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簡易鉆孔裝置,包括:左邊打孔機構、右邊打孔機構、導向桿、踏板、支撐桿、導向管、第二彈簧、機架;左邊打孔機構包括:第一連桿、推桿、圓鐵塊、第一彈簧、主軸、皮帶從動輪、主軸支撐座、第二連桿、夾頭、鉆頭、電機;右邊打孔機構和左邊打孔機構結構相同,兩者對稱布置在機架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連桿機構來控制鉆頭的軸向運動,鉆頭固定在一個指定位置,相對于手工給塑料制品打孔而言,能夠有效地提升鉆孔效率,方便工人操作,實現產品的快速化、標準化鉆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打孔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簡易鉆孔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塑料產品打孔過程中,大部分是由工人手工操作完成的,消耗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效率反而不高,無法形成系列化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生產狀況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簡易鉆孔裝置,用來完善生產過程,提尚生廣效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簡易鉆孔裝置,包括:左邊打孔機構、右邊打孔機構、導向桿、踏板、支撐桿、導向管、第二彈簧、機架;其中,所述左邊打孔機構和右邊打孔機構對稱布置在機架上;所述左邊打孔機構和右邊打孔機構結構相同,均包括:第一連桿、推桿、圓鐵塊、第一彈簧、主軸、皮帶從動輪、主軸支撐座、第二連桿、夾頭、鉆頭、電機;導向管固定聯接在機架的下橫梁上,支撐桿與踏板固定聯接,導向桿穿過導向管,導向桿的下端與支撐桿固定聯接,支撐桿與機架的上橫梁通過第二彈簧連接;第二連桿的一端與導向桿的上端鉸接,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一端鉸鏈;第一連桿的中部與機架鉸鏈;推桿固定聯接在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在主軸一端固定聯接有圓鐵塊,主軸上套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的一端抵住圓鐵塊,另一端抵住皮帶從動輪;主軸上具有花鍵,皮帶從動輪通過花鍵和主軸聯接;主軸支撐座固定在機架上,主軸穿過主軸支撐座,在主軸支撐座上實現主軸的轉動和軸向的移動;主軸的另一端與夾頭固定聯接,鉆頭固定連接在夾頭上;電機固定聯接在機架上,電機通過皮帶和皮帶從動輪相連。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連桿機構來控制鉆頭的軸向運動,鉆頭固定在一個指定位置,相對于手工給塑料制品打孔而言,能夠有效地提升鉆孔效率,方便工人操作,實現產品的快速化、標準化鉆孔。【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第一連桿1、推桿2、圓鐵塊3、第一彈簧4、鉆頭5、皮帶從動輪6、主軸支撐座7、第二連桿8、導向桿9、踏板10、支撐桿11、導向管12、第二彈簧13、機架14、夾頭15、鉆頭16。【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左邊打孔機構、右邊打孔機構、導向桿9、踏板10、支撐桿11、導向管12、第二彈簧13、機架14 ;其中,所述左邊打孔機構和右邊打孔機構對稱布置在機架14上;所述左邊打孔機構和右邊打孔機構結構相同,均包括:第一連桿1、推桿2、圓鐵塊3、第一彈簧4、主軸5、皮帶從動輪6、主軸支撐座7、第二連桿8、夾頭15、鉆頭16、電機(圖中未示出);導向管12焊接在機架14的下橫梁上,支撐桿11與踏板10焊接,導向桿9穿過導向管12,導向桿9的下端與支撐桿11焊接,支撐桿11與機架14的上橫梁通過第二彈簧13連接;第二連桿8的一端與導向桿9的上端鉸接,第二連桿8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I 一端鉸鏈;第一連桿I的中部與機架14鉸鏈;推桿2固定聯接在第一連桿I的另一端;在主軸5 —端焊接有圓鐵塊3,主軸5上套有第一彈簧4,第一彈簧4的一端抵住圓鐵塊3,另一端抵住皮帶從動輪6 ;主軸5上具有花鍵,皮帶從動輪6通過花鍵和主軸5聯接;主軸支撐座7固定在機架14上,主軸5穿過主軸支撐座7,在主軸支撐座7上實現主軸5的轉動和軸向的移動;主軸5的另一端與夾頭15固定聯接,鉆頭16固定連接在夾頭15上;電機固定聯接在機架14上,電機通過皮帶和皮帶從動輪6相連。當工件需要打孔時,啟動電機,電機通過皮帶帶動皮帶從動輪6轉動,此時,左右兩邊的鉆頭16開始轉動;當踩下踏板10時,導向桿9向下移動,第二彈簧13受拉,通過四桿機構,將位移傳遞到圓鐵塊3上;此時,第一彈簧4受壓,鉆頭16開始軸向進給運動,在工件上打孔;當鉆孔完畢,松開踏板10時,第二彈簧13開始收縮,第一彈簧4開始伸長,鉆頭16漸漸退出工件,整個機構回到初始狀態。