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屬于灌溉與排水工程中的渠道景觀構件領域,所述的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主要包括護框、卡塊、軸梁、轉軸、護板、種植袋、排水孔、橫梁、墊塊,所述的護框上設置有卡塊,護框與護板通過轉軸連接,轉軸的兩側設置有軸梁,護板的正面設置有種植袋,種植袋的底部設置有排水孔,護板的背面的中部與底部各設置有一根橫梁,橫梁上設置有墊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護板上設置均勻聯排的多個種植袋,采用四個卡塊同時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進行固定,解決了現有裝置在渠道上不能形成聯排效果與安裝難度大、不能穩定固定在渠壁上和安裝困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抗老化和抗變形的塑料壓制成型,結構簡單,質量輕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灌溉與排水工程中的渠道景觀構件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
技術介紹
傳統渠道建設材質一般為混凝土或者漿砌石,渠壁是不適宜植物的生長,更不能形成生態景觀。目前,雖然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在渠道上種植植物的裝置,但是這些裝置的種植單元相對獨立,不能同時種植多種植物,并且在安裝過程中很困難,也不能穩定的固定在渠道壁上,在雷雨天氣或有風的天氣,種植裝置很容易從渠道壁上落入水渠內,同時這些裝置自身的重量很大,若在種植單元內再種上植物,裝置的重量更加大,由于裝置需要長時間懸掛在渠道壁上,這樣常常會因裝置的重量太大而致使裝置掉落到水渠內;同時這些裝置體積較大、結構較復雜,也不能穩定的固定在渠壁上,不易于拆裝和組合,也不能形成聯排效果。因此,亟待一種適宜微型景觀植物生長,且能夠拆裝與組合,并能形成聯排的簡易構件。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出了一種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通過在一塊護板上設置均勻聯排的多個種植袋,解決了現有裝置在渠道上不能形成聯排效果的問題;通過采用四個卡塊同時對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進行固定,解決了現有裝置安裝難度大、不能穩定的固定在渠壁上和安裝困難的問題;并且本技術是采用抗老化和抗變形的塑料壓制成型,使其結構簡單,質量輕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的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主要包括護框1、卡塊2、軸梁3、轉軸4、護板5、種植袋6、排水孔7、橫梁8、墊塊9,所述的護框1呈矩形狀,其4個垂直角下分別設置有一個卡塊2,所述的護框1與護板5通過轉軸4連接,護板5的一個的端面的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一根軸梁3,所述的轉軸4位于兩軸梁3之間,護板5的正面設置有均勻聯排的3個種植袋6,種植袋6的底面與護板5連接處的中心設置有排水孔7,所述的護板5的背面的中部與底部各設置有一根橫梁8,每根橫梁8上設置有均勻聯排的墊塊9,每個墊塊9分別與一個種植袋6相對應。所述的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是由抗老化和抗變形的塑料壓制連接成型。所述的轉軸4的半徑與軸梁3的半徑相等,轉軸4的長度與護框1的框外邊的寬度相等。所述的種植袋6由半圓形底面和側面與連接護板組成,呈半圓柱形袋狀,設置在種植袋的下底面與護板連接處中心的排水孔呈半圓形。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本技術通過在一塊護板上設置均勻聯排的種植袋,可以在聯排種植袋中種植多種微型草、灌木或花卉,使渠壁產生聯排的生態景觀效果,彌補了渠道生態的缺失,改善了渠道系統的生態環境。2.?本技術通過在護框上設置四個卡塊將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卡接在渠道壁上,采用這固定的方式使得渠道微型植物群落培育裝置安裝得更加穩定,有效的防止了培育裝置掉落到水渠內,對水渠造成堵塞,并且這種固定方式簡單,容易操作,穩定性好。3.?通過采用半圓形底面和側面連接護板組成種植袋,利用護板充當種植袋的一部分,這樣省去了大部分制作種植袋的材料,節約了種植袋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渠道種植掛件的經濟性,并且本技術是由抗老化和抗變形的塑料壓制連接成型,質量輕巧,同時具有抗腐蝕、抗老化功能,經濟成本低廉。附圖說明圖1為護框與護板呈180°時的正視圖;圖2為護框與護板呈180°時的俯視圖;圖3為護框與護板呈180°時的側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應用實例圖。圖中,1-護框、2-卡塊、3-軸梁、4-轉軸、5-護板、6-種植袋、7-排水孔、8-橫梁、9-墊塊、10-地面、11-渠壁。