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氯低堿型混凝土抗凍抗腐蝕泵送劑,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50-60份、改性高嶺土30-40份、秸稈粉20-25份、硅酸鎂鋁15-20份、玻化微珠10-15份、聚丙烯酰胺12-18份、羧甲基殼聚糖12-18份、硬脂酸鈣10-15份、葡萄糖酸鈉8-12份、環氧大豆油6-10份、聚乙烯蠟5-8份、甘油20-25份、水120-150份。本發明專利技術所制泵送劑無氯低堿,對水泥分散性強,減水率高,能明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減少坍落度和有效調節混凝土的凝結時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材料
,具體涉及一種無氯低堿型混凝土抗凍抗腐蝕栗送劑。
技術介紹
:栗送劑,又稱為混凝土栗送劑。它是一種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栗送性能的外加劑。所謂栗送性能,就是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順利通過輸送管道、不阻塞、不離析、粘塑性良好的性能。栗送劑采用由減水劑、緩凝劑、引氣劑、潤滑劑等復合而成。當前,為滿足混凝土性能和施工要求,常常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一種或一種以上功能性外加劑和栗送劑來形成拌合物。這不僅增加了施工難度和生成成本,而且極易出現幾種外加劑中相同或相近作用組分重復摻入,造成摻入過量的情況。尤其是遇到相容性不好甚至不能相容的幾種外加劑,會降低外加劑的效能,導致混凝土泌水、離析、板結,從而不能栗送。因此,需要研制一種既能提高混凝土性能,又滿足栗送施工需求的混凝土栗送劑。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減水率高、坍落度損失小、對水泥分散性強的無氯低堿型混凝土抗凍抗腐蝕栗送劑。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種無氯低堿型混凝土抗凍抗腐蝕栗送劑,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50-60份、改性高嶺土 30-40份、秸桿粉20_25份、硅酸鎂鋁15-20份、玻化微珠10-15份、聚丙稀酰胺12-18份、羧甲基殼聚糖12-18份、硬脂酸媽10-15份、葡萄糖酸鈉8-12份、環氧大豆油6-10份、聚乙烯蠟5-8份、甘油20-25份、水120-150份;其制備方法如下:(1)先將改性高嶺土置于70-80 °C烘箱中干燥8-12h,然后于500-600 °C下煅燒2_3h,再于800-900°C下煅燒3-5h,冷卻后即得煅燒改性高嶺土 ;(2)將硅酸鎂鋁和玻化微珠加入甘油中,混合均勻后升溫至70_80°C保溫攪拌15-20min,然后加入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殼聚糖,繼續升溫至120-130°C保溫攪拌10-15min,即得物料I ;(3)將硬脂酸鈣和葡萄糖酸鈉加入水中,超聲分散后加入環氧大豆油和聚乙烯蠟,混合均勻,即得物料II ;(4)向物料I中加入煅燒改性高嶺土、改性淀粉、秸桿粉和物料II,混合均勻后于微波頻率2450MHz、功率600W下微波處理10_15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球磨機中,球磨至細度小于30 μ m,最后經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可。所述改性淀粉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淀粉50-55份、硬脂酸6-10份、納米二氧化硅3-5份、蓖麻油8-12份、水200-250份,其改性方法為:先將淀粉加水制成淀粉漿,再加入硬脂酸和蓖麻油,混合均勻后于超聲頻率40kHz、溫度50-60°C下超聲處理15-20min,然后加入納米二氧化娃,繼續超聲處理25_30min,最后經濃縮、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可。經改性后的淀粉被制成了環保型減水劑,無毒無害,能在維持混凝土坍落度不變的條件下,減少拌合用水量。所述改性高嶺土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高嶺土 80-90份、棕櫚酸20-30份、納米氧化鋁3-6份、松節油5-8份、乙醇40-50份、水120-130份,其改性方法為:先將棕櫚酸加入乙醇中,緩慢加熱至棕櫚酸完全溶解,再加入高嶺土和水,混合均勻后于超聲頻率40kHz、溫度40-50 °C下超聲處理30-45min,然后濃縮至固含量至70-80 %后加入納米氧化鋁和松節油,研磨25-30min,最后經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可。經棕櫚酸化學接枝和納米氧化招處理后的尚嶺土,能極大提尚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對水泥分散性強,能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2)減水率高,在0.5-3.0%摻量范圍內,減水率可達12-25% ;(3)明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大大減小泌水率,提高抗凍及抗腐蝕等耐久性能;(4)坍落度損失小,完全能滿足栗送混凝土長距離運輸和施工要求;(5)可有效調節混凝土凝結時間,降低水化熱,大大減輕甚至避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產生和發展;(6)不含氯離子,對鋼筋無銹蝕作用; (7)低堿,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堿-骨料反應;(8)以粉劑形式直接摻入混凝土中,使用方便。