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技術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技術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簡易鉆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邊打孔機構、右邊打孔機構、導向桿(9)、踏板(10)、支撐桿(11)、導向管(12)、第二彈簧(13)、機架(14);其中,所述左邊打孔機構和右邊打孔機構對稱布置在機架(14)上;所述左邊打孔機構和右邊打孔機構結構相同,均包括:第一連桿(I)、推桿(2)、圓鐵塊(3)、第一彈簧(4)、主軸(5)、皮帶從動輪(6)、主軸支撐座(7)、第二連桿(8)、夾頭(15)、鉆頭(16)、電機;導向管(12)固定聯接在機架(14)的下橫梁上,支撐桿(11)與踏板(10)固定聯接,導向桿(9)穿過導向管(12),導向桿(9)的下端與支撐桿(11)固定聯接,支撐桿(11)與機架(14)的上橫梁通過第二彈簧(13)連接;第二連桿(8)的一端與導向桿(9)的上端鉸接,第二連桿(8)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I) 一端鉸鏈;第一連桿(I)的中部與機架(14)鉸鏈;推桿(2)固定聯接在第一連桿(I)的另一端;在主軸(5)—端固定聯接有圓鐵塊(3),主軸(5)上套有第一彈簧(4),第一彈簧(4)的一端抵住圓鐵塊(3),另一端抵住皮帶從動輪(6);主軸(5)上具有花鍵,皮帶從動輪(6)通過花鍵和主軸(5)聯接;主軸支撐座(7)固定在機架(14)上,主軸(5)穿過主軸支撐座(7),在主軸支撐座(7 )上實現主軸(5 )的轉動和軸向的移動;主軸(5 )的另一端與夾頭(15 )固定聯接,鉆頭(16 )固定連接在夾頭(15 )上;電機固定聯接在機架(14)上,電機通過皮帶和皮帶從動輪(6)相連。【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簡易鉆孔裝置,包括:左邊打孔機構、右邊打孔機構、導向桿、踏板、支撐桿、導向管、第二彈簧、機架;左邊打孔機構包括:第一連桿、推桿、圓鐵塊、第一彈簧、主軸、皮帶從動輪、主軸支撐座、第二連桿、夾頭、鉆頭、電機;右邊打孔機構和左邊打孔機構結構相同,兩者對稱布置在機架上;本技術通過連桿機構來控制鉆頭的軸向運動,鉆頭固定在一個指定位置,相對于手工給塑料制品打孔而言,能夠有效地提升鉆孔效率,方便工人操作,實現產品的快速化、標準化鉆孔。【IPC分類】B26F1/16【公開號】CN204622193【申請號】CN201520310315【專利技術人】沈雪明, 周巨棟, 王依群, 徐歡, 陳偉榮 【申請人】浙江申達機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9月9日【申請日】2015年5月1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簡易鉆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邊打孔機構、右邊打孔機構、導向桿(9)、踏板(10)、支撐桿(11)、導向管(12)、第二彈簧(13)、機架(14);其中,所述左邊打孔機構和右邊打孔機構對稱布置在機架(14)上;所述左邊打孔機構和右邊打孔機構結構相同,均包括:第一連桿(1)、推桿(2)、圓鐵塊(3)、第一彈簧(4)、主軸(5)、皮帶從動輪(6)、主軸支撐座(7)、第二連桿(8)、夾頭(15)、鉆頭(16)、電機;導向管(12)固定聯接在機架(14)的下橫梁上,支撐桿(11)與踏板(10)固定聯接,導向桿(9)穿過導向管(12),導向桿(9)的下端與支撐桿(11)固定聯接,支撐桿(11)與機架(14)的上橫梁通過第二彈簧(13)連接;第二連桿(8)的一端與導向桿(9)的上端鉸接,第二連桿(8)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1)一端鉸鏈;第一連桿(1)的中部與機架(14)鉸鏈;推桿(2)固定聯接在第一連桿(1)的另一端;在主軸(5)一端固定聯接有圓鐵塊(3),主軸(5)上套有第一彈簧(4),第一彈簧(4)的一端抵住圓鐵塊(3),另一端抵住皮帶從動輪(6);主軸(5)上具有花鍵,皮帶從動輪(6)通過花鍵和主軸(5)聯接;主軸支撐座(7)固定在機架(14)上,主軸(5)穿過主軸支撐座(7),在主軸支撐座(7)上實現主軸(5)的轉動和軸向的移動;主軸(5)的另一端與夾頭(15)固定聯接,鉆頭(16)固定連接在夾頭(15)上;電機固定聯接在機架(14)上,電機通過皮帶和皮帶從動輪(6)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雪明,周巨棟,王依群,徐歡,陳偉榮,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申達機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