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線繩斷線防縮回裝置,包括支撐板、線輥、驅動裝置和斷線感應器,所述線輥水平設置,其包括左線輥和右線輥,所述線輥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其一側設置有斷線感應器,所述支撐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線輥的兩端,并與其活動連接,所述線輥的正上方設置有斷線壓輥,所述斷線壓輥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拉桿,所述線輥和斷線壓輥的半徑、長度均相同,所述支撐板的內部設置有縱向開槽,所述開槽內設置有壓簧,所述壓簧的底部與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拉桿穿過開槽與所述壓簧的頂部連接,所述開槽下方設置有電磁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及時發現斷線并有效防止斷線縮回、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出成率、工作效率高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線繩斷線保護設備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線繩斷線防縮回 目.0
技術介紹
線繩經過浸膠、加熱烘干工序后,需要將其有規律的纏繞在筒管上,以作為傳動帶、膠管、輪胎以及輸送帶等的骨架材料。將烘干處理后的線繩纏繞在筒管的過程中,由于線繩受到拉力及其自身質量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線繩斷開的現象,影響工作效率,并且斷開的線繩有時會纏繞在一起或者縮回到烘干室中,造成線繩無法取出,影響出成率,造成資源浪費。因此,研制一種操作簡單、及時發現斷線并有效防止斷線縮回、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出成率、工作效率高的線繩斷線防縮回裝置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種種不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提出一種操作簡單、及時發現斷線并有效防止斷線縮回、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出成率、工作效率高的線繩斷線防縮回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線繩斷線防縮回裝置,包括支撐板、線輥、驅動裝置和斷線感應器,所述線輥水平設置,其包括左線輥和右線輥,所述線輥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其一側設置有斷線感應器,所述支撐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線輥的兩端,并與其活動連接,所述線輥的正上方設置有斷線壓輥,所述斷線壓輥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拉桿,所述線輥和斷線壓輥的半徑、長度均相同,所述支撐板的內部設置有縱向開槽,所述開槽內設置有壓簧,所述壓簧的底部與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拉桿穿過開槽與所述壓簧的頂部連接,所述開槽下方設置有電磁鐵。進一步,所述左線輥與右線輥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斷線壓輥的直徑。進一步,所述左線輥和右線輥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進一步,所述拉桿與電磁鐵對應設置。進一步,所述開槽的高度大于所述斷線壓輥和線輥之間的距離,并且小于所述壓簧的自由高度,所述壓簧處于壓縮極限的高度小于所述開槽底部到線輥中心軸線的高度。進一步,所述斷線感應器、電磁鐵、驅動裝置分別與控制系統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的特點;2、本技術具有及時發現斷線并有效防止斷線縮回的特點;3、本技術具有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出成率的特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本技術的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它類同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一種線繩斷線防縮回裝置,包括支撐板、線輥、驅動裝置和斷線感應器,所述線輥水平設置,其包括左線輥和右線輥,所述線輥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其一側設置有斷線感應器,所述支撐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線輥的兩端,并與其活動連接,所述線輥的正上方設置有斷線壓輥,所述斷線壓輥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拉桿,所述線輥和斷線壓輥的半徑、長度均相同,所述支撐板的內部設置有縱向開槽,所述開槽內設置有壓簧,所述壓簧的底部與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拉桿穿過開槽與所述壓簧的頂部連接,所述開槽下方設置有電磁鐵。