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力電線剝皮鉗,包括通過銷軸活動連接的左鉗頭和右鉗頭,左鉗頭連接有第一手柄,右鉗頭連接有第二手柄,左鉗頭的內壁通過第一連接桿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固定板,右鉗頭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桿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刀片,第二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刀片,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合攏后呈圓形;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通過伸縮桿連接。其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省力、防止電線芯被損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力工具領域,具體講是一種電力電線剝皮鉗。
技術介紹
電工在接線時,需要將電線的外膠皮剝掉。通常情況下電工是采用老虎鉗將外膠皮剝掉,使用這種方法容易將電線芯損壞,而且費力麻煩,影響了電工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省力、防止電線芯被損壞的電力電線剝皮鉗。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力電線剝皮鉗,包括通過銷軸活動連接的左鉗頭和右鉗頭,所述左鉗頭連接有第一手柄,所述右鉗頭連接有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鉗頭的內壁通過第一連接桿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固定板,所述右鉗頭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桿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合攏后呈圓形;所述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通過伸縮桿連接;所述伸縮桿包括第一管體、第二管體、外壁設置有螺紋的絲桿、設置在第一管體內的斜齒輪副、搖桿,所述第一管體的內壁設置有至少一個凸塊,所述第二管體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設置有凹槽,內壁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第二管體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管體內且所述凸塊與所述凹槽可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絲桿的一端與所述斜齒輪副的從動輪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管體內且絲桿的螺紋與所述第二管體的內螺紋配合連接,所述搖桿的一個端頭插入到所述第一管體內且與所述斜齒輪副的主動輪的輸出軸連接。優選地,上述的電力電線剝皮鉗,其中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外壁套設有耐磨層。優選地,上述的電力電線剝皮鉗,其中所述耐磨層包括內膠層、外膠層、設置在所述內膠層和外膠層之間的纏繞層。優選地,上述的電力電線剝皮鉗,其中所述纏繞層由聚酯線編織而成。優選地,上述的電力電線剝皮鉗,其中所述凸塊的數量為兩個。優選地,上述的電力電線剝皮鉗,其中所述第一管體內設置有與所述斜齒輪副的從動輪的輸出軸可旋轉連接的豎板。本技術的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第一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刀片,第二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刀片,將電線夾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之間,彈簧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了因電工力氣過大,損傷電線芯;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通過伸縮桿連接,因此在剝皮過程中,可以使得左鉗頭和右鉗頭保持一定的撐開角度,防止了損傷電線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左鉗頭和右鉗頭的撐開角度;搖動搖桿,帶動斜齒輪副轉動,從而帶動絲桿旋轉,由于凸塊卡在凹槽內,從而阻止了第二管體與絲桿一起旋轉,只能沿著凹槽水平移動,這就實現了伸縮桿的長度調節,采用這種結構,使用省力方便,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B處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1中耐磨層的橫向剖視圖;圖4為圖3中纏繞層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中伸縮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A-A向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5中斜齒輪副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2、3、4、5、6、7所示,一種電力電線剝皮鉗,包括通過銷軸活動連接的左鉗頭11和右鉗頭12,左鉗頭11連接有第一手柄2,右鉗頭12連接有第二手柄3,左鉗頭11的內壁通過第一連接桿21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固定板22,右鉗頭12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桿31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固定板32,第一固定板22通過彈簧23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刀片24,第二固定板32通過彈簧23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刀片34,第一刀片24和第二刀片34合攏后呈圓形;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3通過伸縮桿4連接;伸縮桿4包括第一管體41、第二管體42、外壁設置有螺紋的絲桿43、設置在第一管體41內的斜齒輪副44、搖桿45,第一管體41的內壁設置有兩個凸塊46,第二管體42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設置有凹槽47,內壁設置有內螺紋,第二管體42的一端插入到第一管體41內且凸塊46與凹槽47可滑動配合連接,絲桿43的一端與斜齒輪副44的從動輪90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插入到第二管體42內且絲桿43的螺紋與第二管體42的內螺紋配合連接,搖桿45的一個端頭插入到第一管體41內且與斜齒輪副44的主動輪80的輸出軸連接。本技術中的第一固定板22通過彈簧23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刀片24,第二固定板32通過彈簧23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刀片34,將電線夾在第一刀片24和第二刀片34之間,彈簧23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了因電工力氣過大,損傷電線芯;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3通過伸縮桿4連接,因此在剝皮過程中,可以使得左鉗頭11和右鉗頭12保持一定的撐開角度,防止了損傷電線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調節伸縮桿4的長度來調節左鉗頭11和右鉗頭12的撐開角度;搖動搖桿45,帶動斜齒輪副44轉動,從而帶動絲桿43旋轉,由于凸塊46卡在凹槽47內,從而阻止了第二管體42與絲桿43 —起旋轉,只能沿著凹槽47水平移動,這就實現了伸縮桿4的長度調節,采用這種結構,使用省力方便,成本低。本實施例中,第一手柄2和第二手柄3的外壁套設有耐磨層5。耐磨層5對電工的手起到保護的作用。其中耐磨層5包括內膠層51、外膠層52、設置在內膠層51和外膠層52之間的纏繞層53,這樣設計從根本上提高了耐磨層5的使用壽命。內膠層51、外膠層52為橡膠。本實施例中,纏繞層53由聚酯線編織而成,這樣設計提高了耐磨層5的拉伸力。本實施例中,第一管體41內設置有與斜齒輪副44的從動輪90的輸出軸可旋轉連接的豎板48。這樣設計防止了與斜齒輪副44在第一管體41內晃動。上面所述的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請求保護的
技術實現思路
,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主權項】1.一種電力電線剝皮鉗,包括通過銷軸活動連接的左鉗頭和右鉗頭,所述左鉗頭連接有第一手柄,所述右鉗頭連接有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鉗頭的內壁通過第一連接桿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固定板,所述右鉗頭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桿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合攏后呈圓形;所述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通過伸縮桿連接;所述伸縮桿包括第一管體、第二管體、外壁設置有螺紋的絲桿、設置在第一管體內的斜齒輪副、搖桿,所述第一管體的內壁設置有至少一個凸塊,所述第二管體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設置有凹槽,內壁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第二管體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管體內且所述凸塊與所述凹槽可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絲桿的一端與所述斜齒輪副的從動輪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管體內且絲桿的螺紋與所述第二管體的內螺紋配合連接,所述搖桿的一個端頭插入到所述第一管體內且與所述斜齒輪副的主動輪的輸出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電線剝皮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外壁套設有耐磨層。3.根據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力電線剝皮鉗,包括通過銷軸活動連接的左鉗頭和右鉗頭,所述左鉗頭連接有第一手柄,所述右鉗頭連接有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鉗頭的內壁通過第一連接桿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固定板,所述右鉗頭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桿連接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固定板通過彈簧固定有截面為弧形的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合攏后呈圓形;所述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通過伸縮桿連接;所述伸縮桿包括第一管體、第二管體、外壁設置有螺紋的絲桿、設置在第一管體內的斜齒輪副、搖桿,所述第一管體的內壁設置有至少一個凸塊,所述第二管體的外壁沿水平方向設置有凹槽,內壁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第二管體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管體內且所述凸塊與所述凹槽可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絲桿的一端與所述斜齒輪副的從動輪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管體內且絲桿的螺紋與所述第二管體的內螺紋配合連接,所述搖桿的一個端頭插入到所述第一管體內且與所述斜齒輪副的主動輪的輸出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焦達峰,牟云飛,于小紅,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山東海陽市供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