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升壓型開關電源的功率輸出電路,涉及到一種開關電源電路,由電源電路、四個驅動電路和功率升壓電路構成,四個驅動電路相互隔離,其中,第一驅動電路和第三驅動電路為前半周開關信號的驅動電路,第二驅動電路和第四驅動電路為后半周開關信號的驅動電路,各個驅動電路結構相同,由節流電阻、光耦器、偏置電阻、負載電阻、限流電阻、整形三極管、驅動上管和驅動下管構成功率升壓電路由驅動電阻、功率開關管、升壓變壓器和阻抗電容器構成,升壓變壓器包括第一初級線圈、第二初級線圈和次級高壓線圈。本發明專利技術在升壓變壓器的第一初級線圈回路中和第二初級線圈回路中各串聯阻抗電容器,提升輸出電壓和輸出功率,從而使升壓型開關電源的效率得到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升壓型開關電源的功率輸出電路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一種電子電路,特別涉及到一種開關電源電路。
技術介紹
高頻開關電源由于去掉了工頻變壓器而具有高效率和小型化的特點,在工業生產、環保和現代通信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電站鍋爐的煙氣凈化系統中或易產生粉塵的生產車間中,需使用電集塵器來除塵,在電集塵器裝置中,需上高頻升壓電源產生靜電。當前,等離子技術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工業上應用于等離子點火、等離子體煤氣化、等離子熱解水制氫、工業有害物質處置、醫療垃圾處置、生活垃圾無害化及能源化處置。用等離子體處置工業有害物質、醫療垃圾、生活垃圾的方式與一般的焚燒方式大不一樣,等離子體是在電離層或放電現象下所形成的一種狀態,放電作用使得工作氣分子失去外層電子而形成離子狀態,經相互碰撞而產生高溫,等離子體火炬的中心溫度可高達攝氏5萬度以上,火炬邊緣溫度也可達到3千度以上,被處理的工業有害物質、醫療垃圾、垃圾廢物受到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沖擊時,其分子、原子將會重新組合而生成新的物質,從而使有害物質變為無害物質。利用等離子體噴槍把水蒸汽氣化劑加熱分解后再噴入生活垃圾氣化爐內或煤氣化爐內與焦炭進行化學反應,所發生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可以為氣化爐提供原料烘干和熱解所需的熱量,從而使氣化爐不需輸入空氣或氧氣,生產的合成氣中氫氣的分數比例高,廢氣的含量低,可作為生產甲醇的原料氣利用。用等離子體噴槍加熱分解水蒸汽做氣化劑來氣化煤或垃圾將成為今后的首選,在常壓條件下,溫度在2000K時水分子幾乎不分解,2500K時有25%的水發生分解,3400~3500K時氫氣和氧氣的摩爾分數達到最大,分別為18%和6%,當溫度達到4200K時,水分子將全部分解為氫氣、氫、氧氣、氧和氫氧原子團,一般的加熱方式難以達到這么高的溫度,而使用等離子體噴槍則很容易做到。一般等離子體噴槍的電弧作用在噴槍之外,而用于分解水蒸汽的等離子體噴槍與一般等離子體噴槍不同,為了實現把水分子分解為氫和氧,提高水分子的分解率,用于分解水蒸汽的等離子體噴槍其電弧作用在噴槍的內部,并且是多級電弧串聯,高溫等離子體電弧的能量集中作用在噴槍內的水分子上,使水分子很容易分解,分解效率高。這類等離子體噴槍需要高壓電源進行引弧,使噴槍內產生等離子體電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電集塵器裝置和等離子體引弧提供一種升壓型開關電源的功率輸出電路,使開關電源的效率高和工作可靠。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升壓型開關電源的功率輸出電路,主要由電阻、電容器、光耦器、三極管、功率開關管和升壓變壓器組成,升壓變壓器由初級線圈和次級高壓線圈構成,其特征是在升壓變壓器的初級線圈回路中串聯阻抗電容器;功率輸出電路由電源電路、四個驅動電路和功率升壓電路構成,其電源電路中,第一分壓電容器C1和第二分壓電容器C2串聯后連接在直流供電線路1與地線之間,第一動態電容器C3和第二動態電容器C4串聯后并聯在第一分壓電容器C1上,第三動態電容器C5和第四動態電容器C6串聯后并聯在第二分壓電容器C2上;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一腳連接到直流供電線路1,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二腳、第一濾波電容器C7的正極與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一驅動電源,第一濾波電容器C7的負極與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一懸浮地端;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二腳,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二腳、第二濾波電容器C8的正極與第二穩壓二極管VD2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二驅動電源,第二濾波電容器C8的負極與第二穩壓二極管VD2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二懸浮地端,第二懸浮地端連接到第一分壓電容器C1的負極和第二動態電容器C4的負極;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二腳,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二腳、第三濾波電容器C9的正極與第三穩壓二極管VD3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三驅動電源,第三濾波電容器C9的負極和第三穩壓二極管VD3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三懸浮地端;第四降壓電阻R4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二腳,第四降壓電阻R4的第二腳、第四濾波電容器C10的正極與第四穩壓二極管VD4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四驅動電源,第四濾波電容器C10的負極和第四穩壓二極管VD4的陽極連接后構成地線;四個驅動電路相互隔離,其中,第一驅動電路和第三驅動電路為前半周開關信號的驅動電路,第二驅動電路和第四驅動電路為后半周開關信號的驅動電路,各個驅動電路結構相同,由節流電阻、光耦器、偏置電阻、負載電阻、限流電阻、整形三極管、驅動上管和驅動下管構成,節流電阻的第二腳連接到光耦器輸入側的陽極,光耦器輸入側的陰極連接到地線,光耦器輸出側的集電極連接到偏置電阻的第二腳和整形三極管的基極,整形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到負載電阻的第二腳、驅動上管的基極和驅動下管的基極,驅動上管的集電極連接到限流電阻的第二腳,驅動上管的發射極連接到驅動下管的發射極,第一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