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鋁合金產品的表面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打磨;B)第一次氧化;C)防腐蝕保護和二次打磨;D)第二次氧化。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金屬材料的加工技術領域,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法可使鋁合金產品的表面同時出現鏡光和砂光兩種效果,外觀效果好,且具有優良的耐腐蝕、耐刮擦、機械強度高等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金屬材料的加工
,尤其涉及。
技術介紹
鋁是面心立方結構,故具有很高的塑性,易于加工,具有較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耐蝕性等,但純鋁的強度很低,因此,需要通過合金化才能作為結構材料使用。鋁合金密度低,但強度比較高,且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種型材,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導熱性和耐蝕性等,工業應用廣泛。鋁合金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門窗、門控、幕墻、家電和衛浴等產品的裝飾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鋁合金產品的外觀和其他性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從而對鋁合金產品的表面處理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有的鋁合金產品表面處理工藝包括:拋光、陽極氧化、電泳、噴涂、噴染和熱轉印等。中國專利申請201110273497.0公開了一種鋁及鋁制品的表面噴染方法,包括預處理、陽極氧化、表面噴染、清洗和封孔處理的步驟,通過使用特定的噴染墨水,使鋁及鋁制品的表面能產生色彩豐富的圖案或顏色,且不會在表面形成涂層。中國專利申請201310187969.X公開了一種鋁制品高光陽極工藝,包括打磨加工、粗拋光加工、精拋光加工、陽極反應和精拋光加工等步驟,通過物理拋光和化學拋光相結合,使用特殊的化學拋光劑,達到招制品尚光殼面的表面加工效果。現有技術中,尚無通過氧化使鋁合金產品的表面同時出現鏡光和砂光效果的表面處理工藝。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通過該方法,可使鋁合金產品的表面同時出現鏡光和砂光兩種效果,外觀效果好,且具有優良的耐腐蝕、耐刮擦、機械強度高等性能。本專利技術提供,包括如下步驟:A)打磨:對鋁合金產品的AB表面進行拋磨處理,對鋁合金產品的A表面進行拋麻輪處理; B)第一次氧化:對打磨后的鋁合金產品的表面進行除油清洗,再于三酸槽中進行化學拋光處理,三酸槽液為磷酸、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溫度為90~100°C,時間為60~100s,化學拋光后進行第一次氧化,氧化槽液為硫酸溶液,溫度為22~26°C,電壓為12~15V,氧化時間為5~10min,然后進行第一次封孔處理,封孔溫度為70~80°C,封孔時間為4~10min,清洗后烘干; C)防腐蝕保護和二次打磨:對第一次氧化后的鋁合金產品的A表面進行防腐蝕保護,然后將防腐蝕保護后的鋁合金產品置于堿液槽進行退氧化膜處理,堿液槽液為氫氧化鈉溶液,溫度為50~60°C,時間為30~60s,清洗后烘干,對AB表面進行二次打磨; D)第二次氧化:對二次打磨后的鋁合金產品的AB表面進行除油清洗,于堿液槽中處理50~90s,堿液槽液為氫氧化鈉溶液,溫度50~60°C,然后于氧化槽中進行第二次氧化,氧化槽液為硫酸溶液,氧化槽的溫度為19~22°C,電壓為12~15V,氧化時間為10~15min,對鋁合金產品染色后進行第二次封孔處理,封孔溫度為70~80°C,封孔時間7~10min,清洗后烘干; E )去除A表面的防腐蝕保護,擦拭,得到處理后的鋁合金產品。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拋磨工藝粗拋或細拋可以消除鋁合金產品表面的沙眼、碰劃傷和夾點等不良缺陷;通過第一次氧化可以在鋁合金產品表面形成4~8μπι厚度的氧化膜,使Α表面形成鏡光效果的同時能夠滿足耐刮擦和耐腐蝕的要求,通過對A表面進行防腐蝕保護,防止A表面在后續處理中被氧化,保持優異的鏡光效果,通過對AB表面的二次拋光,使AB面出現紋路,進而通過第二次氧化,形成8~12 μ m厚度的氧化膜,在滿足耐刮擦和耐腐蝕的要求的同時,提高了 AB面的光亮度,使AB面出現砂光的效果,可根據實際需求形成豐富的圖案或顏色,最終得到的鋁合金產品的表面同時出現鏡光和砂光兩種效果,且具有優良的耐腐蝕、耐刮擦、機械強度高等性能。優選地,所述步驟B)中,氧化槽的溫度為24°C,電壓為13V,氧化時間為5~10min。通過第一次氧化可以在招合金產品表面形成4~8 μ m厚度的氧化膜,當氧化時間低于5min時,A表面難以滿足耐刮擦和耐腐蝕的要求,當氧化時間高于lOmin時,A表面難以形成優異的鏡光效果。優選地,所述三酸槽液中,磷酸與硫酸的體積比例為2: 1,硝酸的體積百分比為5%~15%o優選地,所述步驟C)中,防腐蝕保護采用貼耐腐蝕膠紙或貼耐腐蝕膜。