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閥座設于閥體內,閥軸從閥體頂端穿過,閥軸下端連接碟板,碟板設于閥座內;在閥軸與閥體之間設有腔室,在腔室內設有軸套,軸套與閥體和閥軸過盈配合;在軸套下端設有環形的彈性碟簧,彈性碟簧下端設有錐形密封座,在錐形密封座內設有壓力塊和O型密封環,錐形密封座下端設有彈性墊圈;閥座與閥軸之間設有環形密封套,環形密封套、閥座和碟板之間腔室設有碟板襯層,在碟板襯層內設有四氟密封環,四氟密封環設于環形密封套外側,閥座內邊設于環形密封套和錐形密封座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三重密封結構,顯著提高了襯里蝶閥的密封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閥門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
技術介紹
蝶閥又叫翻板閥,是一種結構簡單的調節閥,可用于低壓管道介質的開關控制的蝶閥是指關閉件(閥瓣或蝶板)為圓盤,圍繞閥軸旋轉來達到開啟與關閉的一種閥,閥門可用于控制空氣、水、蒸汽、各種腐蝕性介質、泥楽、油品、液態金屬和放射性介質等各種類型流體的流動。在管道上主要起切斷和節流作用。蝶閥啟閉件是一個圓盤形的蝶板,在閥體內繞其自身的軸線旋轉,從而達到啟閉或調節的目的。現有公知的蝶閥的缺點主要在于密封性不佳,使用過程中由于閥門經常的啟閉,久之閥桿處容易滲透,對于強酸、強堿介質是極不安全的,同時用戶還普遍反映閥門的操作力矩較大等缺點。因此,由于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的技術缺陷,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蝶閥密封性能差的問題,通過三重密封結構,顯著提高蝶閥的密封性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主要包括閥體、閥軸、碟板、閥座、軸套、彈性碟簧、壓力塊、O型密封環、錐形密封座、彈性墊圈、碟板襯層、四氟密封環和環形密封套,所述閥座設于所述閥體內,所述閥軸從所述閥體頂端穿過,所述閥軸下端連接所述碟板,所述碟板設于所述閥座內;在所述閥軸與所述閥體之間設有腔室,在所述腔室內設有軸套,所述軸套與所述閥體和所述閥軸過盈配合;在所述軸套下端設有環形的彈性碟簧,所述彈性碟簧下端設有錐形密封座,在所述錐形密封座內設有壓力塊和O型密封環,所述錐形密封座下端設有彈性墊圈;所述閥座與閥軸之間設有環形密封套,所述環形密封套、閥座和碟板之間腔室設有碟板襯層,在所述碟板襯層內設有四氟密封環,所述四氟密封環設于所述環形密封套外側,所述閥座內邊設于所述環形密封套和所述錐形密封座之間。優選的,所述O型密封環設于所述壓力塊下端。本技術的有益之處在于:第一層密封是經由彈性碟簧向襯里閥板軸頭的球狀弧形表面傳送預受壓力;第二層密封是在閥板上下轂加工出的凹槽內加入了帶彈性的四氟密封環,密封環是由純PTFE材料包覆在閥座表面,在閥門裝配過程中,四氟密封環受到閥板與閥座壓縮,并受到擠壓,在閥板與閥座表面產生向上向下的壓力,從而起到密封;第三層密封是在閥桿中部采用壓力塊和O型密封環的配合,經彈性碟簧和閥門裝配過程中的擠壓,向軸向傳送預受壓力,使O型密封環抽緊閥座凸出襯層。本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三重密封結構,顯著提高了襯里蝶閥的密封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剖視圖;圖中:1為軸套;2為彈性碟簧;3為壓力塊;4為O型密封環;5為錐形密封座;6為彈性墊圈;7為閥座;8為碟板襯層;9為四氟密封環;10為環形密封套;11為閥體;12為閥軸;13為碟板。【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三重密封結構,顯著提高了襯里蝶閥的密封性能,延長使用壽命。