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有效地改善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結合處的受力及變形條件,增加工程整體的穩定性,加強工程運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該連接結構通過混凝土基座連接兩側的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與庫坡混凝土面板,混凝土基座包括基座頂面、基座庫坡側面坡、基座庫底側面坡及底部基座,底部基座兩側的順坡面坡度為1:K,K=0.3~0.75,基座頂面與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表面平滑連接;基座庫坡側面坡與庫坡混凝土面板近似垂直相交,基座庫底側面坡與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近似垂直相交;混凝土基座內設置排水廊道和分別通向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與庫坡混凝土面板的排水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連接結構。主要適用于 抽水蓄能電站庫盆采用瀝青混凝土面板防滲、庫岸采用鋼筋混凝土防滲的工程。
技術介紹
瀝青混凝土防滲體以其良好的防滲性能、適應變形能力及缺陷修復快捷性等特 點,在水利水電工程中被廣泛的應用。自20世紀末中國第一座全庫盆采用瀝青混凝土面板 防滲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成功建設以來,瀝青混凝土在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庫盆防滲中大 量被米用。 對于抽水蓄能電站而言,若地形地質條件允許,工程采用全庫盆防滲在結構設計、 施工等方面均較為便捷;但當庫岸邊坡陡于1:1. 4時,則不宜采用瀝青混凝土面板防滲,試 驗研究發現,當瀝青混凝土面板坡度陡于1:1. 4時,超過50°C的溫度將會造成瀝青的斜坡 流淌,瀝青混凝土面板防滲體的可靠性將得不到保證,此時,只能采用經濟性和可靠性更好 的鋼筋混凝土面板防滲。當庫底采用瀝青混凝土防滲、庫岸坡采用鋼筋混凝土面板防滲時, 在兩者的結合處,采用何種連接方式可確保銜接處的可靠性,成為設計工程師的一大難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提供一種庫底瀝青混凝面 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連接結構,能有效地改善兩者結合處的受力及變形條件,增加工程整 體的穩定性,加強工程運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連接 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結構通過混凝土基座連接兩側的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與庫坡混凝 土面板,所述混凝土基座包括基座頂面、基座庫坡側面坡、基座庫底側面坡及底部基座,底 部基座兩側的順坡面坡度為1 :K,K = 0. 3~0. 75,基座頂面與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表面平滑 連接;所述基座庫坡側面坡與庫坡混凝土面板近似垂直相交,基座庫底側面坡與庫底瀝青 混凝面板近似垂直相交;所述混凝土基座內設置排水廊道和分別通向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與 庫坡混凝土面板的排水管。 所述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從下而上依次為碎石墊層、瀝青混凝土整平膠結層、加筋 網、瀝青混凝土防滲層和瀝青瑪蹄脂封閉層,且在瀝青混凝土整平膠結層、加筋網與基座庫 底側面坡所圍成的三角地帶設置瀝青砂漿楔形體,并在瀝青混凝土防滲層和瀝青瑪蹄脂封 閉層之間加設瀝青混凝土加厚層。 所述庫坡混凝土面板包括下部的無砂混凝土墊層和上部的鋼筋混凝土面板,且該 面板的順坡向的坡度為1 :Μ,Μ大于等于0. 75。 所述排水管一端與排水廊道相連,另一端分別伸入無砂混凝土墊層和碎石墊層。 在所述基座頂面與加筋網相接處部位的端部之間設有下凹齒槽狀的塑性填料。 所述基座庫坡側面坡與庫坡混凝土面板之間設有止水系統。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有效地改善了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 凝土面板的連接處的受力及變形條件,增加了工程整體的穩定性,加強了工程運行的安全 性及可靠性。