優選地,所述步驟D)中,所述步驟D)中,氧化槽的溫度為20°C,電壓為13V,氧化時間為10~12min。通過第二次氧化可在AB表面形成8~12 μ m厚度的氧化膜,在滿足耐刮擦和耐腐蝕的要求的同時,提高了 AB面的光亮度,使AB面出現砂光的效果。當氧化時間低于lOmin時,A表面難以滿足耐刮擦和耐腐蝕的要求,當氧化時間高于15min時,AB表面的光澤度不夠理想。優選地,所述硫酸溶液的質量濃度為180~230g/L ;所述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濃度為 60~90g/L。優選地,所述步驟A)中,拋磨采用粗拋和/或細拋。優選地,所述步驟C)中,二次打磨采用拋飛翼輪處理。優選地,所述封孔處理的封孔劑采用有機鎳鹽封孔劑。優選地,所述鋁合金選自6063鋁合金或6364鋁合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的鋁合金產品表面處理方法,通過兩次不同條件的氧化操作的結合,使鋁合金產品的表面同時出現鏡光和砂光兩種效果,外觀效果好,且具有優良的耐腐蝕、耐刮擦、機械強度高等性能。【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制得的鋁合金產品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鋁合金產品的表面處理 取6063鋁合金產品,對鋁合金產品的AB表面進行拋磨處理,對鋁合金產品的A表面進行拋麻輪處理;打磨后,對打磨后的鋁合金產品的表面進行清洗,于三酸槽中進行化學拋光,三酸槽液為磷酸、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化學拋光后進行第一次氧化,氧化槽的溫度為22°C,氧化槽液為210g/L質量濃度的硫酸溶液,電壓為13V,氧化時間為6min,然后采用有機鎳鹽封孔劑進行第一次封孔處理,封孔溫度為70°C,封孔時間為8min,清洗后烘干;對第一次氧化后的鋁合金產品的A表面進行防腐蝕保護,然后將防腐蝕保護后的鋁合金產品于脫氧槽中處理40s,脫氧槽液為70g/L質量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脫氧槽溫度為55°C,對AB表面進行二次打磨;對二次打磨后的鋁合金產品的AB表面進行清洗,于脫氧槽中處理70s,脫氧槽液為70g/L質量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脫氧槽溫度55°C,然后于氧化槽中進行第二次氧化,氧化槽液為210g/L質量濃度的硫酸溶液,氧化槽的溫度為20°C,電壓為13V,氧化時間為12min,對鋁合金產品染色后進行第二次封孔處理,封孔溫度為70°C,封孔時間8min,清洗后烘干;去除A表面的防腐蝕保護,擦拭,得到處理后的鋁合金產品。A表面形成5 ym厚度的氧化膜,AB表面形成10 μ m厚度的氧化膜,處理后的鋁合金產品具有鏡光和砂光兩種效果。實施例二鋁合金產品的表面處理 取6063鋁合金產品,對鋁合金產品的AB表面進行拋磨處理,對鋁合金產品的A表面進行拋麻輪處理;打磨后,對打磨后的鋁合金產品的表面進行清洗,于三酸槽中進行化學拋光,三酸槽液為磷酸、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化學拋光后進行第一次氧化,氧化槽的溫度為24°C,氧化槽液為210g/L質量濃度的硫酸溶液,電壓為15V,氧化時間為lOmin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鋁合金產品的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打磨:對鋁合金產品的AB表面進行拋磨處理,對鋁合金產品的A表面進行拋麻輪處理;B)?第一次氧化:對打磨后的鋁合金產品的表面進行除油清洗,再于三酸槽中進行化學拋光處理,三酸槽液為磷酸、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溫度為90~100℃,時間為60~100s,化學拋光后進行第一次氧化,氧化槽液為硫酸溶液,溫度為22~26℃,電壓為12~15V,氧化時間為5~10min,然后進行第一次封孔處理,封孔溫度為70~80℃,封孔時間為4~10min,清洗后烘干;C)?防腐蝕保護和二次打磨:對第一次氧化后的鋁合金產品的A表面進行防腐蝕保護,然后將防腐蝕保護后的鋁合金產品置于堿液槽進行退氧化膜處理,堿液槽液為氫氧化鈉溶液,溫度為50~60℃,時間為30~60s,清洗后烘干,對AB表面進行二次打磨;D)?第二次氧化:對二次打磨后的鋁合金產品的AB表面進行除油清洗,于堿液槽中處理50~90s,堿液槽液為氫氧化鈉溶液,溫度50~60℃,然后于氧化槽中進行第二次氧化,氧化槽液為硫酸溶液,氧化槽的溫度為19~22℃,電壓為12~15V,氧化時間為10~15min,對鋁合金產品染色后進行第二次封孔處理,封孔溫度為70~80℃,封孔時間7~10min,清洗后烘干;E)?去除A表面的防腐蝕保護,擦拭,得到處理后的鋁合金產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銳洪,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大雅智能廚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