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連接組件及應用該連接組件的可移動平臺,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固定件和承載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承載件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固定件包括卡持部和第一連接器,所述固定件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一連接器設置于所述容置槽內;所述承載件包括卡合部和第二連接器,所述承載件形成安裝槽,所述第二連接器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卡持部和卡合部配合時,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一連接器連接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承載件的安裝槽內或所述承載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容置槽內。所述連接組件能夠保護所述固定件和承載件的內部結構,延長了所述連接組件的使用時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連接組件和應用該連接組件的可移動平臺。
技術介紹
為了能夠拍攝多個角度的圖像,如照相機、攝像機等拍攝裝置通常需要固定于承 載件上以跟隨承載件運動從而拍攝多個角度的圖像。而且現有承載件通常需要固定于如手 持設備、腳架或飛行器等可移動平臺上,從而跟隨可移動平臺共同運動以帶動拍攝裝置進 行移動拍攝。現有的方式一般通過在承載件的連接端設置連接器,可移動平臺的固定端設 置連接板,通過連接器和連接板的配合從而實現承載件與可移動平臺的連接。然而,現有承 載件的連接板一般突出設置于連接端的表面,承載件安裝在可移動平臺上時容易刮擦連接 端的連接板和固定端的連接板,導致固定件和承載件的內部結構損壞,影響使用者的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保護內部結構的連接組件。 另,還有必要提供一種應用所述連接組件的可移動平臺。 -種連接組件,包括固定件和承載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承載件可拆卸地連接,所 述固定件包括卡持部和第一連接器,所述固定件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一連接器設置于所述 容置槽內;所述承載件包括卡合部和第二連接器,所述承載件形成安裝槽,所述第二連接器 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卡持部和卡合部配合時,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一連接器連接且 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承載件的安裝槽內或所述承載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固定件 的容置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設有導向部,所述承載上設有導向配合部,所述導向部和 所述導向配合部相互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部設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容置槽內,所述導向配合部設置于所 述承載件的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部呈三角形排布且圍設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配合部呈三角形排布且圍設在所述第二連接器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部為導向柱,所述導向配合部為與所述導向柱配合的導向孔。 進一步地,所述卡持部可相對所述卡合部旋轉以實現所述承載件與所述固定件的 鎖定及解鎖。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裝板和鎖緊圈,所述第一連接器設置在所述安裝板 上,所述鎖緊圈設置在所述安裝板的外側,所述卡持部間隔設置在所述鎖緊圈外側。 進一步地,相鄰的所述卡持部之間形成安裝部,所述卡合部通過所述安裝部進入 所述鎖緊圈。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緩沖件,所述緩沖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承載件具有連接端,所述安裝槽形成于所述連接端,當所述卡持部 和卡合部配合時,所述連接端容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容置槽內。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端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穿過所述第二連接器以將所述第 二連接器鎖固在所述安裝槽內。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具有固定端,所述容置槽形成于所述固定端,當所述卡持部 和卡合部配合時,所述固定端容置于所述連接端的安裝槽內。進一步地,所述承載件為云臺。-種可移動平臺,用于搭載拍攝裝置,所述可移動平臺包括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 件包括固定件和承載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承載件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固定件包括卡持部 和第一連接器,所述固定件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一連接器設置于所述容置槽內;所述承載件 包括卡合部和第二連接器,所述承載件形成安裝槽,所述第二連接器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 所述卡持部和卡合部配合時,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一連接器連接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容置 于所述承載件的安裝槽內或所述承載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容置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設有導向部,所述承載上設有導向配合部,所述導向部和 所述導向配合部相互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容置槽內設置導向部,所述承載件的一端設置導向配合 部。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部呈三角形排布且圍設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外側。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配合部呈三角形排布且圍設在所述第二連接器的外側。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部為導向柱,所述導向配合部為與所述導向柱配合的導向孔。進一步地,所述卡持部可相對所述卡合部旋轉以實現所述承載件與所述固定件的 鎖定及解鎖。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裝板和鎖緊圈,所述第一連接器設置在所述安裝板 上,所述鎖緊圈設置在所述安裝板的外側,所述卡持部間隔設置在所述鎖緊圈外側。進一步地,相鄰的所述卡持部之間形成安裝部,所述卡合部通過所述安裝部進入 所述鎖緊圈。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緩沖件,所述緩沖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進一步地,所述承載件具有連接端,所述安裝槽形成于所述連接端,當所述卡持部 和卡合部配合時,所述連接端容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容置槽內。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端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穿過所述第二連接器以將所述第 二連接器鎖固在所述安裝槽內。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具有固定端,所述容置槽形成于所述固定端,當所述卡持部 和卡合部配合時,所述固定端容置于所述連接端的安裝槽內。進一步地,所述承載件為云臺。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與所述固定端相對設置的裝配端,所述裝配端與所述 可移動平臺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承載件包括與所述連接端相對設置的安裝端,所述拍攝裝置設置 在所述安裝端上。本技術實施方式的連接組件在所述固定件上開設容置槽,所述承載件上開設 安裝槽,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可容置于所述安裝槽內或所述承載件的一端可容置于所述容置 槽內,從而在將所述承載件安裝在所述固定件上時保護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防 止所述第一連接器和所述第二連接器被刮擦而損壞,保護了所述固定件好所述安裝件的內 部結構。【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可移動平臺和連接組件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連接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固定件的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固定件的俯視圖。 圖5為圖2所示的承載件的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的承載件的俯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技術較佳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可移動平臺200,用于搭載拍攝裝 置(圖未示)進行移動拍攝。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可移動平臺200可為飛行器、腳架、手持設 備或其他載體等,所述拍攝裝置可為照相機或攝像機等。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可移動平臺200包括連接組件100,所述連接組件100連接于 所述可移動平臺200的底端以安裝所述拍攝裝置。 請參閱圖2,所述連接組件100包括固定件10和承載件30,所述固定件10設置在 所述可移動平臺200的底端,所述承載件30用于安裝所述拍攝裝置,所述固定件10和所述 承載件30可拆卸地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承載件30可為zsT臺,如手持zsT臺、電動zsT臺 等。可以理解,所述承載件30也可為其他能夠搭載拍攝裝置的載體。 請參閱圖3,所述固定件10包括相對設置的固定端11和裝配端13。所述固定端 11用于安裝所述承載件30,所述裝配端13與所述可移動平臺200固定連接以將所述固定 件10連接在所述可移動平臺200上。 請參閱圖4,所述固定端11包括安裝板111、鎖緊圈113和緩沖件115。所述鎖緊 圈113凸設在所述安裝板111的外側以在所述固定端11上形成容置槽114,所述緩沖件115 設置在所述安裝板111上。 所述安裝板111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4內且所述安裝板111上設有第一連接器 1111和多個導向部1113,所述第一連接器1111用于與所述承載件30電性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固定件和承載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承載件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固定件包括卡持部和第一連接器,所述固定件形成容置槽,所述第一連接器設置于所述容置槽內;所述承載件包括卡合部和第二連接器,所述承載件形成安裝槽,所述第二連接器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卡持部和卡合部配合時,所述第一連接器和第一連接器連接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承載件的安裝槽內或所述承載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容置槽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榮健,趙喜峰,黃彥鑫,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