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屬于樁基工程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注漿管Ⅰ、注漿管Ⅱ和注漿管Ⅲ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隨鋼筋籠一起下放;下放到指定樁頂標高位置,澆筑混凝土;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水泥漿液:若注漿壓力達不到設計壓力值,則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泥漿漿液直至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值并維持此注漿壓力注漿10min~15min;以設計壓力值持續注入高壓水5min:若壓力值不下降,則待泥漿穩定12h后,往另外兩根注漿管中的任意一根中注入水泥漿液直至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若壓力值下降,則停止注水并重復步驟。本發明專利技術有效解決了現有后注漿技術在樁端處于強透水層條件下不能形成漿包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屬于樁基工程
技術介紹
在灌注樁樁端處于強透水層時,如砂土層或圓礫層。由于強透水層滲透系數較大,注漿后樁端漿液迅速流失,采用現有后注漿技術注漿壓力值往往達不到設計值,也就不能在樁端形成有效的漿包,從而導致后注漿技術失效造成大量的漿液流失浪費。在樁端處于強透水層時該如何注漿,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樁端阻力,改善土體的受力性能,提高地基土的強度,從而達到減小沉降提高樁基承載能力的目的。因此,研究在樁端處于強透水層時的后注漿技術具有重大的技術價值和經濟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以用于解決現有后注漿技術在樁端處于強透水層條件下不能形成漿包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包括如下步驟:Step1、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采用焊接固定在鋼筋籠4上,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隨鋼筋籠4一起下放;其中,注漿管底部連接注漿器5設置單向注漿閥的一端,注漿管包括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Step2、下放到指定樁頂標高位置,澆筑混凝土;Step3、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水泥漿液:Step3.1、若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值,則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Step3.2、若注漿壓力達不到設計壓力值,則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泥漿漿液直至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值并維持此注漿壓力注漿10min~15min;以設計壓力值持續往第一根注漿管注入高壓水5min:在注水過程中,若壓力值不下降,則待泥漿穩定12h后,往另外兩根注漿管中的任意一根中注入水泥漿液直至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若壓力值下降,則停止注水并重復步驟Step3.2;其中,注泥漿漿液、注水、注水泥漿液過程中應控制樁頂向上位移不超過3mm。所述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的直徑為25mm~48mm,壁厚2.5mm~5mm具體尺寸根據鋼筋籠內徑及注漿壓力大小而定。所述注漿管伸出鋼筋籠4底部500mm~800mm。所述注漿器5一端設置單向注漿閥與注漿管連接,另一端出漿口為梅花型布置的花管,花管上設有出漿孔。所述出漿孔孔徑為6mm~10mm。所述注漿器5花管段要求用鐵絲網、麻袋或塑料膜包裹好,并用細鐵絲固定。所述注漿器5中注漿閥應能承受1MPa以上的靜水壓力,注漿閥應具備逆止功能。所述水泥漿液的水灰比為0.45:1~0.90:1。所述泥漿漿液比重為1.15:1~1.5:1。本專利技術的使用步驟如下:(1)軸線及樁位放樣;(2)根據場區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采用合理的成孔工藝成孔,清孔;(3)將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焊接固定在鋼筋籠4上;(4)放置鋼筋籠4到指定標高位置,澆筑混凝土;(5)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將注漿裝置與第一根注漿管(如:注漿管Ⅰ1或注漿管Ⅱ2或注漿管Ⅲ3)連接,并注入水泥漿液:(5.1)、若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值,則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5.2)、若注漿壓力達不到設計壓力值,則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泥漿漿液直至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值并維持此注漿壓力注漿10min~15min;以設計壓力值持續注入高壓水5min:在注水過程中,若壓力值不下降,則待泥漿穩定12h后,往另外兩根注漿管中的任意一根中注入水泥漿液直至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若壓力值下降,則停止注水并重復步驟(5.2);(6)施工完成,用水泥漿液充填注漿管。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技術通過泥漿漿液中粗顆粒填充強透水層孔隙,再注入高壓水沖散泥漿漿包形成一個相對隔水層,然后注入水泥漿液,使得水泥漿液與注入的泥漿一起形成有效漿包,提高了樁端阻力,改善土體的受力性能,提高地基土的強度,從而達到減小沉降提高樁基承載能力的目的,有效解決了現有后注漿技術在樁端處于強透水層條件下不能形成漿包的問題。該技術避免了原有注漿技術因達不到注漿壓力而造成的漿液流失浪費的問題,注漿管采用空心鋼管可以等強度代換縱向鋼筋,減少了配筋量,提高了后注漿技術的經濟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結構平面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結構注漿前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結構注入泥漿漿液后剖面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結構注入高壓水后剖面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結構注入水泥漿液完成后剖面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結構注漿器示意圖;圖中各標號:1-注漿管Ⅰ,2-注漿管Ⅱ,3-注漿管Ⅲ,4-鋼筋籠,5-注漿器。