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包含結構板與后澆帶,結構板與后澆帶相鄰的斷面為斜面,斜面上設置收口網,后澆帶兩側結構板上的斜面形成開向清理面的喇叭口形狀,喇叭口底設置防水裝置,防水裝置與結構板主防水層形成搭接,且搭接部位以丁基密封橡膠帶密封。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優化了現有技術中的后澆帶超前止水技術,使后澆帶內結構板斷面處收口網的設置和剔除變得簡單易行,且止水效果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種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
技術介紹
地下工程,特別是建筑地下室,均為鋼筋砼現澆。為減少其收縮開裂滲水,最重要的辦法就是設置后澆帶,后澆帶也常替代變形縫,解決一般主體變形問題。因后澆延遲時間至少在45d-60d以上,使帶內滿積碴屑泥水,并致鋼筋銹污,難以清除,故采用超前止水改善之。超前止水有兩種形式:一是采用變形縫及止水帶預先封閉底板及側壁;二是采用薄鋼板,預先封閉底板及側壁。前者存在的問題是:錯誤地采用中置式止水帶,而采用外置式止水帶時,又未與結構主體直接聯接,效果打折;后者存在的問題是:未設置存渣空間,未細化側壁與底板連續封閉之措施。兩種超前止水構造共同存在的大問題是:收口網是否剔除。國標圖集中采用的鋼絲網及市場提供的薄鐵皮加工而成的快易收口孔板,未提及孔徑與粗骨料粒徑的關系,或過分薄弱、或孔少、板多,板為光滑,先后澆筑的砼之間均不能形成有效嵌固,若不剔除,不為結構專業所認可。大多數正規工程,帶內鋼筋按要求斷開搭接,致橫筋密集,收口網的設置、固定、穿筋及后澆時的剔除清理均難以操作。規范、圖集暫未推出好節點,故將問題留給施工。以致于絕大多數工程,實際上既不剔除收口網,也放棄鑿毛清理,甚至配筋也不斷搭,連續穿過后澆帶;收口網,也有采用鐵窗紗者,數層疊置,令接縫疏松不堪。對此,設計、監理因提不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而只有默認。因此,后澆帶接縫處幾乎都會滲漏,全靠事后反復注漿堵漏止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優化了現有技術中的后澆帶超前止水技術,使后澆帶內結構板斷面處收口網的設置和剔除變得簡單易行,且止水效果好。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一種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包含結構板與后澆帶,所述結構板與后澆帶相鄰的斷面為斜面,所述斜面上設置收口網,后澆帶兩側結構板上的斜面形成開向清理面的喇叭口形狀,所述的喇叭口底設置防水裝置,所述的防水裝置與結構板主防水層形成搭接,且所述的搭接部位以丁基密封橡膠帶密封。進一步的,所述的結構板為底板或者側壁板或者頂板。進一步的,所述的防水裝置為外置式止水帶或者鋼板搭接防水卷材。進一步的,所述的鋼板在與結構板鄰接的部分設置倒U形凸起,所述的凸起由鋼板經過4次90度彎折形成,所述凸起的高度在50mm-70mm之間,且鋼板在所述每個倒U形凸起外側設有不少于100mm的翼邊。進一步的,所述鋼板設置在底板上時,所述鋼板上兩個凸起之間的空間為存渣空間。進一步的,所述的外置式止水帶設置在結構板封板之間的變形縫處,且所述外置式止水帶的兩端澆筑砼封板。進一步的,所述的變形縫內還填設有XPS板,板厚與變形縫的寬度相當。進一步的,所述的鋼板的厚度為2.0-3.0mm厚。進一步的,所述鋼板下對應后澆帶的位置設置4mm厚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所述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寬出鋼板邊緣不小于100mm,并與主防水層形成搭接的寬度不小于150mm。進一步的,所述斜面與構造板之間的夾角為60度。以上實現的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為收口網的設置、剔除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整套方案,構造簡單、工序清楚,施作便捷,提高工效,保證施工質量,大大降低滲漏率。附圖說明圖1為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示意圖一;圖2為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示意圖二;圖3為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示意圖三;圖4為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示意圖四。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現過程進行詳細描述。