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交替并聯式全適應充電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器件Q1、第二開關器件Q2、第三開關器件Q3、第四開關器件Q4、第五開關器件Q5、第六開關器件Q6、第七開關器件Q7、第八開關器件Q8;第一電感L1、第二電感L2;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電流傳感器SN;充電電池電壓檢測端U;第一交替PWM波輸入端A、第二交替PWM波輸入端B;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充電電池。該電路結構簡單,可調節交替PWM波的寬度全適應降壓,減少了電能的損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充電電路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交替并聯式全適應充電電路。
技術介紹
現在的充電技術市場上,充電的方式非常多,歸類成兩種:一種是變壓器降壓充電,另一種是開關電源技術。這兩種技術都有相應的弊端,都要通過變壓器降壓,整流橋整流,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控制技術實現充電,這樣的充電電路,受定功率的限制一般只能制作一個功率的充電器(如:輸出電壓為48V,輸出電流為2.5A),靈活性很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既電路簡單又可以減少能耗的交替并聯式全適應充電電路。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交替并聯式全適應充電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器件Q1、第二開關器件Q2、第三開關器件Q3、第四開關器件Q4、第五開關器件Q5、第六開關器件Q6、第七開關器件Q7、第八開關器件Q8 ;第一電感L1、第二電感L2 ;第一電阻Rl、第二電阻R2 ;電流傳感器SN ;充電電池電壓檢測端U ;第一交替PWM波輸入端A、第二交替PWM波輸入端B ;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 ;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 ;充電電池正極BTT+、充電電池負極BTT-; 所述的第一開關器件Ql進線端同時與第一交流輸入端和第四二極管D4的陰極相連,其出線端同時與第一電感LI的第一接線端和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相連,其控制端與第一交替PWM控制輸入端A相連; 所述的第一電容Cl的正極分別與第一電感LI的第二接線端、第三開關器件Q3第一接線端和第三二極管D3的陽極相連; 所述的第二電容C2的正極同時與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和第四開關器件Q4的第一接線端相連; 所述的電流傳感器SN的第一接線端分別與第三開關器件Q3的第二接線端、第四開關器件Q4的第二接線端、第七開關器件Q7的第二接線端和第八開關器件Q8的第二接線端相連;電流傳感器SN的第二接線端與第一電阻Rl的第一接線端相連,同時與充電電池的正極BTT+相連; 所述的第二電阻R2的第一接線端與第一電阻Rl的第二接線端相連,同時與電壓檢測端U相連,用于檢測充電電池電壓; 所述的第一二極管Dl的陰極同時與第二交流輸入端相連和第二開關器件Q2的進線端相連; 所述的第五開關器件Q5的第一接線端分別與第一二極管Dl的陽極、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第一電容Cl的負極、第二電容C2的負極相連; 所述的第二開關器件Q2出線端同時與第二電感L2第一接線端相連和第五二極管D5的陰極相連,控制端與第二交替PWM波的輸入端相連; 所述的第三電容C3的正極分別與第二電感L2的第二接線端、第八開關器件Q8第一接線端和第六二極管D6的陽極相連; 所述的第四電容C4的正極同時與第六二極管D6陰極和第七開關器件Q7第一接線端相連; 所述的第六開關器件Q6的第一接線端分別與第四二極管D4的陽極、第五二極管D5的陽極、第三電容C3的負極和第四電容C4的負極相連,其第二接線端分別與第五開關器件Q5的第二接線端、第二電阻R2第二接線端、充電電池負極BTT-相連。進一步地,所述的開關器件Q1-Q8為三極管開關或者MOS管開關或者可控硅開關或者IGBT管開關的任意或其組合。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開關器件Q1、第二開關器件Q2是二極管或者整流橋。進一步地,所述的串聯的第一電容Cl和第二電容C2之間、串聯的第三電容C3和第四電容C4之間還可串聯多個電容。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中任意一個電容還并聯多個電容。每組串聯電容可以一起放電,也可以分別分時放電;放電的次數決定充電技術的頻率。一種交替并聯式全適應充電電路,工作方式如下: 設定第一交流電源輸入端為L,第二交流電源輸入端為N時;當L為交流電正半周時,第二交替PWM控制輸入端B停止,開關器件Q2關閉,第一交替PWM控制輸入端A工作,開關器件Ql開通,Q3、Q4、Q5關閉,Q6開通,平均時間依次開通Q8、Q7放電容C3、C4、中的電能,依據電流傳感器調節交替PWM波的脈寬和PFC調節,使得電容C1、C2充電并降壓。當L為交流電負半周時,第一交替PWM控制輸入端A停止,開關器件Ql關閉,第二交替PWM控制輸入端B工作,開關器件Q2開通,Q6、Q7、Q8關閉,Q5開通,平均時間依次開通Q3、Q4放電容C1、C2中的電能,依據電流傳感器調節交替PWM波的脈寬和PFC調節,電容C3、C4、C6充電并降壓。