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快速測溫儀及其測溫控制方法,該快速測溫儀包括外殼、探測頭、主控單元、加熱單元、加熱控制單元、感溫元件、溫度檢測單元、電源、顯示單元及開關;需要測量溫度時,打開開關,主控單元通過加熱控制單元啟動加熱單元進行發熱,其熱量傳遞至感溫元件,與此同時,探測頭將被測對象熱量同步進行熱傳遞至感溫元件;當溫度檢測單元感測溫度達到設定的預加熱溫度值時,則主控單元通過加熱控制單元停止加熱單元工作,后續單獨由探測頭完成被測對象接觸熱量傳遞,直至達到真實溫度,所測溫度數值由顯示單元直觀顯示;藉此,大幅度縮短了溫度測量時間,節省了使用者及醫生醫診的時間,適于推廣應用于家庭及診所、醫院等場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溫度測量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
技術介紹
目前,測溫儀是完全通過溫度進行外部熱量傳遞,使得測溫儀的溫度上升至被測對象的真實溫度;例如:人體體溫測量,其是利用體溫計直接接觸人體進行外部熱量傳遞的方式,其測量時間較長(一般需要5分鐘左右),因此,使用者在測量溫度項目上需花費較長等待時間,也浪費了醫生的醫診時間;尤其是,較長的測量時間,導致被測對象一直保持準確測量姿勢/方式的難度增加,有可能影響到測量結果,難以保證溫度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對于哭鬧的嬰童等對象,此種問題更為明顯。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種能夠快速測量溫度的溫度度,以解決上述種種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其大幅度縮短了溫度測量時間,節省了使用者及醫生醫診的時間,適于推廣應用于家庭及診所、醫院等場所。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快速測溫儀,包括有外殼、探測頭、主控單元、加熱單元、加熱控制單元、感溫元件、溫度檢測單元、電源、顯示單元及開關;其中,該探測頭、加熱單元傳熱至感溫元件;該感溫元件連接于溫度檢測單元,該溫度檢測單元將溫度信號反饋至主控單元;該主控單元連接于前述加熱控制單元,該加熱控制單元連接控制于加熱單元,以及,該主控單元連接于顯示單元。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電源為可充電式電源,該電源配置有充電管理單元及電源管理單元,該電源、充電管理單元及電源管理單元依次連接,且電源管理單元連接至前述主控單元。作為一種優選方案,進一步設置有用于提示溫度測量完成的報警提示單元,該報警提示單元連接于前述主控單元。作為一種優選方案,進一步設置有低電檢測單元,該低電檢測單元連接于前述主控單元。作為一種優選方案,進一步設置有按鍵檢測單元,該按鍵檢測單元連接于前述主控單元。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感溫元件為熱敏電阻。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外殼包括有前殼、后殼及底殼;該前殼為漸變柱狀腔體結構,該前殼兩端形成有開口,前述探測頭設置于前殼的前端開口處; 該后殼適配于前殼后端開口處,該后殼內形成有第一容置腔,該第一容置腔底部具有安裝敞口,該第一容置腔頂部具有顯示窗口 ;前述主控單元設計為PCB板結構,該PCB板自前述安裝敞口處安裝固定于第一容置腔內,且PCB板與第一容置腔內頂面之間形成有讓位間隙,前述顯示單元位于該讓位間隙內且正對顯示窗口布置;該后殼內前段部位形成有第二容置腔,該第二容置腔沿前后方向毗鄰前述第一容置腔,前述加熱單元設置于該第二容置腔內; 該底殼適配于后殼底部,該底殼上進一步凸設有腔體結構,該腔體結構內部形成上下貫通的第三容置腔,前述電源安裝于該第三容置腔內,且第三容置腔底部開口處蓋設有電源蓋。—種快速測溫儀的測溫控制方法: 需要測量溫度時,打開開關,主控單元通過加熱控制單元啟動加熱單元進行發熱,其熱量傳遞至感溫元件,與此同時,探測頭將被測對象熱量同步進行熱傳遞至感溫元件; 主控單元設定有預加熱溫度值,當溫度檢測單元感測溫度達到預加熱溫度值時,則主控單元通過加熱控制單元停止加熱單元工作,后續單獨由探測頭完成被測對象接觸熱量傳遞,直至達到真實溫度,所測溫度數值由顯示單元直觀顯示。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過探測頭、主控單元、加熱單元、加熱控制單元、感溫元件、溫度檢測單元、電源、顯示單元及開關各功能單元的設置及相互配合;在需要測量溫度時,打開開關,主控單元通過加熱控制單元啟動加熱單元進行發熱,其熱量傳遞至感溫元件,與此同時,探測頭將被測對象熱量同步進行熱傳遞至感溫元件;當溫度檢測單元感測溫度達到設定的預加熱溫度值時,則主控單元通過加熱控制單元停止加熱單元工作,后續單獨由探測頭完成被測對象接觸熱量傳遞,直至達到真實溫度,所測溫度數值由顯示單元直觀顯示;其大幅度縮短了溫度測量時間,節省了使用者及醫生醫診的時間,適于推廣應用于家庭及診所、醫院等場所。