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立磨磨輥用液壓升輥系統。使用電磁閥連接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構成雙泵系統,當電磁閥斷開時,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可根據需要分別獨立加壓,對主輥和輔輥液壓加載回路的壓力進行修正,有利于壓力的穩定;當電磁閥導通時,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聯合工作,提升加壓速度。電磁單向閥將第一主輥液壓缸的有桿腔與第一輔輥液壓缸的無桿腔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立磨在降輥加壓建立料床、加壓研磨和升輥三個過程中磨機產生振動的問題,并提升了升降輥速度以及節省了升輥時間,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具有結構簡單可靠,運行維護成本低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礦渣處理
,涉及一種立磨,特別涉及一種立磨磨輥用液壓升輥系統。
技術介紹
礦渣的全稱是?;郀t礦渣,是鋼鐵廠冶煉生鐵時產生的廢渣,如將其經過磨機研磨后得到的一種超細的礦渣微粉,該礦渣微粉可用作水泥和混凝土的優質摻合料。目前,礦渣立磨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95%以上。礦渣立磨磨輥有兩種狀態:最高位(磨輥升起)和工作位(磨輥壓下)。液壓站通過向主、輔輥油缸的無桿腔加壓(或有桿腔減壓)實現升輥,通過向主、輔輥油缸的有桿腔加壓(或無桿腔減壓)實現降輥及加壓研磨。但立磨在降輥加壓建立料床、加壓研磨和升輥這三個過程常常會因力的不平衡產生大的振動。為了保護減速機等設備損壞,當振動值達到系統保護值時,系統會保護性停機,俗稱振動跳停。例如,在升輥過程中,主、輔輥將逐漸脫離料床,主、輔輥作用在料床上的加載力會減小,但彼此很難絕對同步減少,各磨輥作用力不均以及料層的破壞造成立磨振動。主輥主要起研磨作用,加載力大,應先升起;輔輥主要起鋪料作用,加載力小,應后升起。兩者順序不能顛倒。在傳統的液壓系統中,主輥和輔輥油缸的無桿腔油路是聯通的,升輥時,油泵向無桿腔油路供油加壓,由于主輥工作加載力比輔輥工作加載力大且主輥比輔輥重,所以往往造成輔輥先升,主輥后升的不利局面,升輥時磨機常常發生振動跳停。同理,在建立料床和加壓研磨過程中,同樣存在輔輥先降和先加壓,主輥后降和后加壓的不利局面,同樣發生振動跳停。很顯然,振動跳停會影響生產作業率并對設備壽命造成一定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立磨磨輥用液壓升輥系統,解決立磨在降輥加壓建立料床、加壓研磨和升輥三個過程中磨機產生振動的問題,并提升了升降輥速度以及節省了升輥時間,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具有結構簡單可靠,運行維護成本低的優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立磨磨輥用液壓升輥系統,包括油箱及附件,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電磁閥,第一無泄漏電磁換向閥、第二無泄漏電磁換向閥、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二電磁換向閥,第三無泄漏電磁換向閥、第四無泄漏電磁換向閥、電磁單向閥、第一輔輥液壓缸、第一主輥液壓缸,第一輔輥液壓缸具有第一輔輥液壓缸有桿腔、第一輔輥液壓缸無桿腔、第一輔輥液壓缸活塞;第一主輥液壓缸具有第一主輥液壓缸有桿腔、第一主輥液壓缸無桿腔、第一主輥液壓缸活塞。電磁閥連接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構成雙泵系統,當電磁閥斷開時,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可根據需要分別獨立加壓,對主輥和輔輥液壓加載回路的壓力進行修正,有利于壓力的穩定;當電磁閥導通時,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聯合工作,提升加壓速度。電磁單向閥將第一主輥液壓缸的有桿腔與第一輔輥液壓缸的無桿腔連接。在升輥過程中,先打開電磁閥將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聯合給第一主輥液壓缸的無桿腔供油使得其液壓缸活塞上升,第一主輥液壓缸活塞通過傳動機構與主輥相連,從而提升主輥升輥速度,等主輥提升一定高度后,導通電磁單向閥,這時第一主輥液壓缸的有桿腔排出的液壓油一部分流回油箱,一部分經電磁單向閥進入第一輔輥液壓缸的無桿腔,做為輔輥提升的動力。當第一主輥液壓缸的有桿腔的壓力與第一輔輥液壓缸的無桿腔的壓力差小于設定值時,關閉電磁單向閥。等待主輥升到最高位后,電磁換向閥斷開停止向第一主輥液壓缸的無桿腔供油,主輥被鎖定在最高位置。最后觀察輔輥,如輔輥到達最高位置,升輥過程結束。