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分層深度可調的圓弧形分層深松鏟,包括固定座、圓弧形分層深松鏟鏟柄、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上層鏟尖、下層鏟尖、可調深松鏟柄與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連接螺栓、鏟尖固定螺栓,所述圓弧形深松鏟柄上可安裝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同時兩個鏟柄上分別固定有上、下層鏟尖,上層鏟柄可通過圓弧形深松鏟柄上的安裝孔對上、下層深松鏟尖的高度差進行調節。工作時,上層深松鏟位于耕作層,下層深松鏟位于犁底層及以下,在滿足深松作業對深度要求的同時,實現了節能減阻。該深松鏟作業后,能夠形成“間隔深松、虛實并存”的耕層結構,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該深松鏟具有節能減阻、改善耕作質量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業機械
,具體設計對土壤進行耕作的機具。
技術介紹
傳統耕作方式在土壤耕層底部形成了堅硬的犁底層,嚴重阻礙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營養物質,也不利于水分的滲透,加劇了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對土壤進行深松,從而打破犁底層,改善耕層結構,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然而,傳統深松鏟在作業過程中存在耕作效果不佳、耕作阻力大、能耗高等問題,在增加農戶生產成本的同時,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不良影響。本專利技術設計的深松鏟采用了分層深松的原理,旨在降低土壤耕作阻力,提高深松質量。在深松的過程中,上層深松鏟將耕作層土壤打破,使耕作層土壤與犁底層脫離,隨后下層深松鏟打破犁底層,實現上下層深松鏟前后相錯、分層深松,上下兩個深松鏟的深松深度分別約為總體深松深度的一半。分層深度可調深松鏟通過調節上、下深松鏟尖的間距,合理分配上、下層深松鏟的深松深度,使土壤形成“間隔深松、虛實并存”的結構,能夠在降低耕作阻力的同時,有效提高深松鏟對犁底層土壤的破碎效果以及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了傳統深松對犁底層土壤破碎效果不佳、耕作阻力大以及能源消耗高等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如下結構的分層深度可調的圓弧形深松鏟,包括固定座(I)、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上層深松鏟尖(4)、下層深松鏟尖(5)、上層可調深松鏟柄與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連接螺栓¢)、鏟尖固定螺栓,其特征是:所述圓弧形分層深松鏟鏟柄(2)采用圓弧形設計,在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端可安裝上層深度可調深松柄,在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及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分別固定有上層深松鏟尖(4)及下層深松鏟尖(5),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可通過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的固定孔調節上、下層深松鏟尖之間的距離,調節距離為0-15cm,固定孔之間的距離為5cm。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通過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上的固定孔對上、下層深松鏟的間距進行調節,以滿足不同工作地域與土壤環境對深松深度的要求;工作時,上層深松鏟尖位于耕作層土壤中,下層鏟尖位于犁底層土壤中,實現上、下層深松鏟前后相錯、分層深松,每個深松鏟的深松深度近似于總體深松深度的一半,能夠在降低深松耕作阻力的同時,有效提高深松鏟對犁底層土壤的破碎效果;分層深松后,土壤呈現出“間隔深松、虛實并存”的結構,能夠有效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說明。圖1為一種分層深度可調的圓弧形分層深松鏟結構圖。圖2為圓弧形分層深松鏟結構圖。圖3為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結構圖。圖1中:1、固定座;2、圓弧形分層深松鏟鏟柄;3、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4、上層深松鏟尖;5、下層深松鏟尖;6、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與圓弧形分層深松鏟鏟柄連接螺栓;7、鏟尖固定螺栓。【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參見附圖,一種分層深度可調的圓弧形分層深松鏟,包括:1、固定座;2、圓弧形分層深松鏟鏟柄;3、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4、上層深松鏟尖;5、下層深松鏟尖;6、上層可調深松鏟柄與圓弧形分層深松鏟鏟柄連接螺栓;7、鏟尖固定螺栓。圓弧形分層深松鏟2通過固定座I固定在深松機機架上,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通過連接螺栓6與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連接,上層深松鏟尖4、下層深松鏟尖5通過鏟尖固定螺栓7分別與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相連接。工作時,根據土壤環境及作業要求,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通過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的固定孔對上層?產尖4與下層伊^尖5的間距進行調節,調節高度為0-15cm,固定孔之間的距離為5cm ;深松過程中,采用拖拉機牽引深松機進行作業,上層深松鏟尖4與下層深松鏟尖5在深松機的帶動下進入土壤,上、下層鏟尖的作業深度近似于總體深松深度的一半,上層深松鏟尖4位于耕作層,其作業深度為15-25cm,下層深松鏟尖5位于犁底層,作業深度在上層深松鏟尖4作業層下15-25cm,整個深松機的作業深度為30-50cm,實現前后相錯、分層深松,從而在滿足作業深度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深松鏟對犁底層土壤的破碎效果、減少深松耕作阻力、降低能源消耗;同時,分層深松后能夠形成“間隔深松、虛實并存”的耕層結構,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為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條件。【主權項】1.本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分層深度可調的圓弧形分層深松鏟,包括固定座(I)、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上層深松鏟尖(4)、下層深松鏟尖(5)、上層可調深松鏟柄與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連接螺栓¢)、鏟尖固定螺栓(7),其特征是,分層深松鏟鏟柄(2)采用圓弧形設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其特征在于:在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端可安裝上層深度可調深松柄(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其特征在于:在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固定有下層深松鏟尖(5)。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其特征在于:在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上固定有上層深松鏟尖(4)。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其特征在于: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可通過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的固定孔調節上、下層深松鏟之間的距離,調節距離為0_15cm,固定孔之間的距離為5cm。【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分層深度可調的圓弧形分層深松鏟,包括固定座、圓弧形分層深松鏟鏟柄、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上層鏟尖、下層鏟尖、可調深松鏟柄與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連接螺栓、鏟尖固定螺栓,所述圓弧形深松鏟柄上可安裝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同時兩個鏟柄上分別固定有上、下層鏟尖,上層鏟柄可通過圓弧形深松鏟柄上的安裝孔對上、下層深松鏟尖的高度差進行調節。工作時,上層深松鏟位于耕作層,下層深松鏟位于犁底層及以下,在滿足深松作業對深度要求的同時,實現了節能減阻。該深松鏟作業后,能夠形成“間隔深松、虛實并存”的耕層結構,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該深松鏟具有節能減阻、改善耕作質量的優點。【IPC分類】A01B13/08, A01B13/14【公開號】CN105122980【申請號】CN201510546877【專利技術人】黃玉祥, 杭程光, 李偉, 祝清震, 張帥磊, 朱瑞祥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申請日】2015年8月2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本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分層深度可調的圓弧形分層深松鏟,包括固定座(1)、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2)、上層深度可調深松鏟柄(3)、上層深松鏟尖(4)、下層深松鏟尖(5)、上層可調深松鏟柄與圓弧形分層深松鏟柄連接螺栓(6)、鏟尖固定螺栓(7),其特征是,分層深松鏟鏟柄(2)采用圓弧形設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玉祥,杭程光,李偉,祝清震,張帥磊,朱瑞祥,
申請(專利權)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