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起重機支腿罩板以及輪式起重機,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裝配費時費力,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該起重機支腿罩板包括罩板本體、設置在罩板本體上的至少一個安裝通孔以及固定連接在罩板本體上的至少一塊限位板,罩板本體罩設在起重機固定支腿上時,限位板與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相抵接,且限位板為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施加的抵接力的方向至少與安裝通孔的軸向方向相垂直。該輪式起重機包括起重機固定支腿、安裝支架以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簡化起重機支腿罩板的結構,提高其安裝便利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起重機支腿罩板以及輪式起重機,涉及工程機械
。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裝配費時費力,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該起重機支腿罩板包括罩板本體、設置在罩板本體上的至少一個安裝通孔以及固定連接在罩板本體上的至少一塊限位板,罩板本體罩設在起重機固定支腿上時,限位板與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相抵接,且限位板為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施加的抵接力的方向至少與安裝通孔的軸向方向相垂直。該輪式起重機包括起重機固定支腿、安裝支架以及本技術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本技術用于簡化起重機支腿罩板的結構,提高其安裝便利性。【專利說明】起重機支腿罩板以及輪式起重機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
,尤其涉及一種起重機支腿罩板以及設置該起重機支腿罩板的輪式起重機。
技術介紹
起重機是用吊鉤或其他取物裝置吊掛重物,在空間進行升降與運移等循環性作業的機械。輪式起重機是一種利用輪胎裝置,能在帶載或空載情況下沿無軌路面運動,依靠自重保持穩定的起重機。 移動式起重機固定支腿(簡稱:固定支腿)是起重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由板材拼焊成形,用于連接活動支腿和車架,在起重機作業時起支撐作用的箱型結構。活動支腿是由板材拼焊成形,可來回伸縮,用于支撐起重機的箱形結構。車架是起重機下車的主要承重結構,用以放置和固定其他總成及零部件。固定支腿罩板是固定支腿的防護裝置,用于防護安裝在固定支腿上的零部件。 現有技術中,固定支腿和車架的連接,由于高低及寬度方向尺寸的差別,固定支腿和車架的連接處從外觀看起來不協調、突兀,并且固定支腿上安裝著一些精密元器件,這些元器件對于實現活動支腿在固定支腿箱體內的自由伸縮及起重作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設計出一種保護裝置,在實現整體外形美觀的同時,又能對這些精密元器件加以防護,從而有效保障這些液壓元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固定支腿罩板正是基于這種需求而設計出來的用于防護液壓元器件遭受外界破壞的薄板結構件。 由于薄板件易折彎成型,重量輕,目前,輪式起重機上的支腿罩板普遍采用薄板件折彎而成,其連接方式如圖1?圖4所示,安裝支架57焊接在固定支腿52上,支腿罩板51通過螺栓55和螺母與安裝支架57裝配在一起,蓋板56與支腿罩板51通過螺栓和螺母連接在一起。此種罩板形式全部采用螺栓進行連接,螺栓的頭部外露,影響產品外觀質量。 本 申請人:發現:如圖1?圖4所示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1、現有技術中,支腿罩板51內部螺栓安裝不便,工人裝配時費時費力,影響生產效率; 2、現有技術中,為了便于安裝支腿罩板51后方固定螺栓,在支腿罩板51上開長圓孔,影響了產品美觀度,而且支腿罩板51后方螺栓的頭部外露,產品外觀質量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起重機支腿罩板以及設置該起重機支腿罩板的輪式起重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裝配費時費力,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本技術優選技術方案所能產生的諸多技術效果詳見下文闡述。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包括罩板本體、設置在所述罩板本體上的至少一個安裝通孔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罩板本體上的至少一塊限位板,所述罩板本體罩設在起重機固定支腿上時,所述限位板與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相抵接,且所述限位板為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施加的抵接力中至少部分抵接力的方向與所述安裝通孔的軸向方向相垂直。 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為彎板。 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焊接在所述罩板本體的內側表面。 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板包括與所述罩板本體固定連接的第一板體部以及與第一板體部固定連接的第二板體部,所述罩板本體罩設在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上時,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嵌于所述第一板體部、所述第二板體部與所述罩板本體之間。 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體部與所述第一板體部垂直相連。 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體部與所述第二板體部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或倒角。 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體部背離所述第一板體部的部分形成導入邊板,所述罩板本體罩設在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上時,所述導入邊板與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之間的間距沿背離所述第一板體部的方向逐漸增大。 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體部接近所述第一板體部的部分上的最大平面與所述導入邊板上的最大平面之間存在夾角。 在優選或可選地實施例中,所述夾角為10°?50°。 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輪式起重機,包括起重機固定支腿、安裝支架以及本技術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其中: 所述起重機支腿罩板的所述罩板本體罩設在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上,且所述限位板與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相抵接; 所述罩板本體抵接在所述安裝支架上;所述安裝支架與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固定連接; 所述安裝支架上設置有螺孔,貫穿所述罩板本體上的安裝通孔且與所述螺孔螺紋連接的螺栓將所述罩板本體固定在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上;或者,所述安裝支架上設置有支架通孔,貫穿所述罩板本體上的安裝通孔以及所述支架通孔且與定位螺母螺紋連接的螺栓將所述罩板本體固定在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上。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 由于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的罩板本體上固定有至少一塊限位板,罩板本體罩設在起重機固定支腿上時,限位板與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相抵接,且限位板為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施加的抵接力中至少部分抵接力的方向與安裝通孔的軸向方向相垂直,由此限位板限制了起重機支腿罩板前后方向(前后方向指與安裝通孔的軸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移和自由度,與現有技術中使用螺栓來限制起重機支腿罩板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和自由度的方式相比,本技術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安裝方便,裝配省時省力,故而生產效率更高,所以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裝配費時費力,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現有技術中起重機支腿罩板與起重機固定支腿之間連接關系的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在起重機固定支腿上安裝起重機支腿罩板的過程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中I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安裝在起重機固定支腿之前兩者之間位置關系的示意圖; 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與起重機固定支腿之間連接關系的不意圖; 圖7為圖6中A區域內所示意的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起重機支腿罩板的限位板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1、罩板本體;11、安裝通孔;2、限位板;21、第一板體部;22、第二板體部;23、導入邊板;3、起重機固定支腿;31、后立板;4、安裝支架;41、螺孔;51、支腿罩板;52、固定支腿;53、車架;54、支腿罩板;55、螺栓;56、蓋板;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起重機支腿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罩板本體、設置在所述罩板本體上的至少一個安裝通孔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罩板本體上的至少一塊限位板,所述罩板本體罩設在起重機固定支腿上時,所述限位板與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相抵接,且所述限位板為所述起重機固定支腿的后立板施加的抵接力中至少部分抵接力的方向與所述安裝通孔的軸向方向相垂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彬,周楠,崔書文,曹光光,朱天罡,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