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盒面頂貼裝機,涉及包裝盒組裝技術領域,其包括貼裝臺、膠水盒和貼裝機械手,貼裝臺設有定位組件,膠水盒設有涂膠機構,定位組件把包裝盒定位在貼裝臺上,貼裝機械手抓取面頂并將面頂移動到膠水盒上方,涂膠機構將膠水涂到該面頂的底面,貼裝機械手再將該面頂移動到被定位組件定位的包裝盒上方,隨后下壓以將該面頂壓緊并粘貼在上述包裝盒頂面。整個貼裝過程自動完成,無需手工操作,節省了人力成本。由于每個待貼裝面頂的包裝盒均被貼裝臺進行了定位,貼裝機械手將面頂貼裝到包裝盒上時不容易出現偏差,保證了面頂被貼裝到每個包裝盒的相同的位置上,提高了面頂貼裝的質量。(*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創造涉及包裝盒組裝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給包裝盒自動貼裝面頂的貼裝設備。
技術介紹
為了提升包裝盒的觸感,通常會在包裝盒外圍貼一層海綿墊或者其他具有柔軟觸感的材料,這個被貼裝上去的海綿墊或者由其他材料制成的薄片被稱為面頂,包裝盒頂面或底面或側面被貼裝上面頂后,由此獲得了不一樣的觸感,提高了包裝盒的檔次。現有技術中,給包裝盒貼裝面頂的操作通常是手工完成的,這種作業方式效率低下,且貼裝質量不穩定,由于是手工對齊,面頂貼裝的位置容易出現偏差,導致包裝盒報廢,提高了包裝盒的生產成本。此外,需要較多的工人來進行面頂貼裝作業,提高了人力成本,也間接推高了包裝盒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創造提供一種包裝盒面頂貼裝機,其可自動完成給包裝盒貼裝面頂的操作,且面頂貼裝的位置準確,不容易出現偏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創造提供以下技術方案。包裝盒面頂貼裝機,包括貼裝臺、膠水盒和貼裝機械手,貼裝臺設有定位組件,膠水盒設有涂膠機構,定位組件把包裝盒定位在貼裝臺上,貼裝機械手抓取面頂并將面頂移動到膠水盒上方,涂膠機構將膠水涂到該面頂的底面,貼裝機械手再將該面頂移動到被定位組件定位的包裝盒上方,隨后下壓以將該面頂壓緊并粘貼在上述包裝盒頂面。其中,定位組件包括成對的前定位塊和后定位塊,還包括成對的左定位塊和右定位塊,成對的兩個定位塊當中,其中一個定位塊可橫向推動上述包裝盒,使該包裝盒與這對定位塊中的另一個定位塊相抵。其中,其中一對定位塊當中,第一個定位塊可上下移動,包裝盒被貼裝面頂后,第一個定位塊下移至不高于貼裝臺的臺面,第二個定位塊將該包裝盒橫向從第一個定位塊的上方推出貼裝臺。其中,還包括用于傳輸包裝盒的傳送帶和分列傳送帶兩側的兩個引導塊,該兩個引導塊引導多個包裝盒整齊地排列在傳送帶上。其中,還包括上料機械手,其從傳送帶上抓取包裝盒并放到貼裝臺上。其中,還包括用于堆放面頂的堆料裝置,堆料裝置設有抬升機構和感應器,感應器感應到預設的出料位置沒有面頂,抬升機構就抬升所堆放的面頂,直至最上方的面頂抬升至所述出料位置。其中,所述出料位置、膠水盒和貼裝臺位于同一條橫向直線上,以使貼裝機械手僅橫向直線移動即可分別到達上述三者的上方。本專利技術創造的有益效果是:貼裝臺對放置在其上的待貼裝面頂的包裝盒進行定位,貼裝機械手抓取面頂后,先在膠水盒處涂膠水,然后貼裝在被貼裝臺定位好的包裝盒上,整個貼裝過程自動完成,無需手工操作,節省了人力成本。由于每個待貼裝面頂的包裝盒均被貼裝臺進行了定位,貼裝機械手將面頂貼裝到包裝盒上時不容易出現偏差,保證了面頂被貼裝到每個包裝盒的相同的位置上,提高了面頂貼裝的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創造的包裝盒面頂貼裝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貼裝臺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創造的包裝盒面頂貼裝機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A處的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3的B處的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包括:基臺1、堆料裝置2、圍桿21、感應器22、抬升機構23、抬升電機231、抬升板232、抬升桿233、底板24、膠水盒3、膠水輪31、貼裝機械手4、貼裝臺5、前定位塊51、后定位塊52、左定位塊53、右定位塊54、氣缸55、56、傳送裝置6、傳送帶61、引導塊62、上料機械手7、面頂8、8a、包裝盒10、10a。