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包括切斷機箱體、進料口、出料口和旋轉滾刀,所述的進料口設置在切斷機箱體的前端,所述的出料口設置在切斷機箱體的后端,所述的旋轉滾刀設置在切斷機箱體內,所述的旋轉滾刀上方的切斷機箱體內設置有粉塵過濾板,所述的粉塵過濾板上方的切斷機箱體上設置有頂部粉塵排放口,所述的頂部粉塵排放口連接有排塵管道。改進前布料、紗線切斷機工作時粉塵到處飛揚,對人體和環境有嚴重影響,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技術方案后除塵可以達到90%以上,并且結構簡單實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布料、紗線纖維加工除塵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
技術介紹
由于科技和人類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生的各種生產材料不斷地涌現,而伴隨新材料生成的各類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廢品或是需要再加工品,這是人類對于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的一種必然需求,因為加工對象而產生的環保效應和利益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單講軟體纖維制品、紡織類的物料,碎布機可謂能起到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由于纖維以及紡織品、皮革制品的纖維結構縱橫交織,組織緊密,拉扯強度很大,加之特殊柔軟的物理狀態,我們很難用普通的粉碎類機械對它們進行破碎加工,手工加工的方式在現代工業高度發展的今天又顯得力量那么渺小,遠不及生產的需要。而料切斷機由于其特殊的構造以及突出的性能就在這方面顯的簡單了。現有布料、紗線切斷機如圖1所示,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不但污染環境還對人體有巨大的傷害,并且容易引起火災的發生。而現有碎布機沒有除塵的功能,導致這一問題存在嚴重的危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的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包括切斷機箱體、進料口、出料口和旋轉滾刀,所述的進料口設置在切斷機箱體的前端,所述的出料口設置在切斷機箱體的后端,所述的旋轉滾刀設置在切斷機箱體內,所述的旋轉滾刀上方的切斷機箱體內設置有粉塵過濾板,所述的粉塵過濾板上方的切斷機箱體上設置有頂部粉塵排放口,所述的頂部粉塵排放口連接有排塵管道。進一步的,所述的旋轉滾刀下方的切斷機箱體內設置有滾筒式塵籠,所述的滾筒式塵籠放置在兩根轉軸上滾動,所述的滾筒式塵籠內設置有吸塵內膽,所述的吸塵內膽與通過排塵管道連接固定,所述的排塵管道與設置在切斷機箱體上的側面粉塵排放口連接,在旋轉滾刀上設置粉塵過濾板除塵方式的基礎上,聯合采用滾筒式塵籠裝置,兩種除塵方式結合能大大提供切斷機除塵效果。進一步的,所述的吸塵內膽為圓筒結構,軸向切有矩形吸塵口,所述的吸塵口四周設置有張口圍板,所述吸塵內膽兩端面的張口圍板上設置有膠皮板,所述的吸塵內膽一端設有與通過排塵管道連接吸塵內膽接口,吸塵內膽的這種結構設計便于及時有效的把粉塵抽到排氣管內,同時保證粉塵不能到處飛揚。進一步的,所述的滾筒式塵籠為圓柱型濾網結構,所述的滾筒式塵籠一端封閉,另一端敞口,便于對粉塵的過濾,同時保證粉塵不能到處飛揚。進一步的,所述的側面粉塵排放口連接有排塵管道,所述的排塵管道與頂部粉塵排放口通過三通管連接,將切斷機箱體上的兩個排放口通過管道連接后,統一由一根主管道排出,便于操作管理。進一步的,所述的粉塵過濾板與旋轉滾刀距離為4cm-6cm,是為了使旋轉滾刀有充分攪拌布料、紗線的空間,同時布料、紗線內的粉塵能被及時被分離出去。進一步的,為了更有效的排放粉塵,所述的頂部粉塵排放口直徑為250mm-300mm。進一步的,所述的側面粉塵排放口直徑為150_-180_,為了增大側面粉塵排放口抽拔力,側面粉塵排放口直徑范圍要小于頂部粉塵排放口直徑范圍。綜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改進前布料、紗線切斷機工作時粉塵到處飛揚,對人體和環境有嚴重影響,采用本技術技術方案后除塵可以達到90%以上,并且結構簡單實用,本技術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解決除塵問題,一是在旋轉滾刀上設置粉塵過濾板,在旋轉滾刀對布料、紗線切斷時起到過濾揚塵的做作,揚塵然后由切斷機箱體上設置的頂部粉塵排放口排放;二是在旋轉滾刀設置滾筒式塵籠除塵裝置,旋轉滾刀下的切斷布料、紗線內的粉塵通過滾筒式塵籠不斷的旋轉,使粉塵進入到滾筒式塵籠內,進入到滾筒式塵籠內的粉塵通過吸塵內膽抽吸隨排塵管道排出。