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工業(yè)廢液的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采用高能多效的凈化處理劑,將所述凈化處理劑按照3-5g/L待處理工業(yè)廢液的比例添加,添加后經(jīng)過3-7分鐘的攪拌凈化處理;所述凈化處理劑由A、B、C三種組分所組成,其中所述A組分包括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所述B組分包括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所述C組分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所述A、B、C的百分含量為50-60%、30-40%、5-10%。上述處理工藝保證既能夠高效準確的調(diào)節(jié)廢水的pH值,又能有效氧化去除其中的有機或無機污染物,還能快速高效實現(xiàn)絮凝,并清除掉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工業(yè)廢液的凈化處理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業(yè)廢水廢液凈化處理的
,尤其是一種堿性廢水凈化處理劑的用于工業(yè)廢液的凈化處理工藝。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科技的飛速進步,人們在化工領域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各種復雜的、高濃度的工業(yè)生產(chǎn)廢水也隨之產(chǎn)生。例如在冶金、電鍍、電池等行業(yè)中,常常產(chǎn)生高濃度的堿性廢水,同時其中還含有高濃度無機鹽和重金屬離子。特別是在冶金、電鍍和涂裝等
中,其工業(yè)廢水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機樹脂、表面活性劑、重金屬離子、油漆、顏料、有機溶劑等污染物,COD值變化大,廢水排放情況復雜且沒有規(guī)律,若不妥善處理,會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嚴重污染。對此類廢水,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對間歇排放的高濃度廢水(如:脫脂、表調(diào)、磷化、電泳廢液、還有噴漆廢水等等)分別進行調(diào)節(jié)pH,再加入混凝劑和絮凝劑進行混凝反應,然后進行固液分離,使高濃度廢水變清。變清后的高濃度廢水再與連續(xù)排放的低濃度廢水混合,然后再分別進行調(diào)節(jié)pH、混凝沉淀和生化處理。沉淀物化污泥進入污泥脫水處理系統(tǒng)。可見,對于堿性工業(yè)廢水的處理而言,pH調(diào)節(jié)和絮凝是極其關鍵的步驟。然而目前所使用的無機及有機絮凝劑多為具有單一功能的水處理藥劑,例如聚合鋁、硫酸鋁、三氯化鋁等鋁系絮凝劑,聚合鐵、三氯化鐵等鐵系絮凝劑,在水中僅僅具有凝聚絮凝效能,而不具有諸如氧化和殺菌作用,不能有效降低廢水的COD、BOD等,也難以除去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同時凝集沉降的效率也很低,凝集后的絮凝塊也容易再次溶解。但隨著我國對于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日益重視以及待處理堿性工業(yè)廢水的增長和復雜化,迫切需要一種具有能夠調(diào)節(jié)pH、氧化、絮凝、殺菌和吸附清除重金屬離子為一體的高效多功能堿性廢水的凈化處理藥劑,以滿足工業(yè)廢水排放的水質(zhì)凈化的要求。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優(yōu)異的、綜合水處理效果的多功能廢水凈化處理藥劑及其制備方法,以保證既能夠高效準確的調(diào)節(jié)廢水的pH值,又能有效氧化去除其中的有機或無機污染物,還能快速高效實現(xiàn)絮凝,并清除掉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優(yōu)異凈化效果的堿性廢水用凈化處理劑及其在工業(yè)廢液凈化處理中的應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工業(yè)廢液的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采用高能多效的凈化處理劑,將所述凈化處理劑按照3-5g/L待處理工業(yè)廢液的比例添加,添加后經(jīng)過3-7分鐘的攪拌凈化處理;所述凈化處理劑由A、B、C三種組分所組成,其中所述A組分包括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所述B組分包括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所述C組分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所述A、B、C的百分含量為50-60%、30-40%、5-10%;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A組分中,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的重量比例為1∶1.5∶0.15∶0.25。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B組分中,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的重量比例為1∶2∶1。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C組分中,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例為1∶2。其中A組分的粒徑優(yōu)選為10-50μm,并且其中10-20μm的占20%、20-40μm的占50%、40-50μm的占30%。其中B組分的粒徑優(yōu)選為10-100μm,并且其中10-40μm的占20%、40-70μm的占50%、70-100μm的占30%。其中C組分的粒徑優(yōu)選為70-150μm,并且其中70-100μm的占20%、100-130μm的占50%、130-150μm的占30%。所述凈化處理劑通過下述步驟制備得到:首先,按照A組分中的重量比例稱取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在干式混合設備中進行充分的混合后,并在200-250℃的溫度下進行干燥;然后,按照B組分中的重量比例稱取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在干式混合設備中進行充分的混合后,并在200-250℃的溫度下進行干燥;然后,將A、B組分按比例進行充分混合,并在650-700℃的溫度下進行高溫處理3-5h;最后,將C組分按比例添加到A、B組分的混合物中進行充分混合,得到所述的堿性廢水的凈化處理劑。