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助聽器線束,包括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該第一線纜的一端相接公頭連接器,該第二線纜的一端相接母座連接器,該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的另一端固定于雙線連接件上,并且穿過該雙線連接件的終端設置鍍錫銅管,此種設計使傳統兩條導線合二為一,形成雙線纜線束,相對于傳統需要每次攜帶兩條導線,本產品使用更為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線束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助聽器線束。
技術介紹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很快,與此相關的助聽器配套行業,如助聽器線束也是受到了相當大的刺激。然而,傳統助聽器線束一般都是一條線纜,兩端設置連接器,而在一臺助聽器的控制系統中,由于具有一個控制器,卻有多個執行單元,若每個執行單元都用一條線束與控制器相連,這要求控制器上有很多接線口,導致接線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助聽器線束,將兩條導線合二為一,配套使用更為方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助聽器線束,包括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該第一線纜的一端相接公頭連接器,該第二線纜的一端相接母座連接器,該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的另一端固定于雙線連接件上,并且穿過該雙線連接件的終端設置鍍錫銅管。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雙線連接件的外周設有可卡緊在助聽器上的環形凹槽。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雙線連接件為TPE材料。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公頭連接器包括一柱狀金屬插接端子和TPE外殼,該TPE外殼包覆于該金屬插接端子外,該金屬插接端子的一端與第一線纜的終端固接,另一端伸出TPE外殼前端面。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金屬插接端子和TPE外殼的結合位置設有卡環。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母座連接器包括一管狀插接端子和TPE外殼,該TPE外殼包覆于該管狀插接端子外,該管狀插接端子收納在TPE外殼內,并與第二線纜的終端固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均包括4芯線和TPE外被,各芯線由多條防彈導電金屬絲組成。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由于將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通過雙線連接件集合在一起,第一線纜的一端連接公頭連接器,該第二線纜的一端相接母座連接器,形成雙線纜線束,相對于傳統需要每次攜帶兩條導線,本產品使之合二為一,配套使用更為方便。為更清楚地闡述本技術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靖綀D說明】圖1是本技術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處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之實施例的公頭連接器的端面示意圖;圖4是圖3中B-B處的剖視圖;圖5是本技術之實施例的母座連接器的端面示意圖;圖6是圖5中C-C處的剖視圖;圖7是本技術之實施例的雙線連接件的端面示意圖;圖8是圖7中D-D處的剖視圖。附圖標識說明:10、第一線纜11、芯線12、TPE外被13、防彈導電金屬絲20、第二線纜30、公頭連接器31、插接端子32、TPE外殼33、卡環40、母座連接器41、管狀插接端子42、TPE外殼50、雙線連接件51、環形凹槽60、鍍錫銅管?!揪唧w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所示,其顯示出了本技術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是一種助聽器線束,其結構包括第一線纜10和第二線纜20,該第一線纜10的一端相接公頭連接器30,該第二線纜20的一端相接母座連接器40,該第一線纜10和第二線纜20的另一端固定于雙線連接件50上,并且穿過該雙線連接件50的終端設置鍍錫銅管60。其中,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線纜10和第二線纜20的材質相同,第一線纜10的長度為660mm,第二線纜20的長度為100mm。第一和第二線纜10、20均包括4芯線11和TPE外被12,各芯線11由多條防彈導電金屬絲13組成。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公頭連接器30包括一柱狀金屬插接端子31和TPE外殼32,該TPE外殼32包覆于該插接端子31外,該金插接端子31的一端與第一線纜10的終端固接,另一端伸出TPE外殼32前端面。并且,于所述插接端子31和TPE外殼32的結合位置設有卡環33,可以與TPE外殼32的塑膠形成干涉,使金屬插接端子31與TPE外殼32穩定連接。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母座連接器40包括一管狀插接端子41和ΤΡΕ外殼42,該ΤΡΕ外殼42包覆于該管狀插接端子41外,該管狀插接端子41收納在ΤΡΕ外殼42內,并與第二線纜20的終端固接。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雙線連接件50為ΤΡΕ材料,其結構為橢圓形,且于雙線連接件50的外周設有可卡緊在助聽器上的環形凹槽51,使線束可以穩定地嵌裝在助聽助上,即使用力拉,也不易拔出,有效保護內部接線可以可靠連接。綜上所述,本技術的設計重點在于,其主要是由于將第一線纜10和第二線纜20通過雙線連接件50集合在一起,第一線纜10的一端連接公頭連接器30,該第二線纜20的一端相接母座連接器40,形成雙線纜線束,相對于傳統需要每次攜帶兩條導線,本產品使之合二為一,配套使用更為方便。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局鳈囗棥?.一種助聽器線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該第一線纜的一端相接公頭連接器,該第二線纜的一端相接母座連接器,該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的另一端固定于雙線連接件上,并且穿過該雙線連接件的終端設置鍍錫銅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聽器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線連接件的外周設有可卡緊在助聽器上的環形凹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聽器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線連接件為TPE材料。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聽器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頭連接器包括一柱狀金屬插接端子和TPE外殼,該TPE外殼包覆于該插接端子外,該插接端子的一端與第一線纜的終端固接,另一端伸出TPE外殼前端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助聽器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子和TPE外殼的結合位置設有卡環。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聽器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連接器包括一管狀插接端子和TPE外殼,該TPE外殼包覆于該管狀插接端子外,該管狀插接端子收納在TPE外殼內,并與第二線纜的終端固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聽器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均包括4芯線和TPE外被,各芯線由多條防彈導電金屬絲組成。【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助聽器線束,包括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該第一線纜的一端相接公頭連接器,該第二線纜的一端相接母座連接器,該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的另一端固定于雙線連接件上,并且穿過該雙線連接件的終端設置鍍錫銅管,此種設計使傳統兩條導線合二為一,形成雙線纜線束,相對于傳統需要每次攜帶兩條導線,本產品使用更為方便?!綢PC分類】H01R31/06, H01R13/40【公開號】CN205016808【申請號】CN201520551722【專利技術人】范勝虎 【申請人】東莞龍杰電子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2月3日【申請日】2015年7月2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助聽器線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該第一線纜的一端相接公頭連接器,該第二線纜的一端相接母座連接器,該第一線纜和第二線纜的另一端固定于雙線連接件上,并且穿過該雙線連接件的終端設置鍍錫銅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勝虎,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龍杰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