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沉箱排水管件,包括排水管件主體,所述排水管件主體內設有排水流道,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下端設有下立管接口,所述排水流道內與所述下立管接口對應設有導流套,所述導流套將所述排水流道分隔為位于所述導流套內的內排水流道和位于所述導流套與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之間的外排水流道;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上還設有沉箱排水結構,所述沉箱排水結構包括徑向向外延伸并環繞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外周壁一周的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上設有與所述外排水流道相通的排水口,排水口通過下立管接口與內排水流道相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沉箱排水管件,具有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安裝省時、省工、省料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污水或廢水的戶內衛生排水管道裝置,具體的涉及一種沉箱排水管件。
技術介紹
在建筑排水系統中,同層排水得到普遍采用,而同層排水主要用于衛生間排水。它的安裝方式主要分為墻排、降板(沉箱)和墊層排水三種。而降板(沉箱)排水是目前建筑排水采用最多的一種方式。公開號為CN202012114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沉箱排水器,在沉箱底部與主排水管連接的位置,設置有排水裝置,沉箱底部上、下兩側的主排水管的兩節管道之間通過排水裝置連接。該沉箱排水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存在結構復雜,制作成本高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沉箱排水管件,其將排水三通、四通等管件與沉箱排水結構設計為一體,具有排水及排出滲漏水的功能,并具有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安裝省時、省工、省料的優點。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沉箱排水管件,包括排水管件主體,所述排水管件主體內設有排水流道,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下端設有下立管接口,所述排水流道內與所述下立管接口對應設有導流套,所述導流套將所述排水流道分隔為位于所述導流套內的內排水流道和位于所述導流套與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之間的外排水流道;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上還設有沉箱排水結構,所述沉箱排水結構包括徑向向外延伸并環繞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外周壁一周的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上設有與所述外排水流道相通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過下立管接口與內排水流道相通。進一步,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上端設有上立管接口,且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中部設有至少一個橫管連接口,所述沉箱排水結構設置在所有的所述橫管連接口的下方。進一步,所述下立管接口上還設有徑向向外延伸的止水環,所述止水環的底面上設有至少一道止水環槽。進一步,所述排水口為多個并呈環形均布設置。進一步,所述環形凸起上設有用于排出滲漏水且安裝封水膠圈的環形凹槽,所有的所述排水口均設置在所述環形凹槽內。進一步,所述封水膠圈的外圓周上均布地設有4個以上拉耳。進一步,所述環形凹槽設置在所述環形凸起的外周壁上。進一步,所述環形凸起上蓋裝設有套裝在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上的防塵蓋,所述防塵蓋上與所述環形凹槽對應設有過水口。進一步,所述防塵蓋分體設置為至少兩段防塵蓋段,每一段所述防塵蓋段的兩端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子母扣。進一步,所述外排水流道的外壁上設有用于限位下立管的限位凸起。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沉箱排水管件,通過與下立管接口對應設置導流套,利用導流套將排水流道分隔為內排水流道和外排水流道,如此,通過排水口進入的水流與排水管件主體上方的水流被分隔開,防止排水管件主體內的水流從排水口處溢出,能夠滿足沉箱排水的使用要求;另外,沉箱排水結構一體設置在排水管件主體上,制作時只需制作一個成型模具即可將排水管件主體和沉箱排水結構整體成型,具有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同時,該產品為一體化設計,施工時具有省時、省工、省料的優點。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術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沉箱排水管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詳圖;圖3為防塵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圖5為圖4的B詳圖;圖6為封水膠圈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術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1所示,為本技術的沉箱排水管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沉箱排水管件,包括排水管件主體1,排水管件主體1內設有排水流道2,排水管件主體1的下端設有下立管接口3,排水流道2內與下立管接口3對應設有導流套4,導流套4將排水流道2分隔為位于導流套4內的內排水流道2a和位于導流套4與排水管件主體1之間的外排水流道2b。