【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連接結構及施 工方法,具有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庫坡混凝土面板,以及連接兩側的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與庫 坡混凝土面板的混凝土基座1。混凝土基座1包括與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表面平滑連接的基 座頂面1 一 1、與庫坡混凝土面板垂直或近似垂直連接的基座庫坡側面坡1 一 2、與庫底瀝 青混凝面板垂直或近似垂直連接的基座庫底側面坡1 一 3,以及底部基座1 一 4,庫底瀝青 混凝面板從下而上依次為碎石墊層5、瀝青混凝土整平膠結層6、加筋網8、瀝青混凝土防滲 層9和瀝青瑪蹄脂封閉層11,且在基座庫底側面坡1 一 3、瀝青混凝土整平膠結層6和加筋 網8所圍成的三角區域內布置有瀝青砂漿楔形體7,在瀝青混凝土防滲層9和瀝青瑪蹄脂封 閉層11之間設有瀝青混凝土加厚層10,庫坡混凝土面板由下而上依次為無砂混凝土墊層 12和鋼筋混凝土面板13,在混凝土基座1的基座頂面1 一 1與加筋網8相接觸部位的端部 設有下凹齒槽狀的塑性填料4,在基座庫坡側面坡1 一 2與庫坡混凝土面板的連接部位設有 止水系統14 ;混凝土基座1內埋設有排水廊道2,在排水廊道的兩側壁中設置有分別伸入碎 石墊層5和無砂混凝土墊層12的排水管3。 本實施例的具體施工步驟如下: a、混凝土基座1及排水廊道2的澆筑:在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連 接處澆筑混凝土基座1,用于維持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的穩定性,并在混 凝土基座1內設置結構尺寸一般能夠滿足排水及檢修人員通行的排水廊道2 ;根據地質條 件,底部基座1 一 4的兩側邊坡開挖不易太陡,且順坡面坡度為1:K,K的取值范圍為0. 3~ 0. 75 ;基座頂面1 一 1與庫底瀝青混凝面板的加筋網8相接,基座庫底側面坡1 一 3與由碎 石墊層5,瀝青混凝土整平膠結層6和瀝青砂漿楔形體7形成的斷面垂直或近似垂直相接, 從而保證面板受力均衡;基座庫坡側面坡1 一 2與庫坡混凝土面板垂直或近似垂直相接,從 而保證面板受力均衡; b、排水管3的埋設:埋設與排水廊道2的兩側壁相連通并分別伸入碎石墊層5和 無砂混凝土墊層12的排水管3,用于將壩基的滲透水流引入排水廊道2中,排水管3的尺寸 參考滲流計算得到的滲漏量來綜合確定; c、塑性填料4的填塞:在混凝土基座1的基座頂面1 一 1與加筋網8的接觸部位 設置下凹齒槽狀的塑性填料4,用于延長滲徑,確保瀝青混凝土防滲層9與混凝土基座1接 觸良好,塑性填料4的深度為0. 5~1. 5m、底寬為0. 5~lm ; d、碎石墊層5的填筑:碎石墊層5布置在庫底瀝青混凝面板的最底層,為庫底整個 防滲體型提供支撐,該碎石墊層一般采用弱風化或新鮮石料制成,最大粒徑一般為80_,壓 實后滲透系數K>5 X 10 2cm/s,碎石墊層的表面變形模量一般大于35MPa ; e、瀝青混凝土整平膠結層6的澆筑:在碎石墊層5的上方澆筑瀝青混凝土整平膠 結層6,該整平膠結層的厚度為10cm左右,工程中整平膠結層瀝青混凝土應滿足下表1的主 要技術指標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庫底瀝青混凝面板和庫坡混凝土面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結構通過混凝土基座(1)連接兩側的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與庫坡混凝土面板,所述混凝土基座(1)包括基座頂面(1-1)、基座庫坡側面坡(1-2)、基座庫底側面坡(1-3)及底部基座(1-4),底部基座(1-4)兩側的順坡面坡度為1:K,K=0.3~0.75,基座頂面(1-1)與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表面平滑連接;所述基座庫坡側面坡(1-2)與庫坡混凝土面板近似垂直相交,基座庫底側面坡(1-3)與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近似垂直相交;所述混凝土基座(1)內設置排水廊道(2)和分別通向庫底瀝青混凝面板與庫坡混凝土面板的排水管(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森華,熊燕梅,覃昕慧,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