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攜式麻醉機,包括把手、液泵開關、藥液箱、箱蓋軸、箱蓋、液泵、導流管、針頭座、螺紋接口、導氣管、霧化機、底座、氣泵、電池箱及氣泵開關,其中,藥液箱的上部設置有箱蓋軸,箱蓋軸上設置有箱蓋,藥液箱底部設置有電池箱,電池箱與藥液箱同一側壁上設置有把手,把手內側設置有液泵開關與氣泵開關,電池箱的另一側設置有底座,底座上表面設置有氣泵,氣泵另一側設置有霧化機,霧化機一側設置有導氣管,氣泵上表面設置有液泵,液泵另一側設置有導流管,液泵開關、液泵及電池箱之間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強度高且便于攜帶,制造成本低廉,不受環境地域限制,可隨時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麻醉科醫療器械
,特別涉及一種便攜式麻醉機。
技術介紹
:麻醉(anesthesia) —詞源于希臘語“an”及“aesthesis,”表示“知覺/感覺喪失”。感覺喪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體現在身體的某個部位,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即體現為病人全身知覺喪失,無意識。從醫學角度來講,麻醉的含義是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為手術治療或者其它醫療檢查治療提供條件。麻醉可大致分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兩類。全身麻醉,便是常言道的“睡著狀態”,病人意識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也不會體驗到疼痛。局部麻醉,顧名思義,只是身體某些部位的麻醉。最常見的局部麻醉比如拔牙時,醫生會先在你牙根附近注射一些局部麻醉藥物,以免你感到疼痛。一般,局部麻醉還包括硬膜外麻醉或蛛網膜下腔麻醉(俗稱“腰麻”),也就是大家所熟稱的“半身麻醉”。麻醉醫生會在你后背中間進行一番操作,然后你便感覺到下半身被麻倒:你雖知道手術刀在切割,但不會感受到疼痛。目前,麻醉被廣泛的應用于門診及病房手術之中,但在災難突發現場,比如礦難、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災害等突發現場有些危重病人需要就地處置或者就地手術時往往因為麻醉器械和設備無法進入現場而使患者無法麻醉,危重病人的痛苦無法承受導致醫護人員無法就地展開手術及救治措施,為解決這種技術問題,需要出現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強度高且便于攜帶,制造成本低廉,不受環境地域限制,可隨時使用的一種便攜式麻醉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強度高且便于攜帶,制造成本低廉,不受環境地域限制,可隨時使用的一種便攜式麻醉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便攜式麻醉機,包括把手、液泵開關、藥液箱、箱蓋軸、箱蓋、液泵、導流管、針頭座、螺紋接口、導氣管、霧化機、底座、氣泵、電池箱及氣泵開關,其中,所述藥液箱呈長方體結構,藥液箱的上部設置有箱蓋軸,箱蓋與藥液箱之間通過箱蓋軸軸連接,藥液箱底部設置有電池箱,電池箱上部與藥液箱底部焊接固定,電池箱與藥液箱的體積比為1: 3,電池箱與藥液箱同一側壁上設置有把手,把手上端與藥液箱上部固定連接,把手下端與電池箱上部固定連接,把手內側設置有液泵開關與氣泵開關,液泵開關與氣泵開關彼此上下平行,電池箱的另一側設置有底座,底座與電池箱焊接固定,底座上表面設置有氣泵,氣泵底部與底座上表面固定連接,氣泵一側與藥液箱相連接,氣泵與藥液箱內部相連通,氣泵另一側設置有霧化機,霧化機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霧化機與氣泵之間相連通,霧化機一側設置有導氣管,導氣管一端與霧化機內部相連通,導氣管另一端與螺紋接口相連接,氣泵上表面設置有液泵,液泵一側與藥液箱固定連接并與藥液箱內部相連通,液泵另一側設置有導流管,導流管一端與液泵內部相連通,導流管另一端設置有針頭座,針頭座與導流管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所述液泵開關、液泵及電池箱之間電連接,所述氣泵開關、氣泵及電池箱之間電連接,所述針頭座用于插接麻醉針,所述導流管為柔性軟管,所述導氣管為PVC硬塑管,所述螺紋接口能夠螺紋連接口鼻式呼吸面罩。本技術的優點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強度高且便于攜帶,制造成本低廉,不受環境地域限制,可隨時使用。具體為:本技術首先將箱蓋以箱蓋軸為圓心逆時針旋轉至90度,使箱蓋與把手呈90度夾角,將配比好的麻醉藥液倒入藥液箱,將箱蓋以箱蓋軸為圓心順時針旋轉至90度,使箱蓋與把手平行,將藥液箱完全密封。