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介紹了一種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它包括安裝在路面下方的底座,在所述底座上搭建有鋼筋混凝土材質的井壁,在所述井壁上端設有圓環形狀的連接頭,在所述連接頭的內側設有卡環,在所述連接頭內放置有井蓋,所述井蓋與卡環卡緊;在所述井壁的下方安裝有水管,在所述水管與井壁的連接處安裝有防水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安裝方便,可以將水管的其他位置與閥門位置區分開來,而且特制的井下結構空間較大,給安裝工人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同時防護效果好,基本上杜絕了在安裝時引起的水管破裂的情況,并且便于維修保養,不會被雨水等侵蝕污染,工作時的環境也很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安裝結構,尤其是一種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屬于建筑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各地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加快,一大批配套的設備也在加緊施工和安裝,其中,在進行地面道路鋪設前,通常在地面下方要鋪設水管、電纜等配套的設備和線路。由于每根水管的長度是有限的,因此在鋪設水管管路時,必須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一個閥門,這樣既可以起到連接兩端水管的目的,同時也便于分段控制,對于不同區域的供水也很方便。但是,由于供水主管路的水管直徑通常都比較粗,而且是預埋在地下,因此在安裝操作時很不方便,特別是在閥門接頭的位置,由于還需要考慮防漏水等問題,因此還需要進行防水設置,這樣就使得安裝難度加大,這樣就造成了施工效率降低,對整個道路鋪設的工期也會造成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目前在對地下水管的接頭位置進行安裝時,操作難度較大,容易出現漏水以及管道破裂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安裝簡便、使用安全的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路面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為混凝土材質制得的圓盤形狀,在所述底座上搭建有鋼筋混凝土材質的井壁,所述井壁的下部為圓筒形狀,井壁的上部為錐形結構,在所述井壁上端設有圓環形狀的連接頭,在所述連接頭的內側設有卡環,在所述連接頭內放置有井蓋,所述井蓋與卡環卡緊;在所述井壁的下方安裝有水管,所述水管橫向布設并分別從井壁的兩側穿出,在水管上安裝有閥門;在所述水管與井壁的連接處安裝有防水連接結構,所述防水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水管與井壁之間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兩端分別與井壁的兩個端面平齊,所述套管的厚度大于水管的厚度;在所述套管的外側還套有圓環形狀的止水翼環,所述止水翼環焊接在套管的中部,所述止水翼環嵌入井壁內并卡緊;在所述套管與水管之間設有防護層,所述防護層是由套在水管中部的防水塊和套在水管兩端的連接塊組成,所述防水塊兩端的連接塊分別與防水塊抵緊并形成具有相同厚度的防護層,在所述防水塊中部安裝有環狀的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套在水管上,所述加強筋的內側與水管焊接固定。本技術通過設置獨立的井下結構,將水管上安裝閥門的位置與其他位置隔離開來,既能防水,又能安裝檢測維修,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優化地,在所述連接頭的上端外沿上還鋪設有混凝土材質的壓井圈,所述壓井圈的上端面與路面平齊。這里通過安裝壓井圈一方面可以將井蓋固定,防止其晃動,另一方面還可以控制連接頭安裝后與路面之間的縫隙,這樣使得路面更加平整。優化地,所述的防水塊是由油麻材質制得。采用油麻材質的防水塊不僅可以填充滿整個空間,而且防水性能突出,具有很好的使用壽命。優化地,在所述套管與井壁之間還設有圓環形狀的磚拱,所述磚拱的兩端與井壁的兩端平齊。這里通過安裝磚拱可以便于套管的安裝和定位,同時也方便在出現問題時的拆卸和維修,它不需要將整個井壁損壞,只需將磚拱位置的磚取下,就可以檢查和維修可能出現問題的套管等部件。優化地,所述止水翼環的徑向寬度小于套管的厚度。本技術中采用了較小的止水翼環設計,目的是提高安裝時的操作性,降低水管穿墻時的安裝難度。優化地,所述加強筋的橫截面為矩形。由于矩形的設計可以使得加強筋與水管以及周圍的防護材料之間有更多的摩擦,從而增大摩擦力,避免安裝到位后水管產生軸向的滑動。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安裝方便,本技術的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采用特制的井下結構來安裝閥門,這樣可以將水管的其他位置與閥門位置區分開來,而且特制的井下結構空間較大,給安裝工人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同時這種井只需在閥門位置設置即可,這樣也有利于減小地下施工時的作業量。