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利用動物小腸生產肝素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經過制備腸粘膜、酶解、吸附、洗脫、沉淀脫鹽和干燥步驟完成肝素鈉的制備;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合理調整制備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肝素鈉的收率,并且減小了肝素鈉活性損失,制備得到的肝素鈉質量更為穩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制備方法生產1億個單位的肝素鈉只需1400-1500根動物小腸,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從動物粘膜中分離出生化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肝素鈉是粘多糖硫酸酯類抗凝血藥,是從豬或牛的腸粘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鈉鹽,屬粘多糖類物質,天然存在于肥大細胞中,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被廣泛用于治療動、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缺血性腦卒中、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目前,肝素鈉主要是從豬、羊小腸粘膜和牛肺、腌腸衣鹽水中提取。肝素鈉為天然抗凝血物質,是我國主要的出口藥物之一.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肝素鈉不但有抗凝、抗血栓形成和調節血脂的作用,還具有抗炎、抗過敏、抗病毒、抗癌等功能。但是肝素鈉產率低,活性也不夠穩定,實際操作過程相對嚴格且工序復雜,達不到工業化生產的要求,以至于對于羊小腸粘膜的利用長期不合理,而且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污染環境。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現提供一種收率高,肝素鈉活性損失小的利用動物小腸生產肝素鈉的制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其創新點在于:經過制備腸粘膜、酶解、吸附、洗脫、沉淀脫鹽和干燥步驟完成肝素鈉的制備;具體步驟如下: (O制備腸粘膜:在動物小腸內灌入清水,用腸衣機擠壓出小腸粘膜至粘膜池; (2)酶解:用粘膜栗將粘膜從粘膜池中打入酶解罐中,然后將水倒入酶解罐中,所述水與粘膜的質量比為8-10:1,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的鹽,調整PH值至7-8,加熱使酶解罐內溫度達到50-55°C,然后再加入4%-6%的鹽,保溫2-3小時,繼續加熱使溫度達到80_90°C,保溫30分鐘,然后進行過濾,收集過濾液; (3)吸附:將收集的過濾液放于吸附罐中,充分攪拌降溫,使得溫度降至55-60°C,然后加入樹脂,繼續攪拌6-8小時,使得溫度冷卻至40-45°C,放出廢液,收集過濾樹脂; (4)洗脫:將收集的樹脂使用清水進行反復沖洗,所述沖洗次數為3-5次,然后倒入洗脫器中,加入質量分數為3-5%的鹽水,攪拌3-4小時,收集洗脫液; (5)沉淀脫鹽:將上述洗脫液過濾后倒入沉淀罐中,邊攪拌邊加入質量分數為80-85%的乙醇,調節PH值至7-9,然后繼續攪拌,直至均勻,然后密封沉淀24-26小時,回收上層清液用于回收乙醇,收集下層沉淀物,所述乙醇與洗脫液的質量比為1.5-2:1 ; (6)干燥:將上述沉淀物脫水,放入烘箱中干燥后即得到肝素鈉。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鹽與粘膜的質量比為1:500。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樹脂的添加量按每根小腸加入4-15克樹脂的比例進行添加。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的樹脂與鹽水的質量比為1:1.1-1.2。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中烘箱的溫度為85-95°C,干燥時間為7_8小時。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專利技術通過合理調整制備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肝素鈉的收率,并且減小了肝素鈉活性損失,制備得到的肝素鈉質量更為穩定;本專利技術的制備方法生產I億個單位的肝素鈉只需1400-1500根動物小腸,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實施例1 ,經過制備腸粘膜、酶解、吸附、洗脫、沉淀脫鹽和干燥步驟完成肝素鈉的制備;具體步驟如下: (1)制備腸粘膜:在動物小腸內灌入清水,用腸衣機擠壓出小腸粘膜至粘膜池; (2)酶解:用粘膜栗將粘膜從粘膜池中打入酶解罐中,然后將水倒入酶解罐中,水與粘膜的質量比為8: 