然后根據需要在針頭座上插接麻醉針,或者在螺紋接口處螺紋連接口鼻式呼吸面罩,根據選擇的麻醉藥給藥方式,按動液泵開關,使液泵開啟,將麻醉藥液泵入導流管,由導流管流經針頭座流入麻醉針,由麻醉針注射入患者體內,或者按動氣泵開關,將麻醉藥液泵入霧化機,使液態麻醉藥液霧化成為氣霧狀麻醉劑,由導氣管導送至螺紋接口,由螺紋接口外部的口鼻呼吸面罩逸出麻醉氣霧,供患者通過口鼻吸入麻醉劑。進而達到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強度高且便于攜帶,制造成本低廉,不受環境地域限制,可隨時使用的目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識:1、把手 2、液泵開關3、藥液箱4、箱蓋軸5、箱蓋6、液泵 7、導流管 8、針頭座9、螺紋接口10、導氣管11、霧化機12、底座 13、氣泵14、電池箱15、氣泵開關【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一種便攜式麻醉機,包括把手1、液泵開關2、藥液箱3、箱蓋軸4、箱蓋5、液泵6、導流管7、針頭座8、螺紋接口 9、導氣管10、霧化機11、底座12、氣泵13、電池箱14及氣泵開關15,其中,藥液箱3呈長方體結構,藥液箱3的上部設置有箱蓋軸4,箱蓋5與藥液箱3之間通過箱蓋軸4軸連接,藥液箱3底部設置有電池箱14,電池箱14上部與藥液箱3底部焊接固定,電池箱14與藥液箱3的體積比為1: 3,電池箱14與藥液箱3同一側壁上設置有把手1,把手I上端與藥液箱3上部固定連接,把手I下端與電池箱14上部固定連接,把手I內側設置有液泵開關2與氣泵開關15,液泵開關2與氣泵開關15彼此上下平行,電池箱14的另一側設置有底座12,底座12與電池箱14焊接固定,底座12上表面設置有氣泵13,氣泵13底部與底座12上表面固定連接,氣泵13 —側與藥液箱3相連接,氣泵13與藥液箱3內部相連通,氣泵13另一側設置有霧化機11,霧化機11底部與底座12固定連接,霧化機11與氣泵13之間相連通,霧化機11 一側設置有導氣管10,導氣管10 —端與霧化機11內部相連通,導氣管10另一端與螺紋接口 9相連接,氣泵13上表面設置有液泵6,液泵6 —側與藥液箱3固定連接并與藥液箱3內部相連通,液泵6另一側設置有導流管7,導流管7 —端與液泵6內部相連通,導流管7另一端設置有針頭座8,針頭座8與導流管7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液泵開關2、液泵6及電池箱14之間電連接,氣泵開關15、氣泵13及電池箱14之間電連接,針頭座8能夠插接不同型號及種類的麻醉針,導流管7為柔性軟管可以伸縮,導氣管10為PVC硬塑管,螺紋接口 9能夠螺紋連接口鼻式呼吸面罩。本技術的優點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強度高且便于攜帶,制造成本低廉,不受環境地域限制,可隨時使用。本技術首先將箱蓋以箱蓋軸為圓心逆時針旋轉至90度,使箱蓋與把手呈90度夾角,將配比好的麻醉藥液倒入藥液箱,將箱蓋以箱蓋軸為圓心順時針旋轉至90度,使箱蓋與把手平行,將藥液箱完全密封。然后根據需要在針頭座上插接麻醉針,或者在螺紋接口處螺紋連接口鼻式呼吸面罩,根據選擇的麻醉藥給藥方式,按動液泵開關,使液泵開啟,將麻醉藥液泵入導流管,由導流管流經針頭座流入麻醉針,由麻醉針注射入患者體內,或者按動氣泵開關,將麻醉藥液泵入霧化機,使液態麻醉藥液霧化成為氣霧狀麻醉劑,由導氣管導送至螺紋接口,由螺紋接口外部的口鼻呼吸面罩逸出麻醉氣霧,供患者通過口鼻吸入麻醉劑。進而達到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強度高且便于攜帶,制造成本低廉,不受環境地域限制,可隨時使用的目的。【主權項】1.一種便攜式麻醉機,包括把手、液泵開關、藥液箱、箱蓋軸、箱蓋、液泵、導流管、針頭座、螺紋接口、導氣管、霧化機、底座、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麻醉機,包括把手、液泵開關、藥液箱、箱蓋軸、箱蓋、液泵、導流管、針頭座、螺紋接口、導氣管、霧化機、底座、氣泵、電池箱及氣泵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藥液箱呈長方體結構,藥液箱的上部設置有箱蓋軸,箱蓋與藥液箱之間通過箱蓋軸軸連接,藥液箱底部設置有電池箱,電池箱上部與藥液箱底部焊接固定,電池箱與藥液箱的體積比為1∶3,電池箱與藥液箱同一側壁上設置有把手,把手上端與藥液箱上部固定連接,把手下端與電池箱上部固定連接,把手內側設置有液泵開關與氣泵開關,液泵開關與氣泵開關彼此上下平行,電池箱的另一側設置有底座,底座與電池箱焊接固定,底座上表面設置有氣泵,氣泵底部與底座上表面固定連接,氣泵一側與藥液箱相連接,氣泵與藥液箱內部相連通,氣泵另一側設置有霧化機,霧化機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霧化機與氣泵之間相連通,霧化機一側設置有導氣管,導氣管一端與霧化機內部相連通,導氣管另一端與螺紋接口相連接,氣泵上表面設置有液泵,液泵一側與藥液箱固定連接并與藥液箱內部相連通,液泵另一側設置有導流管,導流管一端與液泵內部相連通,導流管另一端設置有針頭座,針頭座與導流管在制造時一體成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荊麗君,
申請(專利權)人:荊麗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