【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創造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包裝盒面頂貼裝機包括基臺1、兩個堆料裝置2、貼裝機械手4、膠水盒3、貼裝臺5、上料機械手7和傳送裝置6,結合圖3-5,堆料裝置2包括底板24、若干圍桿21和抬升機構23,各個圍桿21底端與底板24固定,抬升機構23包括抬升電機231、抬升桿233和抬升板232,抬升桿233頂端于抬升板232固定,抬升板232位于底板24上方,面頂8整齊地堆疊在抬升板232上,底板24中部開設有通孔,抬升桿233穿過該通孔向下伸出并與抬升電機231連接,抬升電機231可驅動抬升桿233向上移動,抬升桿233帶動抬升板232上移,從而抬升堆疊在抬升板232上的面頂8。堆料裝置2大部分被設置在基臺I內,僅其頂端從基臺I的臺面向上伸出,以供貼裝機械手4取料。如圖1所示,膠水盒3與堆料裝置2并排,膠水盒3中盛有膠水,通過膠水輪31的滾動,在貼裝機械手4將面頂8a移動到膠水盒3上方的時候將膠水涂到面頂8a上。貼裝臺5左端與基臺I固定,結合圖2,貼裝臺5的臺面5a上設有前定位塊51、后定位塊52、左定位塊53和右定位塊54四個定位塊,其中左定位塊53固定不動,右定位塊54在氣缸56的驅動下可左右移動,前定位塊51在氣缸55的驅動下可前后移動,后定位塊52在另一氣缸(被遮擋,因此圖中未示出)的驅動下可上下移動。如圖1所示,傳送裝置6位于基臺I右偵U,其設有用于將包裝盒10從前往后輸送的傳送帶61,傳送帶61位于貼裝臺5下方,傳送帶61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引導塊62,每個引導塊62前端內側設有一個斜面,以使兩個引導塊62的前端之間的包裝盒10入口從前至后逐漸變小,兩個引導塊62之間的橫向距離略大于包裝盒10的寬度,包裝盒10被傳送帶61帶動進入兩個引導塊62之間的區域,在引導塊62的引導下,便被整齊地前后排列好了。如圖1所示,貼裝機械手4向前伸出至堆料裝置2上方,貼裝機械手4可左右移動和上下移動,堆料裝置2頂部的一個預設位置為出料位置,貼裝機械手4從該出料位置抓取面頂8a。如圖4所示,堆料裝置2在其出料位置旁邊設有一個感應器22,該感應器22用于感應出料位置是否有面頂8。兩個堆料裝置2的出料位置、膠水盒3和貼裝臺5在橫向上同在一條直線上,因此貼裝機械手4只需左右移動就可分別來到兩個堆料裝置2的出料位置、膠水盒3和貼裝臺5的上方,簡化貼裝機械手4的結構,也使貼裝機械手4的控制變得簡單。結合圖1至圖5,本實施例的包裝盒面頂貼裝機的工作過程為,上料機械手7從傳送帶61中抓取一個包裝盒10a,然后將包裝盒1a放到貼裝臺5上,此后,上料機械手7前移離開貼裝臺5的正上方。前定位塊51和右定位塊54分別后移和左移,從而使包裝盒1a的后側面和左側面分別與后定位塊52和左定位塊53相抵,從而將包裝盒1a定位好。貼裝機械手4從其中一個堆料裝置2的出料位置抓取一個面頂8a,面頂8a被取走后,該堆料裝置2的感應器22感應到出料位置沒有面頂8,于是該堆料裝置2的抬升機構23動作,將該堆料裝置2內的面頂8整體抬升,使最上方的面頂8填充到出料位置。貼裝機械手4將面頂8a右移至膠水盒3正上方,然后下移使面頂8a的底面與膠水輪31相接觸,膠水輪31在滾動過程中將膠水涂到面頂8a的底面,隨后貼裝機械手4繼續右移至貼裝臺5上被定位好的包裝盒1a的正上方,然后下移將面頂8a壓緊粘貼在包裝盒1a的頂面上,貼裝機械手4釋放面頂8a,并復位至堆料裝置2上方。隨后,結合圖2,貼裝臺5上的后定位塊52下移至與貼裝臺5的臺面5a平齊,前定位塊51后移將已貼裝好面頂8a的包裝盒1a從貼裝臺5的臺面推下去,包裝盒1a落到傳送帶61的位于貼裝臺5后方的位置,隨著傳送帶61的移動被帶走。至此,就完成了對一個包裝盒的面頂貼裝操作,如此重復。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專利技術創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包裝盒面頂貼裝機,其特征是,包括貼裝臺、膠水盒和貼裝機械手,貼裝臺設有定位組件,膠水盒設有涂膠機構,定位組件把包裝盒定位在貼裝臺上,貼裝機械手抓取面頂并將面頂移動到膠水盒上方,涂膠機構將膠水涂到該面頂的底面,貼裝機械手再將該面頂移動到被定位組件定位的包裝盒上方,隨后下壓以將該面頂壓緊并粘貼在上述包裝盒頂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戰強,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銘豐包裝品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