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屬于化妝品及清潔用品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薄荷綠茶手工皂制作方法,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手工皂的原料全選用天然植物油為原料,無皂基,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讓各種材料在常溫下自然皂化而成,即完整保護了原材料的營養(yǎng)成份,又保留了皂化后產(chǎn)生的甘油,從而實現(xiàn)深層清涼與止癢殺菌的完美結合;不僅對肌膚溫和,而且有利環(huán)保。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法的制備工藝簡易、易于實現(xiàn),生產(chǎn)效率高,能快速高效制備出清潔和保濕滋養(yǎng)效果好的天然植物手工皂制品。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手工皂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天然植物手工皂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肥皂是一種常用的日常用品,在現(xiàn)代生活中,肥皂已從單純的清潔作用轉向具有 多種功效的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香皂,多采用化學物質合成制備,且在生產(chǎn)過程中,皂化得到的 甘油一般會被抽離,沒有了甘油的香皂會導致皮膚干澀、粗糙,有些市售香皂含堿量太高, 不僅會洗去人體肌膚上的自然油脂,還可能對肌膚及環(huán)境造成損害。 同時使用添加了許多化學成分的普通香皂洗面后,在皮膚上會留下殘留物,無論 是對皮膚脆弱的人,還是免疫力很低皮膚絕對不能受到刺激的小孩,還是在周邊的常常看 到的那些敏感性皮膚的人們,使用添加了許多化學成分的普通香皂后會對面部有相當大的 刺激。有的香皂大大降低了化學的成分的含量,但是清潔和止癢殺菌的效果卻不是很理想。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針對上述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配方合理,制備簡單,易于實現(xiàn), 且清潔和止癢殺菌效果好的薄荷綠茶手工皂。 本專利技術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薄荷綠茶手工皂的方法。該方法的制備工藝簡 易,易于實現(xiàn)、能快速高效制備出清潔和止癢殺菌效果好的天然植物手工皂。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種天然植物手工皂,其的各組分及質量百分比如下: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其還包括以下組分:棕櫚油1~6%、乳木果油1~6%、 葵花油1~6%、蓖麻油1~6%、芥花油1~6%。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堿液由桐殼或山竹燒制結堿后與水混合后而成。 配方中,綠茶粉具有清潔皮膚、消炎抗菌、平衡油脂分泌,是有效的治療暗瘡與青 春痘的草本植物;薄荷醇發(fā)揮局部止癢、止痛、清涼及輕微局麻等作用 一種制備上述的天然植物手工皂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預備原料:原料的各組分及其重量比如下: (2)加熱一:稱取出相應配比量的薄荷油、橄欖油、橄子油和米糠油,然后加入容 器中,接著加熱到50~60度,制得混合植物油; (3)加熱二:取出相應配比量的堿液,然后對其進熱,起到溫度升至50~60度; (4)攪拌混合:將堿液緩慢倒入混合植物油中,并持續(xù)攪拌動作和保溫50~60 度,形成皂化液; (5)加入輔料:取出相應配比量的綠茶粉,然后加入皂化液中,并攪拌均勻,接入 注入模具內保溫,直至皂化成型,然后取出待自然風干50~70天后,制得天然植物手工皂 制品; 所述步驟(2)、(3)無先后順序。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原料還包括以下組分:棕櫚油1~6%、乳木果油 1~6%、葵花油1~6%、蓖麻油1~6%、芥花油1~6%。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棕櫚油、乳木果油、葵花油、蓖麻油和芥花油在步驟 (2)中加入。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綠茶粉在步驟(5)中加入。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預備桐殼或山竹,然后燒制結堿,加水溶化,沉淀去雜質, 再濃縮成結晶形成可食用堿成品,接著將該可食用堿成品與水混合,制得所述堿液。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步驟(4)中的持續(xù)保溫和攪拌動作的時間為3~5 小時。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皂化液注入模具內保溫時間為20~28小時,溫度為 50~60度。