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如圖1-5所示,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其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主要包括護框1、卡塊2、軸梁3、轉軸4、護板5、種植袋6、排水孔7、橫梁8、墊塊9,所述的護框1呈矩形狀,其4個垂直角下分別設置有一個卡塊2,卡塊2為固定件,卡塊2的塊長h1的取值范圍為5-10cm,采用卡塊2將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卡接在渠壁11上,穩定性好,安裝過程簡單;所述的護框1與護板5通過轉軸4連接,護框1呈矩形狀,護框1的框外邊長度a等于渠壁11的厚度和2個卡塊2的寬度之和,?a的取值范圍一般為5-10cm,護框1的框內邊長度a1的取值范圍為3-9cm,護框1的框外邊寬度c2的取值范圍為5-15cm,護框1的框內邊寬度c3的取值范圍為3-14cm,護框1的厚度等于護板5的厚度h;轉軸的長度等于護框1的框外邊寬度c2;護板5呈矩形狀,護板5的板寬b的取值范圍為10-20cm,護板5的的板長c的取值范圍為30-40cm,護板5的厚度h的取值范圍為0.2-1cm;護板5的一個的端面的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一根軸梁3,軸梁3的長度c4小于或等于c2,軸梁3的直徑r不超過2cm;所述的轉軸4位于兩軸梁3之間,這樣軸梁3可有效保護轉軸4,防止其因轉動使護框1和護板5出現錯位;護板5的正面設置有均勻聯排的3個種植袋6,種植袋6的底面與護板5連接處的中心設置有排水孔7,種植袋6的直徑長c1等于2R,R取值范圍為2.5-5cm,種植袋6的高度b1的取值范圍為5-15cm,排水孔7的直徑R1的取值范圍為0.5-1cm,排水孔7可將種植袋6中多余的水排出,防止植物長期浸泡在含水量較多的土壤中,出現爛根現象;所述的護板5的背面的中部與底部各設置有一根橫梁8,每根橫梁8上設置有均勻聯排的墊塊9,每個墊塊9分別與一個種植袋6相對應,橫梁8的梁寬h3的取值范圍一般為1-2cm,墊塊9的高度h2的取值范圍為2-3cm,通過在橫梁8上設置墊塊9與渠壁11直接接觸,這樣可保證護板5與護框1始終保持垂直,有效的防止了護板5懸掛在空中出現晃動。所述的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是由抗老化和抗變形的塑料壓制連接成型,由于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是長期懸掛安裝在渠道這種能夠自然蒸騰的濕度環境中,一般的材料很容易變形和腐蝕老化,而采用抗老化和抗變形的塑料壓制連接成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使得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具有一定強度防止長期懸掛而變形,防止其在濕度環境中被腐蝕老化,有效的提高了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經濟成本。所述的轉軸4的半徑與軸梁3的直徑r相等,轉軸4的長度與護框1的框外邊寬度c2相等。所述的種植袋6由半圓形底面和側面與連接護板組成,呈半圓柱形袋狀,利用護板5充當種植袋6的一部分,這樣省去了大部分制作種植袋6的材料,節約了種植袋6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的經濟性;設置在種植袋6的下底面與護板連接處中心的排水孔7呈半圓形,半圓形排水孔7與半圓柱形袋狀的種植袋6相對應,使種植袋6得排水效果更佳。本技術的工作過程:使護框1與護板5互為90°,將護框1上的四個卡塊2卡緊在渠壁11上,從而使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固定安裝在渠壁11上,然后向種植袋6中種植袋6裝填肥料和土壤,再種植上微型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主要包括護框、卡塊、軸梁、轉軸、護板、種植袋、排水孔、橫梁、墊塊,所述的護框呈矩形狀,其4個垂直角下分別設置有一個卡塊,所述的護框與護板通過轉軸連接,護板的一個的端面的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一根軸梁,所述的轉軸位于兩軸梁之間,護板的正面設置有均勻聯排的3個種植袋,種植袋的底面與護板連接處的中心設置有排水孔,所述的護板的背面的中部與底部各設置有一根橫梁,每根橫梁上設置有均勻聯排的墊塊,每個墊塊分別與一個種植袋相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渠道生態聯排景觀構件主要包括護框、卡塊、軸梁、轉軸、護板、種植袋、排水孔、橫梁、墊塊,所述的護框呈矩形狀,其4個垂直角下分別設置有一個卡塊,所述的護框與護板通過轉軸連接,護板的一個的端面的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一根軸梁,所述的轉軸位于兩軸梁之間,護板的正面設置有均勻聯排的3個種植袋,種植袋的底面與護板連接處的中心設置有排水孔,所述的護板的背面的中部與底部各設置有一根橫梁,每根橫梁上設置有均勻聯排的墊塊,每個墊塊分別與一個種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華,許懿豪,張建生,曾維軍,葛興燕,余建新,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農業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