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人工藻礁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自沉式組合礁,包括藻礁基體、設在藻礁基體周圍的若干輔礁體,藻礁基體內設有儲氣腔,藻礁基體側面設有活塞腔,活塞腔內設有活塞,活塞腔的內端與儲氣腔連通,藻礁基體側面還設有與儲氣腔連通的氣管,氣管的外端設有浮球,浮球上設有與氣管連通的氣嘴,氣嘴上設有密封套;藻礁基體的底部設有魚礁基體,藻礁基體的底部設有若干連接槽,連接槽內設有易于被海水腐蝕的金屬桿,魚礁基體的頂部設有套在金屬桿上的連接環(huán),魚礁基體與藻礁基體之間通過鋼絞線連接。整體投放方便,海藻采集方便,功能多樣。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人工藻礁
,尤其涉及一種自沉式組合礁。
技術介紹
人工藻礁是用于培育、增殖藻類植被的人工礁體,是人為投放到海洋、河流、湖波中,為藻類植物提供生長、繁殖的場所,藻類植被生長旺盛能吸引各種水生動物的索餌、繁殖、棲息,從而達到優(yōu)化海底環(huán)境,保護增殖漁業(yè)資源的目的;同時藻類能進行光和作用,為海水補充溶解氧,還能吸收水中的重金屬,凈化水體,保護水域環(huán)境,另一方面,很多海藻還具有食用、藥用價值,例如海帶、紫菜等可用于食用,還有一些藻類可制造各種護膚品。然而目前的藻礁功能單一,而且海藻采集不方便。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3608659U,授權公告日2014年5月28日,公開了一種人工藻礁,包括底座和金屬框架,底座為一四棱臺結構,金屬框架鑲嵌在底座上部,框架上固定有用于固定海藻的苗繩;底座由混凝土澆筑而成,底座下端平行內嵌兩管;金屬框架為六面體鋼筋框架結構,上表面和下表面對角線由鋼筋連接,框架的豎直鋼筋延伸過框架下表面插入底座中。該種藻礁功能單一,海藻采集也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功能多樣,既能養(yǎng)殖海藻又能聚魚,投放方便的自沉式組合礁。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沉式組合礁,包括藻礁基體、設在藻礁基體周圍的若干輔礁體,所述藻礁基體內設有儲氣腔,所述藻礁基體側面設有若干活塞腔,活塞腔內設有活塞,活塞腔的內端與儲氣腔連通,所述藻礁基體側面還設有與儲氣腔連通的氣管,氣管的外端設有浮球,浮球上設有與氣管連通的氣嘴,氣嘴上設有密封套;所述藻礁基體的底部設有魚礁基體,藻礁基體的底部設有若干連接槽,連接槽內設有易于被海水腐蝕的金屬桿,所述魚礁基體的頂部設有套在金屬桿上的連接環(huán),所述魚礁基體與藻礁基體之間通過鋼絞線連接。藻礁基體、輔礁體、魚礁基體一起投入海中,整體懸浮在海水中,浮球浮在海面上,用以起到指示藻礁基體的位置,各種海藻在藻礁基體表面、輔礁體表面附著生長,隨著海水對金屬桿的腐蝕,魚礁基體上的連接環(huán)與金屬桿脫離,魚礁基體下沉到海底,魚礁基體、藻礁基體通過鋼絞線連接,從而防止藻礁基體被海浪抽走;當需要采集海藻時,通過氣栗與浮球上的氣嘴連接,向儲氣腔內充氣,充氣后活塞在氣壓作用下從藻礁基體側面逐漸伸出,藻礁基體的體積不斷增大,浮力也不斷增大,藻礁基體逐漸上升,直到上升到海面處,此時就能方便的采集海藻,藻礁基體上升的同時,帶動魚礁基體上升,魚礁基體在上升的同時清理掉魚礁基體空洞內的泥沙。作為優(yōu)選,所述輔礁體的內部設有養(yǎng)殖網(wǎng)箱。養(yǎng)殖網(wǎng)箱內可以人工養(yǎng)殖魚類,使得整體功能更加強大。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輔礁體的側面設有若干中空的海藻培育管,所述海藻培育管內設有培育基,海藻培育管的側面設有若干通孔;所述輔礁體的頂面設有若干浮子。海藻培育管用于培育海藻,從而使得養(yǎng)殖網(wǎng)箱周圍海藻茂密,為養(yǎng)殖網(wǎng)箱中的魚類提供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養(yǎng)殖網(wǎng)箱內的魚成活率高,成長更快。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金屬桿包括不銹鋼桿、與不銹鋼桿同軸的碳鋼桿,所述的不銹鋼桿的一端與連接槽一側鉸接,不銹鋼桿的外端設有定位孔,所述碳鋼桿的一端與連接槽的另一側固定連接,碳鋼桿的外端設有伸入定位孔內的定位凸臺。不銹鋼桿、碳鋼桿接觸形成后在海水中形成電偶腐蝕,能夠定性的控制腐蝕時間。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藻礁基體的下端中心設有繞線輥,所述的鋼絞線繞在繞線輥上,所述魚礁基體呈半球形結構,魚礁基體的上端面上設有環(huán)形限位槽,所述環(huán)形限位槽內設有連接球,所述的連接球卡在環(huán)形限位槽內并可在環(huán)形限位槽內滑動,所述鋼絞線的外端與連接球連接。