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包括活性炭、內包覆層和負離子層,其中:所述活性炭填充于所述內包覆層圍繞形成的一個密閉空腔內,所述內包覆層包裹所述活性炭,所述活性炭與所述內包覆層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包裹所述內包覆層,所述內包覆層的外表面與所述負離子層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為能釋放小分子負離子及遠紅外線的負離子散料層或負離子硅膠層。所述負離子層釋放的負離子及遠紅外線能將有毒有害物質分解為無毒無害物質或小分子物質,活性炭對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質或有毒有害物質的分解物進行吸收,充分發揮了負離子材料和活性炭的協同增益作用,使得室內空間的空氣達到無毒清新狀態,有利于人們的健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氣凈化
,特別是涉及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室內空氣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從外界空氣進入室內的PM2.5,在空氣中懸浮時間長,易于滯留在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較細的組分,還可以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加上PM2.5更易吸附各種有毒的有機物和重金屬元素,對健康的危害極大,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越來越多的空氣凈化裝置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F有技術中,空氣凈化技術有活性炭吸附、沸石吸附、電力負離子發生器、負離子涂料、負離子裝飾品等,其中活性炭、沸石等的吸附僅具有有限的空氣凈化功能,不能提高空氣的清新度且使用期短,而負離子產品僅能釋放負離子,具有提高空氣清新度的功能,但不具吸附功能,不能除去大部分有毒有害物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空氣凈化裝置不能同時凈化空氣和提高空氣清新度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包括活性炭、內包覆層和負離子層,其中:所述活性炭填充于所述內包覆層圍繞形成的一個密閉空腔內,所述內包覆層包裹所述活性炭,所述活性炭與所述內包覆層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包裹所述內包覆層,所述內包覆層的外表面與所述負離子層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為能釋放小分子負離子及遠紅外線的負離子散料層或負離子硅膠層。優選地,還設置有外包覆層,所述負離子層夾持于所述內包覆層和所述外包覆層之間,其中:所述外包覆層包裹所述負離子層,所述負離子層的外表面與所述外包覆層的內表面緊密接觸;優選地,所述內包覆層和所述外包覆層之間設置有連接線。優選地,所述負離子層設置有透氣孔,且所述透氣孔垂直于所述負離子層。優選地,所述負離子層的厚度為0.2-5mm。優選地,還包括有底座和吊掛線,所述底座和所述吊掛線分別設置在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相對的兩端,所述底座和所述吊掛線分別與所述外包覆層固定連接。優選地,還包括有底座和吊掛線,所述底座和所述吊掛線分別設置在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相對的兩端,所述底座和所述吊掛線分別與所述負離子層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吊掛線包括閉合吊掛線或非閉合吊掛線。優選地,所述吊掛線為金屬絲、高分子纖維線或高分子條。所述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外形包括圓柱形、球形、菱形或橢圓形。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包括活性炭、內包覆層和負離子層,其中:所述活性炭填充于所述內包覆層圍繞形成的一個密閉空腔內,所述內包覆層包裹所述活性炭,所述活性炭與所述內包覆層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包裹所述內包覆層;所述內包覆層的外表面與所述負離子層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為能釋放小分子負離子及遠紅外線的負離子散料層或負離子硅膠層。所述負離子層釋放的負離子及遠紅外線能將有毒有害物質分解為無毒無害物質或小分子物質,同時負離子層能夠殺菌抑菌,達到去除有害氣體、灰塵及病毒細菌的作用,活性炭對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質或有毒有害物質的分解物進行吸收,充分發揮了負離子材料和活性炭的協同增益作用,使得室內空間的空氣達到無毒清新狀態,有利于人們的健康?!靖綀D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四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四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五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六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10中,符號表不為:1-活性炭,2-內包覆層,3-負離子層,4-外包覆層,5-連接線,6_透氣孔,7_底座,8-吊掛線。【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一參見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空氣清新凈化裝置,包括活性炭1、內包覆層2、負離子層3、外包覆層4、連接線5和吊掛線8。所述活性炭I填充于所述內包覆層2圍繞形成的一個密閉空腔內,所述內包覆層2包裹所述活性炭1,所述活性炭I與所述內包覆層2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3包裹所述內包覆層2 ;所述內包覆層2的外表面與所述負離子層3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3為能釋放小分子負離子及遠紅外線的負離子散料層或負離子硅膠層。所述外包覆層4包裹所述負離子層3,所述負離子層3的外表面與所述外包覆層4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內包覆層和所述外包覆層之間設置有連接線;所述吊掛線8設置在空氣清新凈化裝置的一端,所述吊掛線8與所述外包覆層4固定連接?;钚蕴?,活性炭又稱活性炭黑,所述活性炭I包括粉末狀活性炭、顆粒狀活性炭、塊狀活性炭和蜂窩狀活性炭,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非常強,因此,在本技術中,所述活性炭I起到的作用是對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質或有毒有害物質的分解物進行吸收。內包覆層2,所述內包覆層2可以由棉布、高分子纖維、竹纖維、皮革等組成,該層透氣性好,這樣可以保證所述活性炭I可以正常吸附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質或有毒有害物質,該層還起到包覆所述活性炭層I的作用。負離子層3,在該實施例中的空氣清新凈化裝置,所述負離子層3為負離子散料層,所述負離子散料層包括以電氣石、奇冰石、蛋白石等礦物原料直接利用或加工而成的負離子材料和負離子硅膠散料,所述負離子散料層能釋放小分子負離子及遠紅外線,所述負離子硅膠散料由硅膠主料、電氣石粉、負離子粉、載銀二氧化鈦、載銀沸石、載銀磷酸鋯和麥飯石等成分構成。外包覆層4,所述外包覆層2可以由棉布、高分子纖維、竹纖維、皮革等組成,所述外包覆層4透氣性能良好,保證所述負離子層3釋放的負離子可以有效地擴散到周圍的空間;由于所述負離子層3為負離子散料層,所以該層還起到包覆所述負離子層3的作用。連接線5,設置在所述內包覆層2與所述外包覆層4之間,所述連接線5為金屬絲、高分子纖維線或高分子條,所述連接線5的作用是將所述內包覆層2與所述外包覆層4緊緊的連接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氣清新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炭(1)、內包覆層(2)和負離子層(3),其中:所述活性炭(1)填充于所述內包覆層(2)圍繞形成的一個密閉空腔內,所述內包覆層(2)包裹所述活性炭(1),所述活性炭(1)與所述內包覆層(2)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3)包裹所述內包覆層(2),所述內包覆層(2)的外表面與所述負離子層(3)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負離子層(3)為能釋放小分子負離子及遠紅外線的負離子散料層或負離子硅膠層。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相華,王暾,王金陽,
申請(專利權)人:何相華,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