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具有高阻燃性、高耐沖擊性并顯示出優良的熱穩定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每100質量份的聚碳酸酯樹脂(A),0.001至1質量份的有機磺酸金屬鹽(B),和0.5至5質量份的(C)核/殼型接枝共聚物、所述(C)核/殼型接枝共聚物包括丁二烯類橡膠組分作為核并具有300ppm以上的Si含量;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進一步地基于每100質量份的核/殼型接枝共聚物(C)包含0.1至3質量份的有機磷酸酯金屬鹽(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并涉及成型品,更特別涉及具有高阻燃性、高耐 沖擊性、和優良的熱穩定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并涉及由成型這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 物獲得的成型品。
技術介紹
聚碳酸酯樹脂為顯示出優良的耐熱性、優良的機械性質、和優良的電氣性質的樹 月旨,因此廣泛用于例如,汽車材料、電氣電子設備材料、住宅材料、和其它工業領域的部件制 造用材料。特別地,阻燃化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有利地用于例如,辦公室自動設備和信息處 理設備,例如,計算機、筆記本個人電腦、手機、打印機和復印機等的部件。 迄今為止,鹵素類阻燃劑至聚碳酸酯樹脂的引入已用作提供聚碳酸酯樹脂阻燃性 的手段。然而,引入包含氯或溴的鹵素類阻燃劑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顯示出減少的熱穩 定性并引起成型加工期間成型設備的成型工具和螺桿的腐蝕。引入磷類阻燃劑的聚碳酸酯 樹脂組合物因此在此處多數用作替代手段(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和2)。 聚碳酸酯樹脂中磷類阻燃劑的這種引入為通過例如,磷化合物在樹脂表面的膜形 成或由磷化合物在氣相中對燃燒氣體的稀釋效果可有效地縮短燃燒時間的途徑。然而,此 處的問題為聚碳酸酯樹脂本來擁有的耐沖擊性的實質減少。歸因于此,已追尋過額外引入 彈性體的配方。本申請人已提出如專利文獻3至7中,關于引入磷類阻燃劑和彈性體的這 些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的各種提案。 因此,專利文獻3提供抑制成型表面的白點異物的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這通過將磷類阻燃劑和特別的防滴落劑以有機聚合物-被覆聚氟乙烯的形式引入至芳族 聚碳酸酯樹脂來實現。專利文獻4提供將以下引入至芳族聚碳酸酯樹脂的聚碳酸酯樹脂組 合物:磷類阻燃劑、聚氟乙烯、和其中第一和第二乙烯基類單體以特定比例共聚的含聚有機 硅氧烷接枝共聚物。專利文獻5提供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將磷類阻燃劑、乙烯基類單 體-接枝硅酮/丙烯酸類復合橡膠、和防滴落劑以特定比例引入至芳族聚碳酸酯樹脂。 專利文獻6提供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滑石為必須的并將以下以特定比例引 入至芳族聚碳酸酯樹脂:磷類阻燃劑、聚氟乙烯、和在特定量的聚有機硅氧烷顆粒的存在下 由第一乙烯基類單體、第二乙烯基類單體、和多官能性乙烯基類單體以特定比例共聚而獲 得的含聚有機硅氧烷接枝共聚物。專利文獻7提供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將以下以特 定比例引入至聚碳酸酯樹脂:磷類阻燃劑;含氟聚合物;具有交聯的聚丙烯酸烷基酯型核 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類聚合物型殼的多層結構的聚合物;氧化鈦;炭黑;和染料或顏 料。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申請特開昭59-202240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申請特開昭62-4746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7-154173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8-280491號公報 專利文獻5 :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9-7487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08-285507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申請特開2011-57888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近年來,典型地在行業如,例如,電氣電子設備部件中已要求較高性能的水 平,而且強烈要求優良的熱穩定性、高耐沖擊性,和關于阻燃性,強烈要求根據UL94試驗的 V-0水平的高阻燃性。然而,以上列出的各專利文獻中提供的樹脂組合物無法必要地完全滿 足所有這些要求。 本專利技術鑒于該問題而進行,并將具有高阻燃性、高耐沖擊性、和優良的熱穩定性的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的提供作為目的。