1,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的鹽,調整PH值至7,鹽與粘膜的質量比為1:500,加熱使酶解罐內溫度達到50°C,然后再加入4%的鹽,保溫2小時,繼續加熱使溫度達到80 0C,保溫30分鐘,然后進行過濾,收集過濾液; (3)吸附:將收集的過濾液放于吸附罐中,充分攪拌降溫,使得溫度降至55°C,然后加入樹脂,繼續攪拌6小時,使得溫度冷卻至40°C,放出廢液,收集過濾樹脂,樹脂的添加量按每根小腸加入4克樹脂的比例進行添加; (4)洗脫:將收集的樹脂使用清水進行反復沖洗,沖洗次數為3次,然后倒入洗脫器中,加入質量分數為3%的鹽水,攪拌3小時,收集洗脫液,樹脂與鹽水的質量比為1: 1.1 ; (5)沉淀脫鹽:將上述洗脫液過濾后倒入沉淀罐中,邊攪拌邊加入質量分數為80%的乙醇,調節PH值至7,然后繼續攪拌,直至均勻,然后密封沉淀24小時,回收上層清液用于回收乙醇,收集下層沉淀物,乙醇與洗脫液的質量比為1.5:1 ; (6)干燥:將上述沉淀物脫水,放入烘箱中干燥后即得到肝素鈉,烘箱的溫度為85°C,干燥時間為7小時。實施例2 ,經過制備腸粘膜、酶解、吸附、洗脫、沉淀脫鹽和干燥步驟完成肝素鈉的制備;具體步驟如下: (7)制備腸粘膜:在動物小腸內灌入清水,用腸衣機擠壓出小腸粘膜至粘膜池; (8)酶解:用粘膜栗將粘膜從粘膜池中打入酶解罐中,然后將水倒入酶解罐中,水與粘膜的質量比為10:1,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的鹽,調整PH值至8,鹽與粘膜的質量比為1:500,加熱使酶解罐內溫度達到55 °C,然后再加入6%的鹽,保溫3小時,繼續加熱使溫度達到90 0C,保溫30分鐘,然后進行過濾,收集過濾液; (9)吸附:將收集的過濾液放于吸附罐中,充分攪拌降溫,使得溫度降至60°C,然后加入樹脂,繼續攪拌8小時,使得溫度冷卻至45°C,放出廢液,收集過濾樹脂,樹脂的添加量按每根小腸加入15克樹脂的比例進行添加; (10)洗脫:將收集的樹脂使用清水進行反復沖洗,沖洗次數為3-5次,然后倒入洗脫器中,加入質量分數為5%的鹽水,攪拌4小時,收集洗脫液,樹脂與鹽水的質量比為1:1.2; (11)沉淀脫鹽:將上述洗脫液過濾后倒入沉淀罐中,邊攪拌邊加入質量分數為85%的乙醇,調節PH值至9,然后繼續攪拌,直至均勻,然后密封沉淀26小時,回收上層清液用于回收乙醇,收集下層沉淀物,乙醇與洗脫液的質量比為2:1 ; (12)干燥:將上述沉淀物脫水,放入烘箱中干燥后即得到肝素鈉,烘箱的溫度為95°C,干燥時間為8小時。實施例3 ,經過制備腸粘膜、酶解、吸附、洗脫、沉淀脫鹽和干燥步驟完成肝素鈉的制備;具體步驟如下:(13)制備腸粘膜:在動物小腸內灌入清水,用腸衣機擠壓出小腸粘膜至粘膜池; (14)酶解:用粘膜栗將粘膜從粘膜池中打入酶解罐中,然后將水倒入酶解罐中,水與粘膜的質量比為9:1,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的鹽,調整PH值至7.5,鹽與粘膜的質量比為I: 500,加熱使酶解罐內溫度達到53°C,然后再加入5%的鹽,保溫2.5小時,繼續加熱使溫度達到85 °C,保溫30分鐘,然后進行過濾,收集過濾液; (15)吸附:將收集的過濾液放于吸附罐中,充分攪拌降溫,使得溫度降至57°C,然后加入樹脂,繼續攪拌7小時,使得溫度冷卻至43°C,放出廢液,收集過濾樹脂,樹脂的添加量按每根小腸加入9克樹脂的比例進行添加; (16)洗脫:將收集的樹脂使用清水進行反復沖洗,沖洗次數為4次,然后倒入洗脫器中,加入質量分數為4%的鹽水,攪拌3.5小時,收集洗脫液,樹脂與鹽水的質量比為1:1.15 ; (17)沉淀脫鹽:將上述洗脫液過濾后倒入沉淀罐中,邊攪拌邊加入質量分數為83%的乙醇,調節PH值至8,然后繼續攪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利用動物小腸生產肝素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經過制備腸粘膜、酶解、吸附、洗脫、沉淀脫鹽和干燥步驟完成肝素鈉的制備;具體步驟如下:(1)制備腸粘膜:在動物小腸內灌入清水,用腸衣機擠壓出小腸粘膜至粘膜池;(2)酶解:用粘膜泵將粘膜從粘膜池中打入酶解罐中,然后將水倒入酶解罐中,所述水與粘膜的質量比為8?10:1,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的鹽,調整PH值至7?8,加熱使酶解罐內溫度達到50?55℃,然后再加入4%?6%的鹽,保溫2?3小時,繼續加熱使溫度達到80?90℃,保溫30分鐘,然后進行過濾,收集過濾液;(3)吸附:將收集的過濾液放于吸附罐中,充分攪拌降溫,使得溫度降至55?60℃,然后加入樹脂,繼續攪拌6?8小時,使得溫度冷卻至40?45℃,放出廢液,收集過濾樹脂;(4)洗脫:將收集的樹脂使用清水進行反復沖洗,所述沖洗次數為3?5次,然后倒入洗脫器中,加入質量分數為3?5%的鹽水,攪拌3?4小時,收集洗脫液;(5)沉淀脫鹽:將上述洗脫液過濾后倒入沉淀罐中,邊攪拌邊加入質量分數為80?85%的乙醇,調節PH值至7?9,然后繼續攪拌,直至均勻,然后密封沉淀24?26小時,回收上層清液用于回收乙醇,收集下層沉淀物,所述乙醇與洗脫液的質量比為1.5?2:1;(6)干燥:將上述沉淀物脫水,放入烘箱中干燥后即得到肝素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愛國,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仁壽食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