一種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如圖1-4所示,包括結構板A與結構板B,所述的結構板A與結構板B之間設有后澆帶12,所述結構板A與結構板B相對的兩個側壁為斜面7,所述斜面7與結構板底面之間的夾角為60度。所述斜面上設置收口網,所述兩個斜面與后澆帶形成開向清理面的喇叭口形狀,所述的喇叭口底設置防水裝置。具體來說,如圖1-4所示,所述的結構板A與結構板B為底板或者側壁板,所述的防水裝置為外置式止水帶9或者鋼板2。如圖1所示為結構板為底板,防水裝置采用鋼板2,所述的鋼板2的厚度為2.0-3.0mm厚。鋼板2設置在墊層1上,在墊層1與鋼板2之間對應后澆帶12的位置設置4mm厚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所述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寬出鋼板2邊緣不小于100mm,所述主防水層4、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及鋼板的集合處設置丁基橡膠密封膠帶5粘合密封,使所述的主防水層與鋼板之間形成連續密封,有效防止了滲水。進一步的,所述的鋼板在與結構板A和結構板B鄰接的部分設置倒U形凸起,所述的凸起由鋼板經過4次90度彎折形成,所述凸起的高度為50mm-70mm之間,且鋼板在所述每個倒U形凸起外側設有不少于100mm的翼邊;所述鋼板設置在底板上時,所述鋼板上兩個凸起之間的空間為存渣空間。在鋼板上的凸起進一步加強了防水效果,且為后澆帶設置了存渣空間,使結構更符合實際操作環境。收口網的設置,如圖1所示,結構板為底板,底板收口收口網下部點焊于鋼板凸起處,上部點焊于輔助架筋之上,中間綁扎于輔筋之上。收口收口網在輔架筋與鋼板凸起之間(剖面)呈60°開口狀。如圖2所示,結構板為側壁時,側壁后澆帶兩側收口收口網向內呈開口狀設置,內外點焊于側壁鋼筋之上。側壁收口網之開口角度為變數,靠近底板處呈60°,向上漸大,鄰頂板處最大為90°。由于頂板厚度在200左右,比較薄,一般也可在頂板后澆帶處不設置斜面式斷面用以設置收口網。后澆帶澆筑前,底板、頂板上的橫筋、側壁內的橫筋暫不綁扎。當封閉底板2之鋼板為2.0mm厚,寬度為帶底寬加2x100mm時,兩側凸起22外翼邊不小于100mm。鋼板縱向大部分為預焊。少量現場焊接時,鋼板下擱置防火板,均為滿焊。后澆帶處先鋪4厚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寬出鋼板2兩側不少于100mm。將預焊接長的鋼板橫向平移至該防水卷材之上,並用射釘固定鋼板,固定點間距不大于300mm。然后大面積施作主防水層。若主防水層選用卷材,則鋪至鋼板翼邊,并與帶下先行施作的防水層形成不少于150mm搭接。翼邊與主防水層4之間,居中采用100mm寬丁基密封膠帶5,并封閉釘帽,然后施作c25細石砼保護層,厚度與鋼板上翻凸起22平。當封閉側壁之鋼板為3.0mm厚,寬度為帶寬加2x100mm時,側壁鋼板在底板外緣處,與底板鋼板滿縫焊接。之后在該部位先鋪4厚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包含結構板與后澆帶,所述結構板與后澆帶相鄰的斷面為斜面,所述斜面上設置收口網,所述后澆帶兩側結構板上的斜面形成開向清理面的喇叭口形狀,所述的喇叭口底設置防水裝置,所述的防水裝置與結構板主防水層形成搭接,且所述的搭接部位以丁基密封橡膠帶密封。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包含結構板與后澆帶,所述結構板與
后澆帶相鄰的斷面為斜面,所述斜面上設置收口網,所述后澆帶兩側
結構板上的斜面形成開向清理面的喇叭口形狀,所述的喇叭口底設置
防水裝置,所述的防水裝置與結構板主防水層形成搭接,且所述的搭
接部位以丁基密封橡膠帶密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結構板為底板或者側壁板或者頂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防水裝置為外置式止水帶或者鋼板搭接防水卷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鋼板在與結構板鄰接的部分設置倒U形凸起,所述的凸起由鋼板經
過4次90度彎折形成,所述凸起的高度在50mm-70mm之間,且鋼板
在所述每個倒U形凸起外側設有不少于100mm的翼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澆帶超前止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道真,黃瑞言,胡戰平,楊華,潘北川,胡明紅,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清華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