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包括外殼、散熱扇、環油管道、油箱、防撞角、減震墊、防潮板、濾油箱、濾網、出油管道、入油管道、油泵、條狀散熱孔和電線連接孔,所述的外殼底部拐角處設有防撞角,外殼底部從上到下依次設有防潮板和減震墊,外殼內設有油箱,油箱上部設有環油管道,環油管道的兩側安裝散熱扇,油箱底部設有出油管道,出油管道與濾油箱連接,濾油箱內設有濾網,濾油箱頂端與入油管道連接,入油管道上安裝油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散熱扇對環油管道內絕緣油進行散熱,加快散熱,絕緣油通過出油管道進入濾油箱內,通過濾網過濾絕緣油中的雜質,使絕緣油重新變得清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利于推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變壓器領域,具體是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
技術介紹
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來改變交流電壓的裝置,主要構件是初級線圈、次級線圈和鐵芯。主要功能有:電壓變換、電流變換、阻抗變換、隔離、穩壓等。變壓器時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電力設備,油浸配電變壓器為使鐵芯損耗發出的熱量能夠被絕緣油在循環時充分帶走,以達到良好的冷卻效果。但是油浸配電變壓器仍存在一些問題,絕緣油里的熱量難以散走,溫度太高時會造成絕緣油會膨脹擠壓油箱,減少使用壽命,變壓器在運輸時常常會因為碰撞而損壞內部元件,絕緣油一段時間后需要檢修,一般要抽出來清理,操作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包括外殼、散熱扇、環油管道、油箱、防撞角、減震墊、防潮板、濾油箱、濾網、出油管道、入油管道、油栗、條狀散熱孔和電線連接孔,所述的外殼底部拐角處設有防撞角,外殼底部從上到下依次設有防潮板和減震墊,外殼的側面設有電線連接孔和電線連接孔,外殼內設有油箱,油箱上部設有環油管道,環油管道的兩側安裝散熱扇,油箱底部設有出油管道,出油管道與濾油箱連接,濾油箱內設有濾網,濾油箱頂端與入油管道連接,入油管道另一端與油箱連接,入油管道上安裝油栗。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散熱扇固定在外殼上。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出油管道上設有第一控制閥,入油管道上設有第二控制閥。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出油管道與濾油箱的連接口位于濾網的下方,入油管道與濾油箱的連接口位于濾網的上方。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防撞角防止油浸配電變壓器在運輸時因為碰撞而損壞內部元件,減震墊減小震動對油浸配電變壓器的損傷,防潮板減少水對內部元件的影響,防止地底積水造成內部電路的短路或其他故障,外部電線通過電線連接孔與內部元件連接,電線連接孔輔助散熱,避免溫度過高引起元件損壞,影響工作,當溫度過高時,絕緣油膨脹進入環油管道內,減少絕緣油對油箱的擠壓,同時散熱扇對環油管道內絕緣油進行散熱,加快散熱,第二控制閥控制絕緣油進入油箱,油栗提供動力,當需要檢修時,打開第一控制閥,使絕緣油通過出油管道進入濾油箱內,通過濾網過濾絕緣油中的雜質,使絕緣油重新變得清澈,經過入油管道進入油箱內在繼續工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利于推廣。【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的部分側視圖。圖中:1、外殼,2、散熱扇,3、環油管道,4、油箱,5、防撞角,6、減震墊,7、防潮板,8、濾油箱,9、濾網,10、出油管道,11、第一控制閥,12、入油管道,13、油栗,14、第二控制閥,15、條狀散熱孔,16、電線連接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請參閱圖1-2,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包括外殼1、散熱扇2、環油管道3、油箱4、防撞角5、減震墊6、防潮板7、濾油箱8、濾網9、出油管道10、入油管道12、油栗13、條狀散熱孔15和電線連接孔16,所述的外殼I底部拐角處設有防撞角5,防撞角5防止油浸配電變壓器在運輸時因為碰撞而損壞內部元件,外殼I底部從上到下依次設有防潮板7和減震墊6,減震墊6減小震動對油浸配電變壓器的損傷,防潮板7減少水對內部元件的影響,防止地底積水造成