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天然植物手工皂,原料全選用天然植物油為 原料,無皂基,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讓各種材料在常溫下自然皂化而成,即完整保護了 原材料的營養(yǎng)成份,又保留了皂化后產(chǎn)生的甘油,從而實現(xiàn)深層清潔與止癢殺菌的完美結 合;不僅對肌膚溫和,而且有利環(huán)保,與水接觸后24小時后,會被細菌分解成水與二氧化 碳,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及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法的制備工藝簡易、易于實 現(xiàn),生產(chǎn)效率高,能快速高效制備出清潔和止癢殺菌效果好的天然植物手工皂制品。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天然植物手工皂,其的各組分及質量百分比如下: 堿液25~35%,薄荷油25~35%,橄欖油18~22%,橄子油8~12%,米糠油4~6%, 綠茶粉4~6%。所述堿液由桐殼或山竹燒制結堿后與水混合后而成。 天然植物手工皂還包括以下組分:棕櫚油1~6%、乳木果油1~6%、葵花油1~ 6%、蓖麻油1~6%、芥花油1~6%和綠茶粉1~6%。 一種制備上述的天然植物手工皂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預備原料:原料的各組分及其重量比如下:堿液25~35%,薄荷油25~35%, 橄欖油18~22%,橄子油8~12%,米糠油4~6%,綠茶粉4~6%;預備桐殼或山竹,然 后燒制結堿,加水溶化,沉淀去雜質,再濃縮成結晶形成可食用堿成品,接著將該可食用堿 成品與水混合,制得所述堿液。 (2)加熱一:稱取出相應配比量的薄荷油、橄欖油、橄子油和米糠油,然后加入容 器中,接著加熱到50~60度,制得混合植物油; (3)加熱二:取出相應配比量的堿液,然后對其進熱,起到溫度升至50~60度; (4)攪拌混合:將堿液緩慢倒入混合植物油中,并持續(xù)攪拌動作和保溫50~60 度,形成皂化液;所述步驟(4)中的持續(xù)保溫和攪拌動作的時間為3~5小時。 (5)加入輔料:取出相應配比量的綠茶粉,然后加入皂化液中,并攪拌均勻,接入 注入模具內保溫,直至皂化成型,然后取出待自然風干50~70天后,制得天然植物手工皂 制品;所述皂化液注入模具內保溫時間為20~28小時,溫度為50~60度。在其它實施例 中,也可以在皂化后放制15~20天后,再加溫溶化,然后加入等量茶籽粉熬取液或皂角熬 取液,制得天然植物液體皂,即洗滌劑。 所述步驟(2)、(3)無先后順序。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法的制備工藝簡易、易于實現(xiàn),生 產(chǎn)效率高,能快速高效制備出清潔和止癢殺菌效果好的天然植物手工皂制品。 實施例2,其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天然植物手工皂的各組分及其質量 百分比如下:堿液25 %,薄荷油35 %,橄欖油20 %,橄子油8 %,米糠油6 %,綠茶粉6 %。 實施例3,其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天然植物手工皂的各組分及其質量 百分比如下:堿液35%,薄荷油25%,橄欖油22%,橄子油10%,米糠油4%,綠茶粉4%。 實施例4,其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天然植物手工皂的各組分及其質量 百分比如下:堿液30%,薄荷油30%,橄欖油18%,橄子油12%,米糠油5%,綠茶粉5%。 實施例5,其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天然植物手工皂的各組分及其質量 百分比如下:堿液30%,薄荷油30%,橄欖油20%,橄子油10%,米糠油5%,綠茶粉5%。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專利技術較好的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不能--列舉出全部的實施方 式,凡采用上述實施例之一的技術方案,或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所做的等同變化,均在本專利技術保 護范圍內。 具體制作過程中,還可以根據(jù)所需的功能效果,所述原料還包括以下組分:棕櫚油 1~6%、乳木果油1~6%、葵花油1~6%、蓖麻油1~6%、芥花油1~6%。其中所述 棕櫚油、乳木果油、葵花油、蓖麻油和芥花油在步驟(2)中加入。 其中所述綠茶粉在步驟(5)中加入。 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天然植物手工皂,原料全選用天然植物油為原料,無皂基,不使用任 何化學添加劑,讓各種材料在常溫下自然皂化而成,即完整保護了原材料的營養(yǎng)成份,又保 留了皂化后產(chǎn)生的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薄荷綠茶手工皂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的各組分及質量百分比如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閉麗萍,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