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拉線器,包括上下端均開口且中空設置的半球體以及分別固定在半球體上端開口兩側的兩支撐板,兩支撐板的下端面均開有盲孔,兩個相互垂直的卡接板通過第一扭簧轉動設置在盲孔的底部,卡接板的活動端凸出于盲孔,半球體下端開口的邊緣通過第二扭簧轉動設有兩相對設置的夾板,該邊緣處還設有與夾板錯開設置的滾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夾板的設置,可在保證兩夾板于線管內壁穩定固定的同時,減小兩夾板對線纜移動的阻礙,使其順利通過半球體。通過滾輪的設置,可進一步保障線纜在經過半球體下端開口時不受任何劃傷;同時,滾輪與線纜外壁間可形成滾動摩擦可減小線纜拉拔時的阻力,便于拉出線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力系統,具體是指一種拉線器。
技術介紹
電力電纜布線為電力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電力電纜布線應符合下列規定:1、電纜布線的敷設方式應根據工程條件、環境特點、電纜類型和數量等因素,按滿足運行可靠、便于維護和技術、經濟合理等原則綜合確定;2、電纜路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1)應避免電纜遭受機械性外力、過熱、腐蝕等危害;2)應便于敷設、維護;3)應避開場地規劃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設用地;4)應在滿足安全條件下,使電纜路徑最短;3、電纜在室內、電纜溝、電纜隧道和電氣豎井內明敷時,不應采用易延燃的外護層;4、電纜不宜在有熱力管道的隧道或溝道內敷設;5、電纜敷設時,任何彎曲部位都應滿足允許彎曲半徑的要求。在電纜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基礎、樓板和穿過墻體等處,或是電纜通過道路和可能受到機械損傷等地段,又或是電纜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處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觸使電纜可能受到機械損傷的地方需要管道布線。由于地形的限制,排線鋼管在鋪設時通常會根據地形的拐彎處或是建筑物的拐角處進行折彎,在人工進行穿線時,一般采用先將鋼絲的一端穿過排線鋼管,鋼絲的另一端連接有用膠帶纏好的多根線纜,然后人工再對鋼絲的一端拉扯直至包好的線頭完全穿出排線管道,在拉拽過程中,直線的排線管道對人工的要求較低,但是當線纜進過排線管道的彎曲處時,排線管道發生形變而導致內部橫截面面積減小,多根線纜通過時十分困難,大大地增加了人工的工作強度,還容易在拉拽中將個別線纜的保護層磨損或是直接將線纜拉扯斷,特別是在線頭穿出排線管道時,線頭會與排線管道的外緣接觸摩擦,造成線纜外表的大面積磨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線器,方便線纜快速穿過排線管道,避免線纜在布線過程中與排線管道外緣摩擦受損。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拉線器,包括上下端均開口且中空設置的半球體以及分別固定在半球體上端開口兩側的兩支撐板,兩支撐板的下端面均開有盲孔,兩個相互垂直的卡接板通過第一扭簧轉動設置在盲孔的底部,卡接板的活動端凸出于盲孔,半球體下端開口的邊緣通過第二扭簧轉動設有兩相對設置的夾板,該邊緣處還設有與夾板錯開設置的滾輪。在布線過程中,線管通常預埋在事先切割好的線槽內,在不同樓層或是不同電路網的連接處會設置接線盒,以保護接線頭的安全同時方便線路檢測,因此接線盒通常也是預埋在墻體內且與線管相連通,當線纜穿過線管由接線盒中穿出時,線纜外壁通常會與線管的出口端以及接線盒的進口端接觸,極易導致線纜的絕緣層劃傷,進而導致安全隱患的產生。本技術通過設置半球體,使得線纜由線管中穿出時保證其不受損傷。在拉拔線纜時,半球體的兩側固定有支撐板,轉動支撐板上的兩個相互垂直的卡接板,使得一個卡接板與接線盒的內壁接觸,另一個卡接板與盲孔的底部接觸,進而將半球體固定在接線盒上;半球體的下端開口通過第二扭簧連接有兩夾板,轉動兩夾板將其置入線管內,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兩夾板則緊緊固定于線管內壁上。操作人員可針對接線盒的固定安裝位置用手或是腳將支撐板壓住,同時用力拉扯線纜使其在復雜的管路快速移出。待線纜從半球體處挪出完成后,再次分別轉動兩卡接板和夾板,則直接將裝置取出以方便對下一個接線盒的操作。其中,半球體采用半球形狀,能夠允許在接線盒兩側內壁已經存在線纜穿出的同時,對位于接線盒底部的線管中的線纜拔出,兩者互不影響,提高了本裝置的適用性能。在所述半球體下端開口的邊緣處設置有滾輪,可進一步保障線纜在經過半球體下端開口時不受任何劃傷;同時,滾輪與線纜外壁間可形成滾動摩擦可減小線纜拉拔時的阻力,便于拉出線纜。為使夾板能更服帖地接觸線管內壁,進一步地,兩所述夾板均為弧形板,且其弧度與線管內壁弧度相適應。如此,可加大兩夾板與線管內壁的接觸面積,并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緊緊地卡緊于線管內壁中。進一步地,兩所述夾板內表面之間的距離沿線管軸線指向靠近所述半球體圓心的方向上遞減。兩夾板置于線管內后會減小線纜在出口端的通道內徑,容易造成在拉拔時線纜在出口端堵塞,影響拉拔效率。如此設置,在保證兩夾板于線管內壁穩定固定的同時,減小兩夾板對線纜移動的阻礙,使其順利通過半球體。兩所述夾板于線管內壁的覆蓋面積應為同等高度下該線管內壁圓周面積的1/2以上。由于線纜在拉扯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作用力,若兩夾板于線管內壁的覆蓋面積小于同等高度內該線管內壁的圓周面積的1/2,則會造成兩夾板的松動,進而導致半球體下端的松動,如此則會造成線纜的局部受力不平衡,使其與未被夾板覆蓋的線管內壁發生刮蹭,使得線纜絕緣層受損。為有效減少線纜在其拉動時與半球體下端開口之間的摩擦力,進一步地,滾輪至少有兩個。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1、本技術采用半球體作為線纜拉出的通道,能夠允許在接線盒兩側內壁已經存在線纜穿出的同時,對位于接線盒底部的線管中的線纜拔出,兩者互不影響,提高了本裝置的適用性能。2、本技術通過夾板的設置,可在保證兩夾板于線管內壁穩定固定的同時,減小兩夾板對線纜移動的阻礙,使其順利通過半球體。3、在所述半球體下端開口的邊緣處設置有滾輪,可進一步保障線纜在經過半球體下端開口時不受任何劃傷;同時,滾輪與線纜外壁間可形成滾動摩擦可減小線纜拉拔時的阻力,便于拉出線纜。【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拉線器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拉線器一個具體實施例應用時的結構示意圖;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拉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端均開口且中空設置的半球體(4)以及分別固定在半球體(4)上端開口兩側的兩支撐板(1),兩支撐板(1)的下端面均開有盲孔(2),兩個相互垂直的卡接板(3)通過第一扭簧轉動設置在盲孔(2)的底部,卡接板(3)的活動端凸出于盲孔(2),半球體(4)下端開口的邊緣通過第二扭簧轉動設有兩相對設置的夾板(6),該邊緣處還設有與夾板(6)錯開設置的滾輪(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建勇,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盈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