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頻點移動終端身份感知并監控語音的方法,由用戶管理模塊、感知數據庫模塊、GSM協議解析模塊、身份感知模塊、語音監聽模塊、頻點變換模塊及GSM語音終端模塊,7個模塊組成系統啟動后,移動終端通過無線電監管設備接入;GSM協議解析模塊獲得到手機IMSI,向感知數據庫模塊查詢;若無對應MSISDN,則開始身份感知:GSM協議解析模塊將IMSI傳給身份感知模塊,身份感知模塊控制主叫終端呼叫被叫終端,被叫終端獲得MSISDN,存入感知數據庫模塊;用戶管理模塊控制GSM語音終端模塊鎖定監控目標,開始語音監聽。本發明專利技術目標為設計一種對GSM網絡進行雙頻點身份感知并監控語音的方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適用于GSM (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1n,全球移動通信系統)網絡下的移動終端,屬于無線通信安全領域。
技術介紹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通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能夠隨時、隨處向任何人提供高速可靠的通信手段是未來通信行業的發展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移動通信應運而生。GSM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移動電話標準。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億人正在使用GSM電話。GSM標準的無處不在使得在移動電話運營商之間簽署〃漫游協定〃后用戶的國際漫游變得很平常。隨著手機更多的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手機有關的違法犯罪活動也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犯罪分子使用手機作為自己的犯罪道具。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移動電話作為反動言論的宣傳渠道。犯罪分子之間也經常使用手機進行聯絡。公安局以及國家安全局等安全機構急需一種能夠通過無線通信網絡感知犯罪分子身份,同時對犯罪分子通話內容進行監控的方法。通常情況下,安全機構可以通過運營商提供的警用接口對犯罪分子進行身份查詢以及語音的監控。但是對運營商數據庫頻繁地查詢會使得運營商負擔成本開銷過大。并且現在犯罪分子可以通過GSM無線接口進行攻擊以及身份偽冒,使得運營商的監控更加困難,因此傳統的運營商合作方式無法滿足越來越高的安全要求。并且,國內的GSM網絡通信市場同屬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所有,每個運營商擁有各自的GSM網段。如果想對一個地區的所有移動終端進行身份感知和語音監控,需要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個網段內各監控一個頻點,進行雙頻點身份感知以及語音監控,這個方法是傳統運營商無法提供的。鑒于此,建立一種可獨立于運營商,同時又能實現GSM網絡雙頻點移動終端身份感知并監控語音的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移動終端的業務中,最常規的是來電查詢、通話以及短信。根據這些常規業務,分別可以進行移動終端身份感知、語音監控。移動終端的身份信息包括存儲在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戶身份識別模塊)卡里面的IMSI號和手機的IMEI (Internat1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國際移動設備身份碼)號,以及 SIM 卡在初次入網時由網絡運營商分配的MSISDN號。其中,在《A GSM/UMTS Selective JammingSystem》一文中提到過使用一個安全監管基站在一個頻點上向一個覆蓋范圍以內的手機用戶的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廣播控制信道)信道上廣播用戶消息,觸發用戶手機執行小區重選機制,引導用戶手機掛入安全監管基站同時發送身份識別信令信息獲取手機的頂SI/1MEI號。但是該文所提出的技術雖然可以獲得在通信流程中經常使用的作為身份信息的IMSI/1MEI號,卻無法獲得在日常實際中作為電話號碼使用的MSISDN號。專利號為201210039485.6的專利技術則提出一種在GSM網絡下對用戶手機身份信息監控的裝置和方法。對于已知運營商網段的手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MSISDN號。該專利有一定實用性,但是只能針對單一頻點進行監控。由于目前GSM網絡被授權給移動和聯通兩個運營商,所以該專利無法在同一時間監控兩個無線頻點,從而實現對該地域范圍內手機身份信息進行完全的實時監控。對于GSM網絡中語音業務進行監控,國內外很多研究機構進行過研究。主要的監控手段分為信源監控以及信道監控。信源監控按照監控工具分為軟件監控和硬件監控。軟件監控具體方式:在手機上安裝軟件,并且通過特殊設置讓軟件不被使用者發現。當手機使用者撥打某個號碼時開啟監控程序,監控者可以獲得使用者的通話內容。當手機待機時可以獲得周圍環境的信息。硬件監控具體方式:在被監控手機內裝一個硬幣大小的竊聽器,根據被監控手機距離的遠近,監控效果也不同。信道監控代表是國外一些公司生產的一些大型移動通訊監控系統,能夠監控并解碼周圍手機的通話內容,截取關鍵的電話號碼、銀行賬號等數字。以上這些監控方法雖然都能起到監控效果,但是都有明顯的缺點。