下面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和2所示的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主要包括閥體11、閥軸12、碟板13、閥座7、軸套1、彈性碟簧2、壓力塊3、0型密封環4、錐形密封座5、彈性墊圈6、碟板襯層8、四氟密封環9和環形密封套10,所述閥座7設于所述閥體11內,所述閥軸12從所述閥體11頂端穿過,所述閥軸12下端連接所述碟板13,所述碟板13設于所述閥座7內;在所述閥軸12與所述閥體11之間設有腔室,在所述腔室內設有軸套1,所述軸套I與所述閥體11和所述閥軸12過盈配合;在所述軸套I下端設有環形的彈性碟簧2,所述彈性碟簧2下端設有錐形密封座5,在所述錐形密封座5內設有壓力塊3和O型密封環4,所述錐形密封座5下端設有彈性墊圈6 ;所述閥座7與閥軸12之間設有環形密封套10,所述環形密封套10、閥座7和碟板13之間腔室設有碟板襯層8,在所述碟板襯層8內設有四氟密封環9,所述四氟密封環9設于所述環形密封套10外側,所述閥座7內邊設于所述環形密封套10和所述錐形密封座5之間。更進一步的,所述O型密封環4設于所述壓力塊3下端。本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三重密封結構緊密配合,顯著提高了襯里蝶閥的密封性能,其結構實現是通過:第一層密封是經由彈性碟簧向襯里閥板軸頭的球狀弧形表面傳送預受壓力;第二層密封是在閥板上下轂加工出的凹槽內加入了帶彈性的四氟密封環,密封環是由純PTFE材料包覆在閥座表面,在閥門裝配過程中,四氟密封環受到閥板與閥座壓縮,并受到擠壓,在閥板與閥座7表面產生向上向下的壓力,從而起到密封;第三層密封是在閥桿中部采用壓力塊和O型密封環的配合,經彈性碟簧和閥門裝配過程中的擠壓,向軸向傳送預受壓力,使O型密封環抽緊閥座凸出襯層。通過緊密配合的三重密封結構,能夠彼此之間形成一定的配合關系,三者緊湊配合,密封性能顯著增強,進一步增強了其使用壽命。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主權項】1.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閥體、閥軸、碟板、閥座、軸套、彈性碟簧、壓力塊、O型密封環、錐形密封座、彈性墊圈、碟板襯層、四氟密封環和環形密封套,所述閥座設于所述閥體內,所述閥軸從所述閥體頂端穿過,所述閥軸下端連接所述碟板,所述碟板設于所述閥座內;在所述閥軸與所述閥體之間設有腔室,在所述腔室內設有軸套,所述軸套與所述閥體和所述閥軸過盈配合;在所述軸套下端設有環形的彈性碟簧,所述彈性碟簧下端設有錐形密封座,在所述錐形密封座內設有壓力塊和O型密封環,所述錐形密封座下端設有彈性墊圈;所述閥座與閥軸之間設有環形密封套,所述環形密封套、閥座和碟板之間腔室設有碟板襯層,在所述碟板襯層內設有四氟密封環,所述四氟密封環設于所述環形密封套外側,所述閥座內邊設于所述環形密封套和所述錐形密封座之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密封環設于所述壓力塊下端。【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閥座設于閥體內,閥軸從閥體頂端穿過,閥軸下端連接碟板,碟板設于閥座內;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重密封的襯里蝶閥,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閥體、閥軸、碟板、閥座、軸套、彈性碟簧、壓力塊、O型密封環、錐形密封座、彈性墊圈、碟板襯層、四氟密封環和環形密封套,所述閥座設于所述閥體內,所述閥軸從所述閥體頂端穿過,所述閥軸下端連接所述碟板,所述碟板設于所述閥座內;在所述閥軸與所述閥體之間設有腔室,在所述腔室內設有軸套,所述軸套與所述閥體和所述閥軸過盈配合;在所述軸套下端設有環形的彈性碟簧,所述彈性碟簧下端設有錐形密封座,在所述錐形密封座內設有壓力塊和O型密封環,所述錐形密封座下端設有彈性墊圈;所述閥座與閥軸之間設有環形密封套,所述環形密封套、閥座和碟板之間腔室設有碟板襯層,在所述碟板襯層內設有四氟密封環,所述四氟密封環設于所述環形密封套外側,所述閥座內邊設于所述環形密封套和所述錐形密封座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豪,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科瑞德自控閥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