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人進行廣泛且深入的調查,因此發現:通過將有機磺酸 金屬鹽的阻燃劑、核/殼型接枝共聚物(與有機磺酸金屬鹽的阻燃劑組合用作彈性體,并使 用具有丁二烯類橡膠用作核且具有特定的Si含量的核/殼型接枝共聚物)、和有機磷酸酯 金屬鹽各自以特定量組合可獲得同時顯示出高阻燃性、高耐沖擊性、和高熱穩定性的聚碳 酸酯樹脂組合物。基于該發現實現本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提供以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和成型品。 -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每100質量份的(A)聚碳酸酯樹 脂,0. 001至1質量份的(B)有機磺酸金屬鹽,和0. 5至5質量份的(C)核/殼型接枝共聚 物,每100質量份的核/殼型接枝共聚物(C)包含0. 1至3質量份的⑶有機磷酸酯金屬 鹽,核/殼型接枝共聚物(C)具有至少300ppm的Si含量并具有丁二烯類橡膠組分作為核。 根據所述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有機磺酸金屬鹽(B)為全氟烷烴磺 酸(perfluoroalkanesulfonic acid)的堿金屬鹽或芳族磺酸的堿金屬鹽。 根據或所述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核/殼型接枝共聚物(C)為 由至少一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丁二烯類橡膠的接枝共聚獲得的接枝共聚物。 根據至任一項所述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核/殼型接枝共聚物 (C)的Si含量為至少1,OOOppm。 根據至任一項所述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核/殼型接枝共聚物 (C)的 Si 含量為 1,000 至 10, OOOppm。 -種成型品,其由成型根據至任一項所述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而獲 得。 專利技術的效果 本專利技術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通過具有至少300ppm的Si含量并具有丁二烯類 橡膠組分作為核的(C)核/殼型接枝共聚物、(B)有機磺酸金屬鹽、和(D)有機磷酸酯金屬 鹽各自以給出的特定量的組合,可提供同時滿足阻燃性、耐沖擊性、和熱穩定性的聚碳酸酯 樹脂組合物材料。【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尤其是實施方案和示例物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但本專利技術不應當解釋為限制 于或受限于以下提供的實施方案和示例物。 本專利技術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的特征在于,每100質量份的(A)聚碳酸酯樹脂,包 含0. 001至1質量份的(B)有機磺酸金屬鹽、和0. 5至5質量份的(C)核/殼型接枝共聚 物、每100質量份的核/殼型接枝共聚物(C)包含0. 1至3質量份的⑶有機磷酸酯金屬 鹽,核/殼型接枝共聚物(C)具有至少300ppm的Si含量并具有丁二烯類橡膠組分作為核。 對用于本專利技術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的聚碳酸酯樹脂的種類沒有限制。另外,可 使用單個種類的聚碳酸酯樹脂,或可使用兩種或更多種以任何比例的任何組合。 聚碳酸酯樹脂為有具有碳酸酯鍵(carbonate bond)的并由通式-[-0 - X-0- C( = 0) _給出的基本結構的聚合物。式中X通常為烴基,并且為了提供各種性質,可使 用引入雜原子或雜鍵(heterobond)的X。 聚碳酸酯樹脂可分類為芳族聚碳酸酯樹脂,其中直接鍵合至碳酸酯鍵的碳為各芳 族碳;和脂族聚碳酸酯樹脂,其中直接鍵合至碳酸酯鍵的碳為脂族碳,且可使用其中之一。 從耐熱性、機械性質、和電氣性質的觀點,此處優選芳族聚碳酸酯樹脂。 對聚碳酸酯樹脂的具體種類沒有限制,且其可示例為由碳酸酯前體與二羥基化合 物的反應獲得的聚碳酸酯聚合物。此處,多羥基化合物等也可與除二羥基化合物以外的碳 酸酯前體反應。還可使用其中二氧化碳作為碳酸酯前體與環醚反應的方法。聚碳酸酯聚合 物可為直鏈或可為支鏈。聚碳酸酯聚合物可為由單一的重復單元組成的均聚物,或可為具 有兩種或更多種重復單元的共聚物。該共聚物可選自各種共聚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包括,每100質量份的(A)聚碳酸酯樹脂,0.001至1質量份的(B)有機磺酸金屬鹽,和0.5至5質量份的(C)核/殼型接枝共聚物,每100質量份的所述核/殼型接枝共聚物(C)包含0.1至3質量份的(D)有機磷酸酯金屬鹽,所述核/殼型接枝共聚物(C)具有至少300ppm的Si含量并具有丁二烯類橡膠組分作為核。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富田恵介,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工程塑料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