所述線繩圍繞線輥表面進行輸送的過程中,所述斷線感應器進行全程監控并及時發現斷線情況,發出開始壓線信號給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將信號下達到電磁鐵和驅動裝置,開始壓線工作;工作人員將斷線重新定位后,所述斷線感應器發出停止壓線信號給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再次將信號下達到電磁鐵和驅動裝置,繼續進行所述線繩的輸送工作。下面結合附圖和較佳的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線繩斷線防縮回裝置,包括支撐板1、線輥2、左線輥21、右線輥22、線繩3、斷線壓輥4、電磁鐵5、開槽6、壓簧7、驅動裝置8、斷線感應器9、控制系統10、拉桿11。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所述線輥2水平設置,其包括左線輥21和右線輥22,所述左線輥21和右線輥22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證所述線繩3在線輥2表面水平輸送,同時,有助于所述斷線壓輥4下移時,可以與所述左線輥21和右線輥22充分接觸,有效地將斷線壓住,防止其縮回,所述線輥2 —端連接有驅動裝置8,其一側設置有斷線感應器9,所述驅動裝置8可以帶動所述線輥2進行轉動,減少所述線繩3在輸送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所述斷線感應器9全程監控所述線繩3的輸送過程,及時發現斷線情況,并發出開始壓線信號。所述線輥2的正上方設置有斷線壓輥4,所述左線輥21與右線輥22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斷線壓輥4的直徑,保證所述斷線壓輥4不至于從所述左線輥21與右線輥22之間的間隙中滑落,所述線輥2和斷線壓輥4的半徑、長度均相同,促使所述線輥2與斷線壓輥4的表面弧度一致,可以有效地將斷線壓住。實施例二: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板I分別設置在所述線輥2的兩端,并與其活動連接,對整個裝置起到支撐、穩固作用,所述支撐板I的內部設置有縱向開槽6,所述開槽6內設置有壓簧7,所述壓簧7的底部與支撐板I固定連接,所述斷線壓輥4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拉桿11,所述拉桿11穿過開槽6與所述壓簧7的頂部連接,在所述壓簧7的彈性范圍內,可以帶動所述拉桿11、斷線壓輥4進行垂直方向的移動。所述開槽6的高度大于所述斷線壓輥4和線輥2之間的距離,并且小于所述壓簧7的自由高度,所述壓簧7在開槽6內始終處于壓縮狀態,所述壓簧7處于壓縮極限的高度小于所述開槽6底部到線輥2中心軸線的高度,保證所述斷線壓輥4向下移動至線輥2處時,并未達到所述壓簧7壓縮的極限狀態,有助于整個裝置進行壓線防縮回工作。所述開槽6下方設置有電磁鐵5,所述拉桿11與電磁鐵5對應設置,所述電磁鐵5接通電源后,可以吸附所述拉桿11向線輥2處移動,進行壓線工作,所述斷線感應器9、電磁鐵5、驅動裝置8分別與控制系統10連接,操作簡單。實施例三:如圖1所示,具體工作時,啟動驅動裝置8,帶動所述線輥2轉動,所述支撐板I增加了整個裝置的穩定性,所述線繩3在圍繞線輥2的表面輸送,所述斷線壓輥4位于所述開槽6的頂部,所述斷線感應器9全程監控所述線繩3的輸送。 當所述線繩3出線斷開情況時,所述斷線感應器9會及時發現斷線情況,并發送開始壓線信號給控制系統10,所述控制系統10接收到信號后,為所述電磁鐵5接通電源,所述電磁鐵5開始工作,并吸附所述拉桿11向下移動,間接帶動所述斷線壓輥4移動到線輥2處,同時,所述控制系統10將信號傳遞給驅動裝置8,所述驅動裝置8停止工作,所述線輥2停止轉動,借助于所述斷線壓輥4、左線輥21和右線輥22的相互作用,及時壓住斷開的線繩3,有效防止線繩3縮回烘干室,造成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出成率。工作人員將斷開的線繩3重新定位后,所述斷線感應器9發送取消壓線信號給控制系統10,所述控制系統10接收到信號后,為所述電磁鐵5斷開電源,所述電磁鐵5與拉桿11間的吸附作用消失,在所述壓簧7的彈力作用下,所述斷線壓輥4恢復至原位,同時,所述控制系統10將信號傳遞給驅動裝置8,所述驅動裝置8開始工作,帶動線輥2轉動,所述線繩3繼續輸送,整個操作過程簡單、便捷,工作效率高。以上已將本技術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技術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技術涵蓋范圍內。【主權項】1.一種線繩斷線防縮回裝置,包括支撐板、線輥、驅動裝置和斷線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線繩斷線防縮回裝置,包括支撐板、線輥、驅動裝置和斷線感應器,所述線輥水平設置,其包括左線輥和右線輥,所述線輥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其一側設置有斷線感應器,所述支撐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線輥的兩端,并與其活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輥的正上方設置有斷線壓輥,所述斷線壓輥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拉桿,所述線輥和斷線壓輥的半徑、長度均相同,所述支撐板的內部設置有縱向開槽,所述開槽內設置有壓簧,所述壓簧的底部與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拉桿穿過開槽與所述壓簧的頂部連接,所述開槽下方設置有電磁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左常軍,曲建忠,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天邦線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