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船舶上的可變翼安全結構。當前在江河湖海上作業的中小型機動與非機動船只,包括鐵、木結構的客船、貨船和漁船,在船舶阻力、穩定性、強度及結構等方面,均有一套成熟的計算設計方法,并為船舶制造廠成功地使用。然而風浪、觸礁、碰撞等意外事故或人為因素導致的翻船、沉沒事故屢有發生,造成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這些船雖備有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也可通過無線電呼救或發射遇難信號,等待附近或過往船只救搖動,但以上種種均系被動,而船舶本身無相應的安全結構。因此,為船舶提供一種可靠的安全設施,使其具有自救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技術的目的是為船舶提供一種主動式安全設施,以減少事故的發生或為修復、救援工作贏得時間,或在附加浮力支持下,依靠自身動力回港或靠岸。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不改變船形和結構的基礎上,在船身兩側分別附加兩扇可張縮船翼護板,采用適當材料,將船身外壁與可變翼護板之間的扇形截面空間,用手風琴式折疊結構,構成一個可張縮封閉氣柜,成為護衛在船身兩側的密封船翼。在正常情況下,船翼隱縮緊貼船身兩側,不影響正常作業。遇險時,通過機械,氣動或電動結構,將兩側船翼迅速張開,同時向其中充入1kg/cm2的壓力。側翼張角可根據船只損失的排水量變化。由附加的可變翼氣柜所產生的附加浮力,可達原船浮力的1/2,同時由于船翼向兩側水面各伸展約甲板寬度的1/2,因此可變翼結構既增加了船的浮力,又增大了船只的穩定性。遇大風時,可張開附加船翼,以提高船的穩定性,避免船只傾覆事故發生。附加船翼的另一用途是,當兩側船翼收籠后,仍可使氣柜保持一定量的氣體,如果兩船從側面相撞,因由剛性碰撞變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變翼安全船,其特征在于附加的可變翼外護板,通過機械轉動機構分部與船身兩側面相聯接,可變翼外護板與船身側面之間可張縮的扇形截面空間,采用玻璃纖維增強的聚酯樹脂作加強筋的橡皮,以手風琴式折疊結構,構成一封閉氣柜,該材料制成的折疊結構,通過密封在其中的金屬提耳,分別與船身外壁及可變翼外護板內部相連固定,頂部全張后,由支撐頂桿支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玉明,鄒勇,黃志強,
申請(專利權)人:李玉明,鄒強,黃志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3[中國|武漢]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