排水管件主體1上還設有沉箱排水結構,沉箱排水結構包括徑向向外延伸并環繞排水管件主體1的外周壁一周的環形凸起5,環形凸起5上設有與外排水流道2b相通的排水口6,排水口6通過下立管接口3與內排水流道2a相通。本實施例的外排水流道2b的外壁上設有限位凸起16,用于防止下立管插入下立管接口3后阻擋住排水口6。進一步,排水管件主體1的上端設有上立管接口7,且排水管件主體1的中部設有至少一個橫管連接口8,本實施例的排水管件主體1上設有一個橫管連接口8,沉箱排水結構設置在所有的橫管連接口8的下方。本實施例的下立管接口3上還設有徑向向外延伸的止水環9,止水環9的底面上設有至少一道止水環槽10,能夠防止水流溢出。本實施例的沉箱排水管件,通過與下立管接口3對應設置導流套4,利用導流套將排水流道2分隔為內排水流道2a和外排水流道2b,如此,通過排水口6進入的水流與排水管件主體1上方的水流被分隔開,防止排水管件主體1內的水流從排水口6處溢出,能夠滿足沉箱排水的使用要求;另外,沉箱排水結構一體設置在排水管件主體1上,制作時只需制作一個成型模具即可將排水管件主體1和沉箱排水結構整體成型,具有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同時,該產品為一體化設計,施工時具有省時、省工、省料的優點。進一步,本實施例的排水口6為多個并呈環形均布設置,環形凸起5上設有用于安裝封水膠圈11的環形凹槽12,所有的排水口6均設置在環形凹槽12內。封水膠圈11的外圓周上均布地設有4個以上拉耳17,本實施例的封水膠圈11的外圓周上均布地設有6個拉耳17,便于在閉水試驗完成后利用拉耳17拉出封水膠圈11并將封水膠圈11剪斷抽出。具體的,本實施例的環形凹槽12設置在環形凸起5的外周壁上。環形凸起5上蓋裝設有套裝在排水管件主體1上的防塵蓋13,防塵蓋13上與環形凹槽12對應設有過水口14,沉箱內的積水通過過水口14進入到環形凹槽12和排水口6內排出。防塵蓋13分體設置為至少兩段防塵蓋段,每一段防塵蓋段的兩端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子母扣15,本實施例的防塵蓋13分體設置為兩段。通過設置防塵蓋13和環形凹槽12,在安裝施工時,將封水膠圈11安裝在環形凹槽12內,將該排水管件主體1直接預埋在沉箱樓板內,待沉箱內防水層完工,通過閉水實驗,沉箱無滲漏后直接將封水膠圈11剪斷,拉出,蓋上防塵蓋13做好混泥土回填等工作,操作方便。且在安裝過程中,不需粘接定位,從而使組裝更方便,人力成本更低。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技術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沉箱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件主體,所述排水管件主體內設有排水流道,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下端設有下立管接口,所述排水流道內與所述下立管接口對應設有導流套,所述導流套將所述排水流道分隔為位于所述導流套內的內排水流道和位于所述導流套與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之間的外排水流道;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上還設有沉箱排水結構,所述沉箱排水結構包括徑向向外延伸并環繞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外周壁一周的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上設有與所述外排水流道相通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過下立管接口與內排水流道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沉箱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件主體,所述排水管件主體內設有排水流道,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下端設有下立管接口,所述排水流道內與所述下立管接口對應設有導流套,所述導流套將所述排水流道分隔為位于所述導流套內的內排水流道和位于所述導流套與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之間的外排水流道;所述排水管件主體上還設有沉箱排水結構,所述沉箱排水結構包括徑向向外延伸并環繞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外周壁一周的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上設有與所述外排水流道相通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過下立管接口與內排水流道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箱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上端設有上立管接口,且所述排水管件主體的中部設有至少一個橫管連接口,所述沉箱排水結構設置在所有的所述橫管連接口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箱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管接口上還設有徑向向外延伸的止水環,所述止水環的底面上設有至少一道止水環槽。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繼輝,付志敏,李賢梅,
申請(專利權)人: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