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包括殼體、火筒、燃燒器和煙囪,所述火筒包括內筒和外筒,所述燃燒器和煙囪均與所述內筒相連通,所述殼體內設置有盤管箱,所述盤管箱內設置有原油盤管,所述內筒和外筒之間的空腔內盛裝有熱媒,所述盤管箱與所述空腔相連通。該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的加熱效率高,結構緊促,體積小,能夠有效節約熱媒用量,并且能夠有效縮短原油盤管的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油氣集輸領域內,對原油的加熱,傳統上采用水套爐為原油加熱裝置,如圖1所示,殼體I內設置有火筒4,殼體I外側壁連接有燃燒器3,燃燒器3和火筒4相連接,火筒4連接有煙囪7,所述殼體I內盛裝有水,所述原油盤管2置于水中,在使用時,通過火筒4對水進行加熱,原油從進液口 5進入原油盤管2中,加熱后的水對原油盤管2進行加熱,原油盤管2內經加熱后的原油再由出液口 6流出。其存在的缺陷是:a、結構不夠緊湊,殼體I內大量空間未被有效利用。需用水填充容積過大,體積大,需要大量的水,造價較高。b、設計排煙溫度為200°C,實際工作排煙溫度更高,排煙熱損失大,熱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該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的加熱效率高,結構緊促,體積小,能夠有效節約熱媒用量,并且能夠有效縮短原油盤管的長度。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包括殼體、火筒、燃燒器和煙囪,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筒包括內筒和外筒,所述燃燒器和煙囪均與所述內筒相連通,所述殼體內設置有盤管箱,所述盤管箱內設置有原油盤管,所述內筒和外筒之間的空腔內盛裝有熱媒,所述盤管箱與所述空腔相連通。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管箱通過至少一個第一連通管與所述空腔相連通。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管箱還通過至少一個第二連通管與所述空腔相連通,所述第一連通管設置在所述外筒的一側,所述第二連通管設置在所述外筒的另一側。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管箱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盤管箱依次連通,其中首個盤管箱與所述第一連通管相連通,末個盤管箱與所述第二連通管相連通。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設置有煙管箱,所述煙管箱內設置有煙管,所述煙管的一端與內筒相通,所述煙管的另一端與煙囪相通,所述煙管箱串接在所述第二連通管上。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煙管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煙管沿煙管箱長度方向平行布設。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管箱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盤管箱依次連通,且其中首個盤管箱與所述第一連通管相連通,末個盤管箱與所述第二連通管相連通。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管箱的數量為三個,三個所述盤管箱呈三角形布設。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管箱上和內筒上均設置有安全閥。上述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管箱上設置有溫度檢測口 ;所述盤管箱上設置有壓力檢測口 ;所述盤管箱上設置有熱媒加注口。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2、本技術通過設置盤管箱,能夠將原油盤管限制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內,并在循環加熱方式的配合下極大的提高了熱媒與原油盤管的換熱效率,還能夠節約熱媒的用量,進一步的,通過采用盤管箱還能夠有效的減少整個加熱裝置的體積,提高了該加熱裝置的加熱效率,進而能夠縮短原油盤管的長度。3、本技術通過設置煙管箱,將煙管限制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內,并使在盤管箱內換熱后的熱媒經過煙管箱回流至所述空腔內,這樣熱媒在回流至空腔之前能夠有效的吸收煙管上的熱量,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了排煙溫度,充分的利用了煙管上的熱量對熱媒進行加熱,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4、本技術通過將煙管的數量設置為多個,這樣能夠提高熱媒與煙管的接觸面積,能夠快速、充分的實現熱媒對煙管上熱量的吸收。5、本技術的實現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綜上所述,本技術設計新穎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換熱效果好,結構緊促,便于推廣使用。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原油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的A-A剖視放大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的B-B剖視放大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C-C剖視放大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中D-D剖視放大圖。圖10為圖8的俯視圖。圖11為本技術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殼體;2—原油盤管;3—燃燒器;4一火筒;4-1 一內筒;4-2—外筒;4-3—空腔;5—進液口;6—出液口;7—煙囪;8—盤管箱;9一第一安全閥;10—熱媒加注口;11 一溫度檢測口;12—壓力檢測口;13—第一連通管;14一第二安全閥;15—鞍座;16—煙囪座;17—煙管箱;18—煙管;19 一連接管;20—第二連通管。【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2和圖3所示的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包括殼體1、火筒4、燃燒器3和煙囪7,所述火筒4設置在殼體I內,所述燃燒器3和煙囪7均設置在殼體I外,所述火筒4包括內筒4-1和設置在所述內筒4-1外側的外筒4-2,所述燃燒器3和煙囪7均與所述內筒4-1相連通,所述殼體I內設置有盤管箱8,所述盤管箱8內設置有原油盤管2,所述內筒4-1和外筒4-2之間的空腔4-3內盛裝有熱媒,所述盤管箱8與所述空腔4-3相連通,所述空腔4-3內經內筒4-1加熱的熱媒進入盤管箱8對原油盤管2加熱后回流到所述空腔4-3內。所述殼體I底部設置有用于對其支撐的鞍座15。其中,所述熱媒采用純凈水或超導液。本實施例中,所述盤管箱8通過至少一個第一連通管13與所述空腔4-3相連通。所述盤管箱8位于所述火筒4的上方。本實施例中,該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在使用時,燃料通過燃燒器3點燃后在火筒4的內筒4-1的內部燃燒,通過內筒4-1給空腔4-3的熱媒進行加熱,受熱后的熱媒氣化后通過第一連通管13進入盤管箱8對原油盤管2進行加熱,經換熱后的熱媒放熱后液化再經所述第一連通管13回流至空腔4-3內,形成熱媒的不斷循環。本實施例通過設置盤管箱8,由于所述盤管箱8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容器,通過熱媒在所述空腔4-3與盤管箱8之間的循環流動進而對原油盤管2進行加熱,通過所述盤管箱8將原油盤管2限制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內,并在循環加熱方式的配合下極大的提高了熱媒與原油盤管2的換熱效率,還能夠節約熱媒的用量,進一步的,通過采用盤管箱8還能夠有效的減少整個加熱裝置的體積,提高了該加熱裝置的加熱效率,進而能夠縮短原油盤管2的長度。本實施例中,所述盤管箱8上和內筒4-1上均設置有安全閥。所述盤管箱8上安全閥即圖2中的第一安全閥9,優選的做法是,所述第一安全閥9設置在第一盤管箱8-1上,所述內筒4-1上的安全閥即為圖2中的第二安全閥14。在盤管箱8上設置第一安全閥9,這樣能夠避免氣化后的熱媒在盤管箱8內壓力劇增造成的危險,同理,在內筒4-1上設置第二安全閥14,也是為了避免內筒4-1內煙氣壓力劇增而造成的危險。如圖2所示,所述盤管箱8上設置有溫度檢測口 11,能夠通過將溫度傳感器伸入所述溫度檢測口 11內實時檢測盤管箱8內的溫度。如圖2所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油田用原油加熱裝置,包括殼體、火筒、燃燒器和煙囪,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筒包括內筒和外筒,所述燃燒器和煙囪均與所述內筒相連通,所述殼體內設置有盤管箱,所述盤管箱內設置有原油盤管,所述內筒和外筒之間的空腔內盛裝有熱媒,所述盤管箱與所述空腔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魯禮民,孔慶偉,牟衛衛,羅偉博,張永強,陳芳,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恒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