魚礁基體呈半球形結構,下沉到海底后,球面與海底接觸,藻礁基體懸浮在海水中,在海浪的作用下會飄動,從而使得連接球在環(huán)形限位槽內移動,從而使得鋼絞線在魚礁基體上的受力點發(fā)生改變,由于受力點的改變從而使得魚礁基體會會發(fā)生不同方向的傾斜擺動,從而把魚礁基體上的孔洞內的泥沙排出來,有效的防止魚礁基體上的孔洞被泥沙堵塞。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藻礁基體的側面設有連接孔,所述輔礁體的一側設有與連接孔配合的連接柱,所述連接槽的底部設有與連接孔貫通的銷孔,所述連接柱上設有限位孔,所述銷孔內設有限位銷,限位銷的上端穿入連接柱上的限位孔內,限位銷的下端與連接環(huán)連接,所述輔礁體的底部與藻礁基體側面之間通過鋼索連接。當金屬桿腐蝕后,連接環(huán)脫開,魚礁基體下沉,下沉的同時把限位銷從銷孔內拔出,連接柱缺乏限位銷的限位后,輔礁體與藻礁基體脫離,為藻類生長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接柱的底部設有環(huán)形槽,所述環(huán)形槽內設有壓簧。當限位銷從銷孔內脫出后,壓簧能保證連接柱與連接孔的穩(wěn)定分離。作為優(yōu)選,每個輔礁體上設有一片隔離網(wǎng),相鄰輔礁體上的隔離網(wǎng)邊緣之間通過軟磁體吸附連接,所述的隔離網(wǎng)連接形成覆蓋在藻礁基體頂面的隔離網(wǎng)罩。藻礁基體上藻類處于幼苗期時,通過隔離網(wǎng)罩覆蓋,起到保護作用,隔斷時間,海藻成長到較大的時候,輔礁體與藻礁基體分離后,每片隔離網(wǎng)被拉開,防止隔離網(wǎng)罩限制海藻成長。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隔離網(wǎng)上設有若干浮子隔離網(wǎng)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浮子能防止隔離網(wǎng)壓在藻礁基體表面,當隔離網(wǎng)分開后,浮子使得隔離網(wǎng)處于豎直狀態(tài),防止隔離網(wǎng)限制海藻成長。因此,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既能培育海藻,又能養(yǎng)殖魚類、貝類,功能豐富多樣;(2)魚礁基體、藻礁基體、輔礁體連接在一起投放,投放方便;(3)海藻采集時,藻礁基體上浮,采集方便;(4)藻礁基體投放初期,海藻處于幼苗期,隔離網(wǎng)罩對海藻幼苗起到保護作用;(5)藻礁基體漂移、晃動,帶動魚礁基體不同角度的擺動,使得魚礁基體上孔洞內的泥沙排出。【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剖視圖。圖4為魚礁基體與藻礁基體的分離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藻礁基體采集海藻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6為圖5的俯視圖。圖7為圖3中A處放大示意圖。圖8為圖3中B處放大示意圖。圖9為圖4中C處放大示意圖。圖10為魚礁基體的俯視圖。圖中:藻礁基體1、輔礁體2、養(yǎng)殖網(wǎng)箱3、氣管4、浮球5、氣嘴6、密封套7、魚礁基體8、浮子9、連接槽10、金屬桿11、鋼絞線12、繞線輥13、環(huán)形限位槽14、鋼索15、連接球16、隔離網(wǎng)20、連接環(huán)80、儲氣腔100、活塞腔101、活塞102、連接孔103、銷孔104、限位銷105、不銹鋼桿110、碳鋼桿111、定位孔112、定位凸臺113、海藻培育管200、通孔201、連接柱202、限位孔203、環(huán)形槽204、壓簧205。【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自沉式組合礁,包括藻礁基體1、設在藻礁基體周圍的若干輔礁體2,輔礁體2的內部設有養(yǎng)殖網(wǎng)箱3,輔礁體2的側面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沉式組合礁,其特征是,包括藻礁基體、設在藻礁基體周圍的若干輔礁體,所述藻礁基體內設有儲氣腔,所述藻礁基體側面設有若干活塞腔,活塞腔內設有活塞,活塞腔的內端與儲氣腔連通,所述藻礁基體側面還設有與儲氣腔連通的氣管,氣管的外端設有浮球,浮球上設有與氣管連通的氣嘴,氣嘴上設有密封套;所述藻礁基體的底部設有魚礁基體,藻礁基體的底部設有若干連接槽,連接槽內設有易于被海水腐蝕的金屬桿,所述魚礁基體的頂部設有套在金屬桿上的連接環(huán),所述魚礁基體與藻礁基體之間通過鋼絞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宋偉華,劉莉莉,馬家志,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海洋學院,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