的障礙物傳感器可以檢測到障礙物,根據檢測數據容易判定船舶是否已經越過障礙物,以便將桅桿重新升起。另一種是桅桿放倒后指向天空的障礙物傳感器未檢測到障礙物,此時可以判定前面的檢測到的障礙物位于船舶的側邊(比如類似船閘結構),因此在較長時間沒有檢測到障礙物的情況下,也應當將桅桿重新升起。作為優選,檢測模塊為激光測距儀,激光測距儀的有效檢測距離不小于900米。本技術檢測模塊采用激光測距儀,可以發射脈沖激光束,利用反射光線判斷是否存在障礙物,并利用發出光線與反射光線之間的時間差計算出距離。作為優選,擺動機構包括一擺動電機,擺動電機的動力軸上疊設有正向驅動齒輪與反向驅動齒輪,正向驅動齒輪與反向驅動齒輪均為齒數相同的扇形齒輪且錯位布置,擺動機構還包括擺動齒輪,正向驅動齒輪與擺動齒輪間斷性嚙合,反向驅動齒輪與換向齒輪間斷性嚙合,換向齒輪與擺動齒輪嚙合,擺動齒輪通過一減速傳動齒輪與擺動輸出齒輪嚙合,正向驅動齒輪與擺動齒輪嚙合時,反向驅動齒輪與換向齒輪脫離嚙合,反向驅動齒輪與換向齒輪嚙合時,正向驅動齒輪與擺動齒輪脫離嚙合,檢測模塊固定在擺動輸出齒輪上。擺動電機通過驅動軸帶動正向驅動齒輪與反向驅動齒輪同方向轉動,當正向驅動齒輪與擺動齒輪嚙合時,擺動齒輪反向轉動通過一減速傳動齒輪帶動擺動輸出齒輪正向轉動,正向驅動齒輪繼續轉動與擺動齒輪脫離嚙合,擺動齒輪停止轉動,此時反向驅動齒輪與換向齒輪嚙合,反向驅動齒輪通過換向齒輪帶動擺動齒輪正向轉動,反向驅動齒輪繼續轉動與換向齒輪脫離嚙合后,正向驅動齒輪又開始與擺動齒輪嚙合,重復上述過程,實現電機連續轉動帶動擺動輸出齒輪的小幅度來回擺動,從而進一步實現障礙物檢測裝置在一定的范圍內掃描檢測障礙物,確保船舶行駛方向上的一定范圍內的障礙物均被檢測到,保證船舶航行安全。本技術的水平擺動機構與垂直擺動機構的內部結構一致,只是安裝上的方向不同,一個在水平方向擺動,一個在垂直方向擺動。現有技術的來回擺動機構通常采用電機正反轉來實現,但電機正反轉的缺點一是需要復雜的控制系統,二是電機頻繁正反轉會影響其使用壽命,不適合長時間工作;而本技術的正反轉完全通過機械結構實現,圓滿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可以長時間工作。作為優選,水平擺動機構的擺動角度為I至2.5度,垂直擺動機構的擺動角度為1.5至2.5度,垂直擺動機構的擺動頻率大于水平擺動機構的擺動頻率。水平擺動機構的擺動角度與垂直擺動機構的擺動角度大小決定了障礙物檢測裝置在一定檢測距離上的掃描范圍大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柱形桅桿防撞機構,所述柱形桅桿可轉動地設置在船舶的桅桿基架上,其特征是,所述基架上設有一根與船舶航行方向垂直的水平轉軸(1),水平轉軸的中部固定有一個用于定位桅桿的滑套(2),桅桿穿設在滑套內,桅桿的下半部外壁上軸向設有齒條(3),滑套的外壁上設有桅桿電機(4),桅桿電機的輸出軸上設有桅桿驅動齒輪(5),桅桿驅動齒輪與一個桅桿升降齒輪(6)嚙合,滑套與齒條對應一側的側壁上設有缺口(7),桅桿升降齒輪的一側通過滑套側壁上的缺口與桅桿上的齒條嚙合,桅桿基架上設有與水平轉軸同軸的固定齒輪(8),桅桿升降齒輪的另一側通過減速齒輪組(9)與固定齒輪嚙合,桅桿基架上設有用于檢測船舶航行前方障礙物的障礙物檢測裝置及用于檢測船舶上方障礙物的障礙物傳感器(11),障礙物檢測裝置包括一個檢測模塊(12)及擺動機構,所述的擺動機構包括水平擺動機構(13)及垂直擺動機構(14),垂直擺動機構設置在水平擺動機構上并隨水平擺動機構擺動,所述檢測模塊設置在垂直擺動機構上;柱形桅桿防撞機構還包括控制裝置及報警裝置,控制裝置連接桅桿電機、障礙物檢測裝置及報警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正壽,張國輝,趙陳,趙宗文,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海洋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