2、防護效果好,本技術的水管閥門井上方設置了混凝土的井蓋結構,因此具有很好的隔離防護效果,同時,在水管與墻體側面穿過時,也設置了防水套管的結構,因此對墻體側面和水管也能起到很好的保護效果,基本上杜絕了在安裝時引起的水管破裂的情況。3、便于維修保養,由于在每一個閥門安裝位置都有一個獨立的閥門井,這樣工作人員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維護保養以及定期的檢查工作,非常方面,而且井內能夠保持比較好的隔離環境,不會被雨水等侵蝕污染,工作時的環境也很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的防水連接結構的剖視圖。圖中,I一底座,2—井壁,3—連接頭,4一卡環,5—井蓋,6—水管,7—閥門,8—套管,9—止水翼環,10—防水塊,11—連接塊,12—加強筋,13—壓井圈,14—磚拱。【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的一種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包括安裝在路面下方的底座1,所述底座I為混凝土材質制得的圓盤形狀,在所述底座I上搭建有鋼筋混凝土材質的井壁2,所述井壁2的下部為圓筒形狀,井壁2的上部為錐形結構。本技術中,所述的井壁2和底座I 一起,形成一個閥門井,這樣就能與導管坑中的其他位置隔離開。在所述井壁2上端設有圓環形狀的連接頭3,在所述連接頭3的內側設有卡環4,在所述連接頭3內放置有井蓋5,所述井蓋5與卡環4卡緊;在所述連接頭3的上端外沿上還鋪設有混凝土材質的壓井圈13,所述壓井圈13的上端面與路面平齊。在所述井壁2的下方安裝有水管6,所述水管6橫向布設并分別從井壁2的兩側穿出,在水管6上安裝有閥門7 ;在所述水管6與井壁2的連接處安裝有防水連接結構,所述防水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水管6與井壁2之間的套管8,所述套管8的兩端分別與井壁2的兩個端面平齊,所述套管8的厚度大于水管6的厚度;在所述套管8的外側還套有圓環形狀的止水翼環9,所述止水翼環9焊接在套管8的中部,所述止水翼環9嵌入井壁2內并卡緊。所述止水翼環9的徑向寬度小于套管8的厚度,安裝時,在所述套管8與井壁2之間還設有圓環形狀的磚拱14,所述磚拱14的兩端與井壁2的兩端平齊,所述的止水翼環9嵌入到磚拱14內并卡緊。在所述套管8與水管6之間設有防護層,所述防護層是由套在水管6中部的防水塊10和套在水管6兩端的連接塊11組成,所述的防水塊10是由油麻材質制得。所述防水塊10兩端的連接塊11分別與防水塊10抵緊并形成具有相同厚度的防護層,在所述防水塊10中部安裝有環狀的加強筋12,所述加強筋12套在水管6上,所述加強筋12的內側與水管6焊接固定。為了提高加強筋12的連接強度,所述加強筋12的橫截面為矩形。本技術的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具有很好的實用性,不僅能夠保護閥門設備不被損壞,檢修和維護也很方便,而且防水效果好。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盡管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技術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不能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技術權利要求范圍當中。【主權項】1.一種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路面下方的底座(I ),所述底座(I)為混凝土材質制得的圓盤形狀,在所述底座(I)上搭建有鋼筋混凝土材質的井壁(2),所述井壁(2)的下部為圓筒形狀,井壁(2)的上部為錐形結構,在所述井壁(2)上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管閥門井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路面下方的底座(1),所述底座(1)為混凝土材質制得的圓盤形狀,在所述底座(1)上搭建有鋼筋混凝土材質的井壁(2),所述井壁(2)的下部為圓筒形狀,井壁(2)的上部為錐形結構,在所述井壁(2)上端設有圓環形狀的連接頭(3),在所述連接頭(3)的內側設有卡環(4),在所述連接頭(3)內放置有井蓋(5),所述井蓋(5)與卡環(4)卡緊;在所述井壁(2)的下方安裝有水管(6),所述水管(6)橫向布設并分別從井壁(2)的兩側穿出,在水管(6)上安裝有閥門(7);在所述水管(6)與井壁(2)的連接處安裝有防水連接結構,所述防水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水管(6)與井壁(2)之間的套管(8),所述套管(8)的兩端分別與井壁(2)的兩個端面平齊,所述套管(8)的厚度大于水管(6)的厚度;在所述套管(8)的外側還套有圓環形狀的止水翼環(9),所述止水翼環(9)焊接在套管(8)的中部,所述止水翼環(9)嵌入井壁(2)內并卡緊;在所述套管(8)與水管(6)之間設有防護層,所述防護層是由套在水管(6)中部的防水塊(10)和套在水管(6)兩端的連接塊(11)組成,所述防水塊(10)兩端的連接塊(11)分別與防水塊(10)抵緊并形成具有相同厚度的防護層,在所述防水塊(10)中部安裝有環狀的加強筋(12),所述加強筋(12)套在水管(6)上,所述加強筋(12)的內側與水管(6)焊接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永權,
申請(專利權)人:徐永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