【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1)先將35份改性高嶺土置于75-80°C烘箱中干燥12h,然后于500_600°C下煅燒3h,再于800-900°C下煅燒5h,冷卻后即得煅燒改性高嶺土 ;(2)將15份硅酸鎂鋁和10份玻化微珠加入20份甘油中,混合均勻后升溫至75-80°C保溫攪拌20min,然后加入15份聚丙烯酰胺和12份羧甲基殼聚糖,繼續升溫至120-130°C保溫攪拌15min,即得物料I ;(3)將10份硬脂酸鈣和10份葡萄糖酸鈉加入130份水中,超聲分散后加入6份環氧大豆油和5份聚乙烯蠟,混合均勻,即得物料II ;(4)向物料I中加入煅燒改性高嶺土、50份改性淀粉、20份秸桿粉和物料11,混合均勻后于微波頻率2450MHz、功率600W下微波處理lO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球磨機中,球磨至細度小于30 μ m,最后經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可。改性淀粉的制備:先將50份淀粉加200份水制成淀粉漿,再加入8份硬脂酸和8份蓖麻油,混合均勻后于超聲頻率40kHz、溫度50-60°C下超聲處理15min,然后加入4份納米二氧化硅,繼續超聲處理250min,最后經濃縮、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可。改性高嶺土的制備:先將20份棕櫚酸加入45份乙醇中,緩慢加熱至棕櫚酸完全溶解,再加入80份高嶺土和120份水,混合均勻后于超聲頻率40kHz、溫度40-50°C下超聲處理30min,然后濃縮至固含量至70-80%后加入4份納米氧化招和6份松節油,研磨30min,最后經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可。實施例2(1)先將40份改性高嶺土置于75-80°C烘箱中干燥12h,然后于500_600°C下煅燒3h,再于800-900°C下煅燒5h,冷卻后即得煅燒改性高嶺土 ;(2)將20份硅酸鎂鋁和12份玻化微珠加入25份甘油中,混合均勻后升溫至70-80°C保溫攪拌20min,然后加入18份聚丙烯酰胺和12份羧甲基殼聚糖,繼續升溫至120-130°C保溫攪拌15min,即得物料I ;(3)將15份硬脂酸鈣和12份葡萄糖酸鈉加入150份水中,超聲分散后加入10份環氧大豆油和8份聚乙烯蠟,混合均勻,即得物料II ;(4)向物料I中加入煅燒改性高嶺土、60份改性淀粉、25份秸桿粉和物料11,混合均勻后于微波頻率2450MHz、功率600W下微波處理15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球磨機中,球磨至細度小于30 μ m,最后經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可。改性淀粉的制備:先將55份淀粉加250份水制成淀粉漿,再加入10份硬脂酸和10份蓖麻油,混合均勻后于超聲頻率40kHz、溫度50-60°C下超聲處理20min,然后加入5份納米二氧化硅,繼續超聲處理30min,最后經濃縮、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可。改性高嶺土的制備:先將30份棕櫚酸加入50份乙醇中,緩慢加熱至棕櫚酸完全溶解,再加入-90份高嶺土和130份水,混合均勻后于超聲頻率40kHz、溫度40-50°C下超聲處理45min,然后濃縮至固含量至70-80%后加入5份納米氧化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氯低堿型混凝土抗凍抗腐蝕泵送劑,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50?60份、改性高嶺土30?40份、秸稈粉20?25份、硅酸鎂鋁15?20份、玻化微珠10?15份、聚丙烯酰胺12?18份、羧甲基殼聚糖12?18份、硬脂酸鈣10?15份、葡萄糖酸鈉8?12份、環氧大豆油6?10份、聚乙烯蠟5?8份、甘油20?25份、水120?150份;其制備方法如下:(1)先將改性高嶺土置于70?80℃烘箱中干燥8?12h,然后于500?600℃下煅燒2?3h,再于800?900℃下煅燒3?5h,冷卻后即得煅燒改性高嶺土;(2)將硅酸鎂鋁和玻化微珠加入甘油中,混合均勻后升溫至70?80℃保溫攪拌15?20min,然后加入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殼聚糖,繼續升溫至120?130℃保溫攪拌10?15min,即得物料I;(3)將硬脂酸鈣和葡萄糖酸鈉加入水中,超聲分散后加入環氧大豆油和聚乙烯蠟,混合均勻,即得物料II;(4)向物料I中加入煅燒改性高嶺土、改性淀粉、秸稈粉和物料II,混合均勻后于微波頻率2450MHz、功率600W下微波處理10?15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球磨機中,球磨至細度小于30μm,最后經烘干、粉碎成粉末即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文斌,毛凱,王冉,王文飛,
申請(專利權)人:滁州京安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