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口腔正畸教學器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正畸模擬操作訓練用模型。本模型包括頜架以及上、下頜架,上、下頜架的相鄰面相對凸設蠟堤,蠟堤處插接牙齒,頜架至少包括上固定塊以及下固定塊,上、下固定塊間以鉸接部件彼此連接緊固,其鉸接部件的鉸接軸軸線與上、下頜架的咬合方向所處平面間相交布置;本模型存在咬合及展平兩種結構狀態,當本模型處于咬合狀態時,上、下頜架及其上牙齒彼此配合以構成人體口腔的模擬咬合構造;當本模型處于展平狀態時,上、下固定塊沿其鉸接部件產生鉸接動作直至上、下頜架展平于同一平面處。其能在確保蠟塊軟化效果的同時,實現更低液面高度的溫水浸泡操作需求,其教學直觀性更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口腔正畸教學器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正畸模擬操作訓練用模型。
技術介紹
正畸治療主要是通過各種矯正裝置來調整面部骨骼、牙齒及頒面部的神經及肌肉之間的協調性,也就是調整上下頒骨之間,上下牙齒之間、牙齒與頒骨之間和聯系它們的神經及肌肉之間不正常的關系,其最終矯治目標是達到口頒系統的平衡、穩定和美觀。由于正畸治療的平均療程長達兩年左右,初學者們較難完成一個病例的全部治療。為了在短時間內使正畸初學者掌握更多的技能,通常將形象化的牙齒正畸操作(Typodon)模型應用于正畸實驗教學中模擬臨床矯治過程,以提升教學成效。傳統的牙齒正畸操作模型,通常包括金屬頒架,在金屬頒架上設置蠟堤的上下頒,蠟塊內排列各種類型錯頒的牙齒。在實驗操作時,學員可通過實際操作在牙齒上安設矯治弓絲,之后將之置于60°C左右的溫水中。待蠟堤遇熱軟化,錯位牙齒在矯治弓絲力作用下即可慢慢移動至正常位置,在此過程中,學員也得以目視觀測其加速矯治過程,從而加深學習理解。上述牙齒正畸模型的優點在于可以使初學者在短時間內了解正畸治療的整過程序,加深對矯治中牙齒移動的感性認識。同時牙齒正畸模型配合仿真頭模型操作訓練,彌補了單一模型不能模擬臨床操作中人體口腔的各種姿勢的不足,所以仿真頭模型和牙齒正畸模型的聯合應用已經成為正畸學習的最佳輔助。然而,由于模型自身初始設計結構的缺陷性,傳統構成牙齒正畸模型主體的金屬頒架都為一體固定件,一方面導致整體模型高度恒定而無法改變。由于模型需要浸入溫水,過高高度的金屬頒架,對溫水的水深要求較高,加劇了實驗負擔,同時也會因為水深以及上頒架的存在而阻礙到觀測視角,造成觀測困難,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另一方面,不同廠家生產的全蠟上下頒,其大小、型號及尺寸均會有所差另O,甚至可能產生一家生產的全蠟上下頒無法安裝在另一家廠家的金屬頒架上,互換性極低,這也無形中增大了采購的復雜性,從而給教學機構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更為致命的是,全蠟的上下頒一旦安裝固定后即無法移動,也就無法模擬正常的人體上下頒的相對動作,導致教學極為死板,致使學習者們缺乏在實際口內環境中對操作手法及操作力度的真實感受。因此導致了初學者在模型上練習效果好,到了患者口內實際操作時卻往往大打折扣的問題,患者往往會對醫生產生不滿和不信任,也急劇增加了醫生的椅旁操作時間和焦慮情緒O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正畸模擬操作訓練用模型,其能在確保蠟塊軟化效果的同時,實現更低液面高度的溫水浸泡操作需求,其教學直觀性更強,操作靈活性更高而實用性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正畸模擬操作訓練用模型,包括牙合頒架以及呈懸置狀設置于頒架同側處的上、下頒架,所述上、下頒架的相鄰面相對凸設用于模擬牙齦的蠟堤,蠟堤處插接有按預定牙型排列的牙齒,其特征在于:所述頒架至少包括用于固接上頒架的上固定塊以及固定下頒架的下固定塊,所述上、下固定塊間以鉸接部件彼此連接緊固,其鉸接部件的鉸接軸軸線與上、下頒架的咬合方向所處平面間相交布置;本模型存在咬合及展平兩種結構狀態,當本模型處于咬合狀態時,上、下頒架及其上牙齒彼此配合以構成人體口腔的模擬咬合構造;當本模型處于展平狀態時,上、下固定塊沿其鉸接部件產生鉸接動作直至上、下頒架展平于同一平面處。所述頒架外形呈“]”字槽狀構造,包括構成其槽底的支撐塊以及分別固定于支撐塊兩相對端處以構成其兩槽邊的上、下固定塊;所述下固定塊與支撐塊間構成鉸接配合,其鉸接軸軸線垂直于上、下頒架的咬合方向所處平面;支撐塊的與上固定塊配合處則設置球頭銷,上固定塊處相應設置用于容納該球頭銷的卡槽,卡槽內布置彈性件,兩者間構成具備彈性活動余量且可沿上、下頒架咬合方向作至少90°擺動動作的球銷副式配合。