一懸浮地端,第一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一驅動電源;第二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二懸浮地端,第二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二驅動電源;第三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三懸浮地端,第三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三驅動電源;第四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地線,第四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四驅動電源;第一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和第三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構成前半周開關信號輸入端,第二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和第四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構成后半周開關信號輸入端;功率升壓電路由驅動電阻、功率開關管、升壓變壓器T和阻抗電容器構成,升壓變壓器T包括第一初級線圈W1、第二初級線圈W2和次級高壓線圈W3;第一驅動電路的驅動上管發射極和驅動下管發射極連接后通過第一驅動電阻R21連接到第一功率開關管VT4的柵極,第二驅動電路的驅動上管發射極和驅動下管發射極連接后通過第二驅動電阻R22連接到第二功率開關管VT8的柵極,第三驅動電路的驅動上管發射極和驅動下管發射極連接后通過第三驅動電阻R23連接到第三功率開關管VT12的柵極,第四驅動電路的驅動上管發射極和驅動下管發射極連接后通過第四驅動電阻R24連接到第四功率開關管VT16的柵極;第一功率開關管VT4的漏極連接到第一動態電容器C3的正極,第一功率開關管VT4的源極連接到第一懸浮地端和第二功率開關管VT8的漏極,第二功率開關管VT8的源極連接到第二懸浮地端和第三功率開關管VT12的漏極,第三功率開關管VT12的源極連接到第三懸浮地端和第四功率開關管VT16的漏極,第四功率開關管VT16的源極連接到地線;第一功率開關管VT4的源極和第二功率開關管VT8的漏極連接后通過第一阻抗電容器C11連接到升壓變壓器T的第一初級線圈W1第二端,第一初級線圈W1的第一端連接到第一動態電容器C3的負極和第二動態電容器C4的正極,第三功率開關管VT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升壓型開關電源的功率輸出電路,主要由電阻、電容器、光耦器、三極管、功率開關管和升壓變壓器組成,升壓變壓器由初級線圈和次級高壓線圈構成,其特征是在升壓變壓器的初級線圈回路中串聯阻抗電容器;功率輸出電路由電源電路、四個驅動電路和功率升壓電路構成,其電源電路中,第一分壓電容器(C1)和第二分壓電容器(C2)串聯后連接在直流供電線路(1)與地線之間,第一動態電容器(C3)和第二動態電容器(C4)串聯后并聯在第一分壓電容器(C1)上,第三動態電容器(C5)和第四動態電容器(C6)串聯后并聯在第二分壓電容器(C2)上;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一腳連接到直流供電線路(1),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二腳、第一濾波電容器(C7)的正極與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一驅動電源,第一濾波電容器(C7)的負極與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一懸浮地端;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二腳,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二腳、第二濾波電容器(C8)的正極與第二穩壓二極管(VD2)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二驅動電源,第二濾波電容器(C8)的負極與第二穩壓二極管(VD2)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二懸浮地端,第二懸浮地端連接到第一分壓電容器(C1)的負極和第二動態電容器(C4)的負極;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二腳,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二腳、第三濾波電容器(C9)的正極與第三穩壓二極管(VD3)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三驅動電源,第三濾波電容器(C9)的負極和第三穩壓二極管(VD3)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三懸浮地端;第四降壓電阻(R4)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二腳,第四降壓電阻(R4)的第二腳、第四濾波電容器(C10)的正極與第四穩壓二極管(VD4)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四驅動電源,第四濾波電容器(C10)的負極和第四穩壓二極管(VD4)的陽極連接后構成地線;四個驅動電路相互隔離,其中,第一驅動電路和第三驅動電路為前半周開關信號的驅動電路,第二驅動電路和第四驅動電路為后半周開關信號的驅動電路,各個驅動電路結構相同,由節流電阻、光耦器、偏置電阻、負載電阻、限流電阻、整形三極管、驅動上管和驅動下管構成,節流電阻的第二腳連接到光耦器輸入側的陽極,光耦器輸入側的陰極連接到地線,光耦器輸出側的集電極連接到偏置電阻的第二腳和整形三極管的基極,整形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到負載電阻的第二腳、驅動上管的基極和驅動下管的基極,驅動上管的集電極連接到限流電阻的第二腳,驅動上管的發射極連接到驅動下管的發射極,第一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一懸浮地端,第一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一驅動電源;第二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二懸浮地端,第二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二驅動電源;第三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三懸浮地端,第三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三驅動電源;第四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