如輔輥沒有到達最高位置,電磁換向閥連通第一輔輥液壓缸的無桿腔,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對其供油使輔輥升到最高位置,此后電磁換向閥斷開輔輥液壓缸的無桿腔的供油通道。輔輥被鎖定在最高位置,升輥過程結束。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在于,可有效解決立磨在降輥加壓建立料床、加壓研磨和升輥這三個過程中的磨機振動問題,具有結構簡單可靠,運行維護成本低的優點,同時能提升升輥速度,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實現了主輥先升輔輥后升的合理升輥順序,同時主、輔輥最快時間脫離料層,將磨機升輥過程的振停概率降低到最低。主、輔輥加壓研磨時,有桿腔、無桿腔壓力可同時被修正,實現研磨壓力的最穩定?!靖綀D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立磨磨輥用液壓升輥系統,包括:油箱及附件1,第一油泵2,第二油泵3,第一電磁閥10,第一無泄漏電磁換向閥15、第二無泄漏電磁換向閥16、第一電磁換向閥17,第二電磁換向閥18,第三無泄漏電磁換向閥25、第四無泄漏電磁換向閥26、電磁單向閥31、第一輔輥液壓缸32、第一主輥液壓缸34,第一輔輥液壓缸32具有第一輔輥液壓缸有桿腔44-2、第一輔輥液壓缸無桿腔45-2、第一輔輥液壓缸活塞46-2 ;第一主輥液壓缸34具有第一主輥液壓缸有桿腔44-1、第一主輥液壓缸無桿腔45-1、第一主輥液壓缸活塞 46-1。電磁閥10連接第一油泵2和第二油泵3構成雙泵系統,當電磁閥10斷開時,第一油泵2和第二油泵3可根據需要分別獨立加壓,對主輥和輔輥液壓加載回路的壓力進行修正,有利于壓力的穩定;當電磁閥10導通時,第一油泵2和第二油泵3聯合工作,提升加壓速度。電磁單向閥31將第一主輥液壓缸34的有桿腔44-1與第一輔輥液壓缸32的無桿腔45-2連接。在升輥過程中,先打開電磁閥10將第一油泵2和第二油泵3聯合給第一主輥液壓缸34的無桿腔45-1供油使得其液壓缸活塞46-1上升,第一主輥液壓缸活塞46_1通過傳動機構與主輥相連,從而提升主輥升輥速度,等主輥提升一定高度后,導通電磁單向閥31,這時第一主輥液壓缸34的有桿腔44-1排出的液壓油一部分流回油箱,一部分經電磁單向閥31進入第一輔輥液壓缸32的無桿腔45-2,做為輔輥提升的動力。當第一主輥液壓缸34的有桿腔44-1的壓力與第一輔輥液壓缸32的無桿腔45-2的壓力差小于設定值時,關閉電磁單向閥31。等待主輥升到最高位后,電磁換向閥18斷開停止向第一主輥液壓缸34的無桿腔45-1供油,主輥被鎖定在最高位置。最后觀察輔輥,如輔輥到達最高位置,升輥過程結束。如輔輥沒有到達最高位置,電磁換向閥17連通第一輔輥液壓缸32的無桿腔45-2,第一油泵2和第二油泵3對其供油使輔輥升到最高位置,此后電磁換向閥17斷開輔輥液壓缸32的無桿腔45-2的供油通道。輔輥被鎖定在最高位置,升輥過程結束。本技術方案既避免了輔輥先提升的問題,又充分利用了主輥液壓缸有桿腔排出的液壓油。如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包括:油箱及附件1,第一油泵2,第二油泵3,第一過濾器4,第二過濾器5,第一單向閥6,第二單向閥7,第一電磁溢流閥8,第二電磁溢流閥9,第一電磁閥10,第一插入式溢流閥11,第二插入式溢流閥12,第一節流閥13,第二節流閥14,第一無泄漏電磁換向閥15,第二無泄漏電磁換向閥16,第一電磁換向閥17,第二電磁換向閥18,第三單向閥19,第四單向閥20,第一疊加式單向節流閥21,第二疊加式單向節流閥22,第三節流閥23,第四節流閥24,第三無泄漏電磁換向閥25,第四無泄漏電磁換向閥26,第三插入式溢流閥27,第四插入式溢流閥28,第二電磁閥29,第三電磁閥30,電磁單向閥31,第一輔輥液壓缸32,第二輔輥液壓缸33,第一主輥液壓缸34,第二主輥液壓缸35,第一輔輥液壓缸無桿腔蓄能器36,第二輔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磨磨輥用液壓升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及附件(1),第一油泵(2),第二油泵(3),第一電磁閥(10),第一無泄漏電磁換向閥(15)、第二無泄漏電磁換向閥(16)、第一電磁換向閥(17),第二電磁換向閥(18),第三無泄漏電磁換向閥(25)、第四無泄漏電磁換向閥(26)、電磁單向閥(31)、第一輔輥液壓缸(32)、第一主輥液壓缸(34),第一輔輥液壓缸(32)具有第一輔輥液壓缸有桿腔(44?2)、第一輔輥液壓缸無桿腔(45?2)、第一輔輥液壓缸活塞(46?2);第一主輥液壓缸(34)具有第一主輥液壓缸有桿腔(44?1)、第一主輥液壓缸無桿腔(45?1)、第一主輥液壓缸活塞(46?1);第一油泵(2)和第二油泵(3)之間連接有電磁閥(10),構成雙泵系統;第一主輥液壓缸(34)的有桿腔(44?1)與第一輔輥液壓缸(32)的無桿腔(45?2)之間連接有電磁單向閥(31);第一主輥液壓缸活塞(46?1)通過傳動機構與主輥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旭,朱炳安,張云鵬,汪宏波,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大峘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