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6所示,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包括如下步驟:Step1、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采用焊接固定在鋼筋籠4上,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隨鋼筋籠4一起下放;其中,注漿管底部連接注漿器5設置單向注漿閥的一端,注漿管包括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Step2、下放到指定樁頂標高位置,澆筑混凝土;Step3、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水泥漿液:Step3.1、若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值,則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Step3.2、若注漿壓力達不到設計壓力值,則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泥漿漿液直至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值并維持此注漿壓力注漿10min;以設計壓力值持續注入高壓水5min:在注水過程中,若壓力值不下降,則待泥漿穩定12h后,往另外兩根注漿管中的任意一根中注入水泥漿液直至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若壓力值下降,則停止注水并重復步驟Step3.2;其中,注泥漿漿液、注水、注水泥漿液過程中應控制樁頂向上位移不超過3mm。所述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的直徑為25mm,壁厚2.5mm,具體尺寸根據鋼筋籠內徑及注漿壓力大小而定。所述注漿管伸出鋼筋籠4底部500mm。所述注漿器5一端設置單向注漿閥與注漿管連接,另一端出漿口為梅花型布置的花管,花管上設有出漿孔。所述出漿孔孔徑為6mm。所述注漿器5花管段要求用鐵絲網、麻袋或塑料膜包裹好,并用細鐵絲固定。所述注漿器5中注漿閥應能承受1MPa以上的靜水壓力,注漿閥應具備逆止功能。所述水泥漿液的水灰比為0.45:1。所述泥漿漿液比重為1.15:1。實施例2:如圖1-6所示,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包括如下步驟:Step1、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采用焊接固定在鋼筋籠4上,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隨鋼筋籠4一起下放;其中,注漿管底部連接注漿器5設置單向注漿閥的一端,注漿管包括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Step2、下放到指定樁頂標高位置,澆筑混凝土;Step3、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水泥漿液:Step3.1、若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值,則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Step3.2、若注漿壓力達不到設計壓力值,則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泥漿漿液直至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值并維持此注漿壓力注漿15min;以設計壓力值持續注入高壓水5min:在注水過程中,若壓力值不下降,則待泥漿穩定12h后,往另外兩根注漿管中的任意一根中注入水泥漿液直至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若壓力值下降,則停止注水并重復步驟Step3.2;其中,注泥漿漿液、注水、注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tep1、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采用焊接固定在鋼筋籠(4)上,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隨鋼筋籠(4)一起下放;其中,注漿管底部連接注漿器(5)設置單向注漿閥的一端,注漿管包括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Step2、下放到指定樁頂標高位置,澆筑混凝土;Step3、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水泥漿液:Step3.1、若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值,則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Step3.2、若注漿壓力達不到設計壓力值,則往第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泥漿漿液直至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值并維持此注漿壓力注漿10min~15min;以設計壓力值持續注入高壓水5min:在注水過程中,若壓力值不下降,則待泥漿穩定12h后,往另外兩根注漿管中的任意一根中注入水泥漿液直至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若壓力值下降,則停止注水并重復步驟Step3.2;其中,注泥漿漿液、注水、注水泥漿液過程中應控制樁頂向上位移不超過3m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tep1、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采用焊接固定在鋼筋籠(4)上,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隨鋼筋籠(4)一起下放;其中,注漿管底部連接注漿器(5)設置單向注漿閥的一端,注漿管包括注漿管Ⅰ(1)、注漿管Ⅱ(2)和注漿管Ⅲ(3);Step2、下放到指定樁頂標高位置,澆筑混凝土;Step3、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往任意一根注漿管中注入水泥漿液:若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值,則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若注漿壓力達不到設計壓力值,則往注漿管中注入泥漿漿液直至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值并維持此注漿壓力注漿10min~15min;以設計壓力值持續注入高壓水5min:在注水過程中,若壓力值不下降,則待泥漿穩定12h后,往另外兩根注漿管中的任意一根中注入水泥漿液直至注入原設計的注漿量;若壓力值下降,則停止注水并重復該步驟;其中,注泥漿漿液、注水、注水泥漿液過程中控制樁頂向上位移不超過3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樁端處于強透水層的后注漿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管Ⅰ(1)、注漿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凈,胡睿,高越,
申請(專利權)人:昆明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