地線,第四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四驅動電源;第一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和第三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構成前半周開關信號輸入端,第二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和第四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構成后半周開關信號輸入端;功率升壓電路由驅動電阻、功率開關管、升壓變壓器(T)和阻抗電容器構成,升壓變壓器(T)包括第一初級線圈(W1)、第二初級線圈(W2)和次級高壓線圈(W3);第一驅動電路的驅動上管發射極和驅動下管發射極連接后通過第一驅動電阻(R21)連接到第一功率開關管(VT4)的柵極,第二驅動電路的驅動上管發射極和驅動下管發射極連接后通過第二驅動電阻(R22)連接到第二功率開關管(VT8)的柵極,第三驅動電路的驅動上管發射極和驅動下管發射極連接后通過第三驅動電阻(R23)連接到第三功率開關管(VT12)的柵極,第四驅動電路的驅動上管發射極和驅動下管發射極連接后通過第四驅動電阻(R24)連接到第四功率開關管(VT16)的柵極;第一功率開關管(VT4)的漏極連接到第一動態電容器(C3)的正極,第一功率開關管(VT4)的源極連接到第一懸浮地端和第二功率開關管(VT8)的漏極,第二功率開關管(VT8)的源極連接到第二懸浮地端和第三功率開關管(VT12)的漏極,第三功率開關管(VT12)的源極連接到第三懸浮地端和第四功率開關管(VT16)的漏極,第四功率開關管(VT16)的源極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升壓型開關電源的功率輸出電路,主要由電阻、電容器、光耦器、三極管、功率開關管和升壓變壓器組成,升壓變壓器由初級線圈和次級高壓線圈構成,其特征是在升壓變壓器的初級線圈回路中串聯阻抗電容器;功率輸出電路由電源電路、四個驅動電路和功率升壓電路構成,其電源電路中,第一分壓電容器(C1)和第二分壓電容器(C2)串聯后連接在直流供電線路(1)與地線之間,第一動態電容器(C3)和第二動態電容器(C4)串聯后并聯在第一分壓電容器(C1)上,第三動態電容器(C5)和第四動態電容器(C6)串聯后并聯在第二分壓電容器(C2)上;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一腳連接到直流供電線路(1),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二腳、第一濾波電容器(C7)的正極與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一驅動電源,第一濾波電容器(C7)的負極與第一穩壓二極管(VD1)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一懸浮地端;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一降壓電阻(R1)的第二腳,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二腳、第二濾波電容器(C8)的正極與第二穩壓二極管(VD2)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二驅動電源,第二濾波電容器(C8)的負極與第二穩壓二極管(VD2)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二懸浮地端,第二懸浮地端連接到第一分壓電容器(C1)的負極和第二動態電容器(C4)的負極;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二降壓電阻(R2)的第二腳,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二腳、第三濾波電容器(C9)的正極與第三穩壓二極管(VD3)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三驅動電源,第三濾波電容器(C9)的負極和第三穩壓二極管(VD3)的陽極連接后構成第三懸浮地端;第四降壓電阻(R4)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三降壓電阻(R3)的第二腳,第四降壓電阻(R4)的第二腳、第四濾波電容器(C10)的正極與第四穩壓二極管(VD4)的陰極連接后構成第四驅動電源,第四濾波電容器(C10)的負極和第四穩壓二極管(VD4)的陽極連接后構成地線;四個驅動電路相互隔離,其中,第一驅動電路和第三驅動電路為前半周開關信號的驅動電路,第二驅動電路和第四驅動電路為后半周開關信號的驅動電路,各個驅動電路結構相同,由節流電阻、光耦器、偏置電阻、負載電阻、限流電阻、整形三極管、驅動上管和驅動下管構成,節流電阻的第二腳連接到光耦器輸入側的陽極,光耦器輸入側的陰極連接到地線,光耦器輸出側的集電極連接到偏置電阻的第二腳和整形三極管的基極,整形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到負載電阻的第二腳、驅動上管的基極和驅動下管的基極,驅動上管的集電極連接到限流電阻的第二腳,驅動上管的發射極連接到驅動下管的發射極,第一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一懸浮地端,第一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一驅動電源;第二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二懸浮地端,第二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二驅動電源;第三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第三懸浮地端,第三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三驅動電源;第四驅動電路中驅動下管的集電極、光耦器輸出側的發射極和整形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到地線,第四驅動電路中偏置電阻的第一腳、負載電阻的第一腳和限流電阻的第一腳連接到第四驅動電源;第一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和第三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構成前半周開關信號輸入端,第二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和第四驅動電路的節流電阻第一腳構成后半周開關信號輸入端;功率升壓電路由驅動電阻、功率開關管、升壓變壓器(T)和阻抗電容器構成,升壓變壓器(T)包括第一初級線圈(W1)、第二初級線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開根,
申請(專利權)人:衢州昀睿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