軟件監控需要針對特殊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而且軟件本身是作為木馬存在的,容易被發現。硬件監控需要直接和被監控手機進行長時間近距離接觸,實施過程困難。而大型移動通訊監控系統因為本身會釋放出強大的信號功率,很容易被發現,無法對自身進行隱藏,并且自身成本很高,專業性強,主要是專門的安全部門使用,不適合一般的機構和個人。專利申請號為201210532581.4的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蜂窩式語音監控系統,通過在一個場所內放置多個拾音器,根據和聲源基本等距的若干個拾音器得到的波形進行相位分析,提取出接近的波形來獲得監控語音。該專利技術本質上屬于從信源開始監控的專利技術,需要拾音器長期盡可能接近手機的使用者才能取得高質量的連續語音波形。如果目標不停移動那么拾音器很難做到同時近距離基本等距,所得到的語音波形不穩定,后期處理無法很好地恢復聲源處的語音。專利號為201210098437.4公布了一種監管移動終端短消息的方法,該專利技術主要提出并實現對移動終端短消息的監管方法,屬于同一領域內不同的安全方向。專利申請號為200810000433.1的專利技術描述了一種用通信終端進行語音監控。經該專利技術改造過的手機可以輸入相應的MSI號或者MSISDN號,選擇當這些號碼呼入時進行監控,然后根據呼入的語音選擇錄音、秘書回復等功能。該專利技術實際使用場景是手機使用者知情,并且同意給手機本身進行改造的情況下,提供給手機使用者的一種自動應答工具,不是單純的監控工具,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方便實現。專利申請號為200910236210.X的專利公開了一種語音監控方法及裝置,技術方案包括一種語音監控方法:接收并保存來自監控設備的監控語音;向所述監控設備返回所述監控語音,以使所述監控設備進行語音監控。該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語音監控裝置包括接收模塊,用于接收并保存來自監控設備的監控語音;響應模塊,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塊接收到所述監控語音后,向所述監控設備返回所述監控語音,以使所述監控設備進行語音監控。該專利技術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源監聽的裝置,依賴于監控設備提取的語音波形的準確,需要監控設備長時間近距離監控聲音來源,對于正在移動的手機監控能力弱,想要提取出清晰的語音波形難度大。專利號201210038932.6的專利技術公布了一種利用安全監管基站獲取移動終端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提取目標用戶的通話內容,并將雙方通話語音存儲,從而對移動終端的語音進行監控的裝置。然而,該專利技術僅針對一個頻點設計,對于一個地區同時存在多個頻點的GSM網絡無法進行全面、有效的實時監控。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設計出一種能夠對一定地區范圍內GSM網絡中移動、聯通兩個頻點的移動終端進行身份感知并監控語音的方法,屬于無線通信安全領域。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可獨立于網絡運營商,獲取在感知范圍內所有頻點下手機的MSI號碼以及MSISDN號碼,并可以隨意鎖定移動終端,實時監控該移動終端的語音通話內容。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對無線電監管設備功率覆蓋范圍內移動、聯通兩個運營商頻點下的移動終端進行身份感知并監控語音的方法。主要包含了七個部分:用戶管理模塊、感知數據庫模塊、GSM協議解析模塊、身份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頻點移動終端身份感知并監控語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由用戶管理模塊(1)、感知數據庫模塊(2)、GSM協議解析模塊(3)、身份感知模塊(4)、語音監聽模塊(5)、頻點變換模塊(6)以及GSM語音終端模塊(7)共7個模塊組成,其中,用戶管理模塊(1)用于系統總體控制;在啟動系統后,移動終端通過移動頻點無線電監管設備(10)或聯通無線電監管設備(11)接入系統;GSM協議解析模塊(3)通過協議解析得到移動終端的IMSI號碼,然后向感知數據庫模塊(2)進行查詢;如果感知數據庫模塊(2)中沒有對應的MSISDN號碼,就開啟身份感知流程階段:GSM協議解析模塊(3)將IMSI號傳遞給身份感知模塊(4),身份感知模塊(4)控制移動頻點主叫終端(8)或聯通頻點主叫終端(9)開始身份感知流程階段,對被叫終端(12)進行主叫,然后通過被叫終端(12)獲得MSISDN號碼,存入感知數據庫模塊(2);同時,用戶管理模塊(1)控制GSM語音終端模塊(7)對被監控的用戶進行鎖定,開啟語音監聽流程;在該階段中,監控目標手機一旦進行語音通話,就被語音監聽模塊(5)進行記錄,從而實現語音監控,以上系統中,移動頻點主叫終端(8)、聯通頻點主叫終端(9)、移動頻點無線電監管模塊(10)、聯通頻點無線電監管模塊(11)、被叫終端(12)均采用已有設備,故不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本系統可獨立于網絡運營商單獨運行,可以實現對移動、聯通兩個GSM網段同時進行身份感知和實時語音監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睿,秦雨,牟學愷,劉夢雅,
申請(專利權)人:東南大學常州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