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之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圖; 圖2是本專利技術之實施例另一角度的組裝立體示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之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圖; 圖4是圖3所示分解結構的另一角度示圖; 圖5是本專利技術之實施例中底殼、密封圈及電源蓋的分解結構示圖; 圖6是本專利技術之實施例中后殼的結構示圖; 圖7是本專利技術之實施例的主要功能單元的連接框圖。附圖標識說明: 1、主控單元(MCU)2、加熱單元(加熱絲) 3、加熱控制單元4、感溫元件(NTC) 5、溫度檢測單元6、電源(鋰電池) 7、顯示單元(IXD)8、按鍵檢測單元 9、報警提示單元10、充電管理單元 11、電源管理單元12、低電檢測單元 13、探測頭14、開關 15、前殼16、后殼 17、底殼18、顯不窗口 19、PCB板20、防護面板 21、第一容置腔22、第二容置腔 23、第三容置腔24、電源蓋 25、密封圈26、環形凸緣 27、卡扣28、限位槽 29、卡槽30、限位凸部 31、開關電性端子32、開關電性端子。【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至圖7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專利技術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該種快速測溫儀包括有外殼、探測頭13、主控單元I (例如:MCU)、加熱單元2 (例如:加熱絲)、加熱控制單元3、感溫元件4、溫度檢測單元5、電源6、顯示單元7及開關14。其中,該探測頭13、加熱單元2傳熱至感溫元件4,該感溫元件4優選設計為NTC熱敏電阻(即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器),當然也可選擇其它適用的溫度傳感器,此處,并不作任何限制;該感溫元件4連接于溫度檢測單元5,該溫度檢測單元5將溫度信號反饋至主控單元I ;該主控單元I連接于前述加熱控制單元3,該加熱控制單元3連接控制于加熱單元2,以及,該主控單元I連接于顯示單元7。前述電源可以采用不可充電式電源(例如:一次性電池)或可充電式電源,其中,可充電式電源6采用鋰電池、干電池等,實際上,本專利技術之產品適用于現在所有的供電方式(例如:市電供電、可移動電源供電等);于本實施例中,采用可充電式鋰電池,同時,配置有充電管理單元10及電源管理單元11,該電源6、充電管理單元10及電源管理單元11依次連接,且電源管理單元10連接至前述主控單元I ;本實施例中,溫度計內進一步設置有低電檢測單元12,該低電檢測單元12連接于前述主控單元1,以確保使用者及時明確溫度計內電量狀態,避免低電、無電狀態給使用者帶來的不便與困擾。以及,前述溫度計內進一步設置有按鍵檢測單元8及用于提示溫度測量完成的報警提示單元9,該按鍵檢測單元8、報警提示單元9分別連接于前述主控單元I。接下來,簡單介紹前述快速測溫儀的測溫控制方法如下: 需要測量溫度時,打開開關14,主控單元I通過加熱控制單元3啟動加熱單元2進行發熱,其熱量傳遞至感溫元件4,與此同時,探測頭13將被測對象熱量同步進行熱傳遞至感溫元件4 ; 主控單元I設定有預加熱溫度值(例如34攝氏度),當溫度檢測單元5感測溫度達到預加熱溫度值時,則主控單元I通過加熱控制單元3停止加熱單元工作,后續單獨由探測頭13完成被測對象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測溫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殼、探測頭、主控單元、加熱單元、加熱控制單元、感溫元件、溫度檢測單元、電源、顯示單元及開關;其中,該探測頭、加熱單元傳熱至感溫元件;該感溫元件連接于溫度檢測單元,該溫度檢測單元將溫度信號反饋至主控單元;該主控單元連接于前述加熱控制單元,該加熱控制單元連接控制于加熱單元,以及,該主控單元連接于顯示單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振光,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振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