內部電路的短路或其他故障,外殼I的側面設有電線連接孔15和電線連接孔16,外部電線通過電線連接孔16與內部元件連接,電線連接孔15輔助散熱,避免溫度過高引起元件損壞,影響工作,外殼I內設有油箱4,油箱4上部設有環油管道3,環油管道3的兩側安裝散熱扇2,散熱扇2固定在外殼I上,當溫度過高時,絕緣油膨脹進入環油管道3內,減少絕緣油對油箱4的擠壓,同時散熱扇2對環油管道3內絕緣油進行散熱,加快散熱,油箱4底部設有出油管道10,出油管道10與濾油箱8連接,出油管道10上設有第一控制閥11,濾油箱8內設有濾網9,濾油箱8頂端與入油管道12連接,入油管道12另一端與油箱4連接,入油管道12上設有第二控制閥14,入油管道12上安裝油栗13,第二控制閥14控制絕緣油進入油箱4,油栗13提供動力,出油管道10與濾油箱8的連接口位于濾網9的下方,入油管道12與濾油箱8的連接口位于濾網9的上方,當需要檢修時,打開第一控制閥11,使絕緣油通過出油管道10進入濾油箱8內,通過濾網9過濾絕緣油中的雜質,使絕緣油重新變得清澈,經過入油管道12進入油箱4內在繼續工作,簡單方便。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本技術防撞角防止油浸配電變壓器在運輸時因為碰撞而損壞內部元件,減震墊減小震動對油浸配電變壓器的損傷,防潮板減少水對內部元件的影響,防止地底積水造成內部電路的短路或其他故障,外部電線通過電線連接孔與內部元件連接,電線連接孔輔助散熱,避免溫度過高引起元件損壞,影響工作,當溫度過高時,絕緣油膨脹進入環油管道內,減少絕緣油對油箱的擠壓,同時散熱扇對環油管道內絕緣油進行散熱,加快散熱,第二控制閥控制絕緣油進入油箱,油栗提供動力,當需要檢修時,打開第一控制閥,使絕緣油通過出油管道進入濾油箱內,通過濾網過濾絕緣油中的雜質,使絕緣油重新變得清澈,經過入油管道進入油箱內在繼續工作,簡單方便。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主權項】1.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包括外殼、散熱扇、環油管道、油箱、防撞角、減震墊、防潮板、濾油箱、濾網、出油管道、入油管道、油栗、條狀散熱孔和電線連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殼底部拐角處設有防撞角,外殼底部從上到下依次設有防潮板和減震墊,外殼的側面設有電線連接孔和電線連接孔,外殼內設有油箱,油箱上部設有環油管道,環油管道的兩側安裝散熱扇,油箱底部設有出油管道,出油管道與濾油箱連接,濾油箱內設有濾網,濾油箱頂端與入油管道連接,入油管道另一端與油箱連接,入油管道上安裝油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熱扇固定在外殼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油管道上設有第一控制閥,入油管道上設有第二控制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油管道與濾油箱的連接口位于濾網的下方,入油管道與濾油箱的連接口位于濾網的上方。【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包括外殼、散熱扇、環油管道、油箱、防撞角、減震墊、防潮板、濾油箱、濾網、出油管道、入油管道、油泵、條狀散熱孔和電線連接孔,所述的外殼底部拐角處設有防撞角,外殼底部從上到下依次設有防潮板和減震墊,外殼內設有油箱,油箱上部設有環油管道,環油管道的兩側安裝散熱扇,油箱底部設有出油管道,出油管道與濾油箱連接,濾油箱內設有濾網,濾油箱頂端與入油管道連接,入油管道上安裝油泵。本技術散熱扇對環油管道內絕緣油進行散熱,加快散熱,絕緣油通過出油管道進入濾油箱內,通過濾網過濾絕緣油中的雜質,使絕緣油重新變得清澈,結構簡單,使用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油浸配電變壓器,包括外殼、散熱扇、環油管道、油箱、防撞角、減震墊、防潮板、濾油箱、濾網、出油管道、入油管道、油泵、條狀散熱孔和電線連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殼底部拐角處設有防撞角,外殼底部從上到下依次設有防潮板和減震墊,外殼的側面設有電線連接孔和電線連接孔,外殼內設有油箱,油箱上部設有環油管道,環油管道的兩側安裝散熱扇,油箱底部設有出油管道,出油管道與濾油箱連接,濾油箱內設有濾網,濾油箱頂端與入油管道連接,入油管道另一端與油箱連接,入油管道上安裝油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樹,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科慧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