優(yōu)選的,A、B、C的百分含量為57%、35%、8%本專利技術方法的有益效果為:1)采用了復配的成分,各個成分的選取能夠有效的保證將堿性廢液的pH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又能夠有效氧化去除其中的有機或無機污染物,還能快速高效實現(xiàn)絮凝結塊而易于脫水,并清除掉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2)采用了最優(yōu)的成分配比,在保證環(huán)保、低成本的前提下,將上述復配的成分的處理劑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3)采用了特定的制備工藝,保證了復配成分中的A、B、C的脫水性以及混合的均勻性,同時,并經(jīng)過最優(yōu)的高溫處理,使得A、B劑之間有更好的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4)合理地控制了A、B、C劑的粒徑大小和分級,從而獲得更好的處理效果。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堿性廢水的凈化處理劑由A、B、C三種組分所組成,其中所述A組分為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所述B組分為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所述C組分為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所述A、B、C的百分含量為60%、30%、10%。所述A組分中,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的重量比例為1∶1.5∶0.15∶0.25,且A組分的粒徑為10-50μm,并且其中10-20μm的占20%、20-40μm的占50%、40-50μm的占30%;所述B組分中,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的重量比例為1∶2∶1,且B組分的粒徑為10-100μm,并且其中10-40μm的占20%、40-70μm的占50%、70-100μm的占30%;所述C組分中,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例為1∶2,且C組分的粒徑為為70-150μm,并且其中70-100μm的占20%、100-130μm的占50%、130-150μm的占30%。所述的堿性廢水的凈化處理劑是通過如下的制備工藝得到:首先,按照A組分中的重量比例稱取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在干式混合設備中進行充分的混合后,并在250℃的溫度下進行干燥;然后,按照B組分中的重量比例稱取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在干式混合設備中進行充分的混合后,并在250℃的溫度下進行干燥;然后,將A、B組分按比例進行充分混合,并在650℃的溫度下進行高溫處理5h;最后,將C組分按比例添加到A、B組分的混合物中進行充分混合,得到所述的堿性廢水的凈化處理劑。實施例2-8對各個組分的含量進行了調(diào)整,具體調(diào)整列于表1(其中都是在A、B、C百分含量與實施例相同的前提下,各個組分的比例關系),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為了檢驗本專利技術中各個實施例的凈化處理效果,采用了彩鋼廠的工業(yè)廢水,廢水的pH約為12.1,Zn離子的濃度約為60mg/L,BOD、COD含量約為1000ppm、5000ppm,將上述1L堿性廢水中,添加4g的本專利技術凈化處理劑,經(jīng)過5分鐘的攪拌凈化處理后又對上述指標進行了測試,此外還測試了處理后廢水的過濾性(具體是測定50ml的處理液經(jīng)過5A濾紙過濾一分鐘后的濾過液量),以上的測試結果均列于表1中。表112345678磷酸二氫鈣11111111硫酸鋁1.51.01.61.51.51.51.51.5聚合氯化鋁0.150.130.180.150.150.1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工業(yè)廢液的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采用高能多效的凈化處理劑,將所述凈化處理劑按照3?5g/L待處理工業(yè)廢液的比例添加,添加后經(jīng)過3?7分鐘的攪拌凈化處理;所述凈化處理劑由A、B、C三種組分所組成,其中所述A組分包括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所述B組分包括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所述C組分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所述A、B、C的百分含量為50?60%、30?40%、5?1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工業(yè)廢液的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采用高能多效的凈化處理劑,將所述凈化處理劑按照3-5g/L待處理工業(yè)廢液的比例添加,添加后經(jīng)過3-7分鐘的攪拌凈化處理;所述凈化處理劑由A、B、C三種組分所組成,其中所述A組分由磷酸二氫鈣、硫酸鋁、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組成,所述B組分由氧化鎂、硫酸鈣、硅酸鈉組成,所述C組分由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組成,所述A、B、C的百分含量為50-60%、30-40%、5-10%;其中A組分的粒徑為10-50μm,并且其中10-20μm的占20%、20-40μm的占50%、40-50μm的占30%;其中B組分的粒徑為10-100μm,并且其中10-40μm的占20%、40-70μm的占50%、70-100μm的占30%;其中C組分的粒徑為70-150μm,并且其中70-100μm的占20%、100-130μm的占50%、130-150μm的占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穎,鄭宇欣,
申請(專利權)人:張穎,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