本專利技術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專利技術電路結構簡單; 2.本專利技術電路根據電流傳感器來調節交替PWM波的寬度全適應降壓,中間環節少,減少了電能的損耗; 3.輸出波形為低頻,對于二次充電電池具有防極化,具有修復功能,頻率低,增加了離子的擴散時間,不容易極化。【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交替并聯式全適應充電電路的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交替并聯式全適應充電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器件Ql、第二開關器件Q2、第三開關器件Q3、第四開關器件Q4、第五開關器件Q5、第六開關器件Q6、第七開關器件Q7、第八開關器件Q8 ;第一電感L1、第二電感L2 ;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 ;電流傳感器SN ;充電電池電壓檢測端U ;第一交替PWM波輸入端A、第二交替PWM波輸入端B ;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 ;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 ;充電電池正極BTT+、充電電池負極BTT-;所述的第一開關器件Ql進線端同時與第一交流輸入端和第四二極管D4的陰極相連,其出線端同時與第一電感LI的第一接線端和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相連,其控制端與第一交替PWM控制輸入端A相連; 所述的第一電容Cl的正極分別與第一電感LI的第二接線端、第三開關器件Q3第一接線端和第三二極管D3的陽極相連; 所述的第二電容C2的正極同時與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和第四開關器件Q4的第一接線端相連; 所述的電流傳感器SN的第一接線端分別與第三開關器件Q3的第二接線端、第四開關器件Q4的第二接線端、第七開關器件Q7的第二接線端和第八開關器件Q8的第二接線端相連;電流傳感器SN的第二接線端與第一電阻Rl的第一接線端相連,同時與充電電池的正極BTT+相連; 所述的第二電阻R2的第一接線端與第一電阻Rl的第二接線端相連,同時與電壓檢測端U相連,用于檢測充電電池電壓; 所述的第一二極管Dl的陰極同時與第二交流輸入端相連和第二開關器件Q2的進線端相連; 所述的第五開關器件Q5的第一接線端分別與第一二極管Dl的陽極、第二二極管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交替并聯式全適應充電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開關器件Q1、第二開關器件Q2、第三開關器件Q3、第四開關器件Q4、第五開關器件Q5、第六開關器件Q6、第七開關器件Q7、第八開關器件Q8;第一電感L1、第二電感L2;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電流傳感器SN;充電電池電壓檢測端U;第一交替PWM波輸入端A、第二交替PWM波輸入端B;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充電電池正極BTT+?、充電電池負極BTT?;所述的第一開關器件Q1進線端同時與第一交流輸入端和第四二極管D4的陰極相連,其出線端同時與第一電感L1的第一接線端和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相連,其控制端與第一交替PWM控制輸入端A相連;所述的第一電容C1的正極分別與第一電感L1的第二接線端、第三開關器件Q3第一接線端和第三二極管D3的陽極相連;所述的第二電容C2的正極同時與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和第四開關器件Q4的第一接線端相連;所述的電流傳感器SN的第一接線端分別與第三開關器件Q3的第二接線端、第四開關器件Q4的第二接線端、第七開關器件Q7的第二接線端和第八開關器件Q8的第二接線端相連;電流傳感器SN的第二接線端與第一電阻R1的第一接線端相連,同時與充電電池的正極BTT+相連;所述的第二電阻R2的第一接線端與第一電阻R1的第二接線端相連,同時與電壓檢測端U相連,用于檢測充電電池電壓;所述的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同時與第二交流輸入端相連和第二開關器件Q2的進線端相連;所述的第五開關器件Q5的第一接線端分別與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第一電容C1的負極、第二電容C2的負極相連;所述的第二開關器件Q2出線端同時與第二電感L2第一接線端相連和第五二極管D5的陰極相連,控制端與第二交替PWM波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的第三電容C3的正極分別與第二電感L2的第二接線端、第八開關器件Q8第一接線端和第六二極管D6的陽極相連;所述的第四電容C4的正極同時與第六二極管D6陰極和第七開關器件Q7第一接線端相連;所述的第六開關器件Q6的第一接線端分別與第四二極管D4的陽極、第五二極管D5的陽極、第三電容C3的負極和第四電容C4的負極相連,其第二接線端分別與第五開關器件Q5的第二接線端、第二電阻R2第二接線端、充電電池負極BTT?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明達,葛錚,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市特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