【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布料、紗線切斷機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圖2為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圖3為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新型吸塵內膽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1如圖2-4所示的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包括切斷機箱體1、進料口 2、出料口3和旋轉滾刀4,進料口 2設置在切斷機箱體I的前端,出料口 3設置在切斷機箱體I的后端,旋轉滾刀4設置在切斷機箱體I內,旋轉滾刀4上方的切斷機箱體I內設置有粉塵過濾板5,粉塵過濾板5上方的切斷機箱體I上設置有頂部粉塵排放口 6,頂部粉塵排放口 6連接有排塵管道7 ;布料、紗線通過進料口 2進入切斷機箱體I內,在旋轉滾刀4不斷的剪切下,布料、紗線會被切斷或粉碎成小塊,同時粉碎過程產生的揚塵通過粉塵過濾板5分離由排塵管道7排除,粉塵過濾板5可以采用多種不銹鋼材料制成。實施例2如圖2-5所示的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為了更有效的使旋轉滾刀4下的切斷布料、紗線內的粉塵排出,旋轉滾刀4下方的切斷機箱體I內設置有滾筒式塵籠8,所述的滾筒式塵籠8放置在兩根轉軸12上滾動,通過兩根轉軸12托著滾筒式塵籠8,兩根轉軸12在電機9的帶動下旋轉,兩根轉軸12的旋轉帶動滾筒式塵籠8轉動,所述的滾筒式塵籠8內設置有吸塵內膽11,所述的吸塵內膽11與通過排塵管道7連接固定,在滾筒式塵籠8由兩根轉軸12帶動下不斷旋轉,滾筒式塵籠8內的吸塵內膽11保持固定,所述的排塵管道7與設置在切斷機箱體I上的側面粉塵排放口 10連接。所述的吸塵內膽11為圓筒結構14,軸向切有矩形吸塵口 15,所述的吸塵口 15四周設置有張口圍板16,所述吸塵內膽11兩端面的張口圍板16上設置有膠皮板17,采用膠皮板17的結構設計,一是增大吸塵內膽11吸塵口面積,二是在與旋轉滾筒式塵籠8軟接觸時,可以刮掉粘在滾筒式塵籠8內壁上的粉塵,防止滾筒式塵籠8堵塞,所述的吸塵內膽11 一端設有與通過排塵管道7連接吸塵內膽接口 13。滾筒式塵籠8為圓柱型濾網結構,所述的滾筒式塵籠8 一端封閉,另一端敞口。旋轉滾刀4下的切斷布料、紗線內的粉塵通過滾筒式塵籠8不斷的旋轉,使粉塵進入到滾筒式塵籠8內,進入到滾筒式塵籠8內的粉塵通過吸塵內膽11抽吸隨排塵管道7排出。實施例3如圖2-4所示的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側面粉塵排放口10連接有排塵管道7,所述的排塵管道7與頂部粉塵排放口 6通過三通管連接,為了粉塵排放方便,結構實用簡單,采用頂部粉塵排放口 6和側面粉塵排放口 10兩個排放口通過一個主管道排放。實施例4如圖2-4所示的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為了更有效的使旋轉滾刀4上的切斷布料、紗線內的粉塵排放到粉塵過濾板5外,粉塵過濾板5與旋轉滾刀4距離為5cm。實施例5如圖2-4所示的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的排放粉塵,頂部粉塵排放口 6直徑為250_。實施例6如圖2-4所示的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的排放粉塵,所述的側面粉塵排放口 10直徑為150mm,為了增大側面粉塵排放口 10抽拔力,側面粉塵排放口 10直徑范圍要小于頂部粉塵排放口 6直徑范圍。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除塵功能的切斷機,包括切斷機箱體(1)、進料口(2)、出料口(3)和旋轉滾刀(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口(2)設置在切斷機箱體(1)的前端,所述的出料口(3)設置在切斷機箱體(1)的后端,所述的旋轉滾刀(4)設置在切斷機箱體(1)內,所述的旋轉滾刀(4)上方的切斷機箱體(1)內設置有粉塵過濾板(5),所述的粉塵過濾板(5)上方的切斷機箱體(1)上設置有頂部粉塵排放口(6),所述的頂部粉塵排放口(6)連接有排塵管道(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呂軍,
申請(專利權)人:綿陽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