所述上、下固定塊外形均呈長方塊狀且其長度方向平行槽狀頒架的槽長方向?’支撐塊外形呈龍門架狀,構成龍門架狀支撐塊的兩支腳向下順延并與下固定塊間構成鉸接配合,構成龍門架狀支撐塊的橫梁平行其支腳順延方向反向向上延伸布置球頭銷;卡槽開設于槽狀頒架的內側槽邊處且其槽長沿上固定塊寬度方向順延布置,卡槽截面形狀呈槽口內縮的“C”字狀,卡槽的弧形內腔形成與球頭銷的球頭部配合的配合腔,卡槽的槽口寬度大于球頭銷的軸部直徑且小于其球頭部位直徑;卡槽的兩槽端分別設置單向擋位球頭銷球頭部位的縮頸部和確保其球頭部位具備沿卡槽槽長方向的彈性活動余量的彈簧部,縮頸部位于上固定塊的安裝上頒架所在側的相對側處,且縮頸部的孔徑大于等于球頭銷的軸身直徑而小于其球頭部位直徑,彈簧部以檔位螺釘定位布置于卡槽內且彈簧部的彈性活動方向平行卡槽槽長方向設置。所述支撐塊的橫梁處垂直其兩支腳軸線所構成平面布置有凸塊部,凸塊部上平行其支腳長度方向貫穿設置螺紋孔,支撐塊還包括螺紋頂桿,所述螺紋頂桿與上述螺紋孔間構成螺紋配合,且螺紋頂桿的頂端向上固定塊處延伸并與上固定塊或上頒架的相應端面間構成抵靠配合。所述支腳包括由橫梁處向下順延的支撐桿以及與之構成套接配合的套筒,套筒頂端鉸接配合下固定塊;套筒上垂直支撐桿插入方向貫穿其筒壁布置緊釘螺釘,套筒與支撐桿間構成可限定支撐桿插入深度的緊釘螺釘式套接配合關系。所述上、下固定塊在其相鄰面處均平行其寬度方向設置有沉槽部,上、下頒架外形呈板狀鋁制結構且平行其板面方向相應設置“U”狀插接頭,該插接頭與相應沉槽部間構成可插接的螺栓固接配合關系。所述牙齒包括構成外部牙質的樹脂表層以及包覆于樹脂表層內的金屬牙根,所述金屬牙根與蠟堤間構成插接緊固配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I)、棄用了傳統的一體緊固式的金屬頒架結構,通過將頒架設置呈具備鉸接軸的可彎折構造,從而實現固設于頒架上的上、下頒架的展平動作目的。在正常操作時,上、下頒架處于正常模擬人體的咬合狀態,從而便于學員進行實地觀測和擬真操作。而在矯治弓絲安設完成而需要將其浸入溫水,以加快牙齒矯形速度時,只需手工掰動頒架,從而使位于其上的上、下頒架彼此沿上、下固定塊的鉸接處產生鉸動動作,直至上、下頒架處于同平面處。由于上、下頒架處于同平面,原先可能需要14_水深的溫水,現在則只需一半也即7_水深即可達到完全浸泡目的。上述結構在確保蠟塊軟化效果的同時,實現了更低液面高度的溫水浸泡操作需求,最終有效降低了實驗準備負擔。更為重要的是,由于上、下頒架被伸展開來,在浸泡時上、下頒架完全裸露并牙齒朝上放置于浸泡器皿中,從人眼俯視看來,牙齒齒形分布乃至蠟堤軟化時的牙齒整體位移都能巨顯無疑的直接依靠肉眼觀測出來,教學直觀性得到了顯著增強。2)、頒架的具體結構,此處以上固定塊、支撐塊以及下固定塊三者聯合構成。結合上述,可以將支撐塊看作是上述的中間過渡用鉸接部件或中間連接件。支撐塊一方面直接鉸接下固定塊,另一方面則通過球銷副連接上固定塊。這樣,在需要時,可通過分別掰動上、下固定塊與支撐塊的配合部位,即可實現前述的上、下頒架的展平動作,從而具體化的實現了前述的展平浸泡目的。而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球頭銷搭配彈性件,實現了上頒架在一定程度上的彈性的偏轉位移功能。更具體的說,則是實現了上頒架相對下頒架的仿真動作能力。依靠彈性件彈性能力的調整,可相應模擬正常的人體上下頒的相對動作例如錯頒、反頒等,其教學真實性更高,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正畸模擬操作訓練用模型,包括頜架(10)以及呈懸置狀設置于頜架(10)同側處的上、下頜架(20、30),所述上、下頜架(20、30)的相鄰面相對凸設用于模擬牙齦的蠟堤(40),蠟堤(40)處插接有按預定牙型排列的牙齒(50),其特征在于:所述頜架(10)至少包括用于固接上頜架(20)的上固定塊(11)以及固定下頜架(30)的下固定塊(12),所述上、下固定塊(11、12)間以鉸接部件彼此連接緊固,其鉸接部件的鉸接軸軸線與上、下頜架(20、30)的咬合方向所處平面間相交布置;本模型存在咬合及展平兩種結構狀態,當本模型處于咬合狀態時,上、下頜架(20、30)及其上牙齒(50)彼此配合以構成人體口腔的模擬咬合構造;當本模型處于展平狀態時,上、下固定塊(11、12)沿其鉸接部件產生鉸接動作直至上、下頜架(20、30)展平于同一平面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鴻飛,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鑫佳口腔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