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圖像成形裝置以及后處理裝置,其中圖像讀取裝置包括設置于通紙路徑一側的讀取部和相對設置于所述通紙路徑另一側的校正機構,所述讀取部面向所述校正機構的一側具有讀取玻璃;所述校正機構具有校正棒,所述校正棒可圍繞其中軸線旋轉,所述校正棒的外周面具有非校正面和用于校正原稿圖像信息的校正面;所述非校正面上具有凹槽;還包括與所述校正機構連接的清掃機構,所述清掃機構具有至少一個設于所述凹槽內的清掃部,所述清掃部可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掃;所述校正棒旋轉至使所述清掃部面對所述讀取玻璃后,所述清掃部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掃。當非校正面面對讀取玻璃后,可啟動清掃部對讀取玻璃進行清掃,清掃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圖像成形裝置以及后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在高質量或高畫質機種的打印機、復印機、復合機或者后處理裝置中一般具有從原稿讀取圖像的圖像讀取裝置ICQJ(Image Calibrat1n Control Unit)。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一),圖像讀取裝置包括分別位于通紙路徑X兩側、相對設置的讀取部1、校正機構2,讀取部1中具有光學部件(未圖示),讀取部1面向通紙路徑X的一側設有讀取玻璃3,校正機構2面向通紙路徑X的一側具有校正棒2a。原稿4從讀取玻璃3和校正機構2之間穿過,讀取部1中光學部件發射的光通過讀取玻璃3接觸到原稿、并從原稿中讀取圖像,校正機構2用于對原稿圖像上的色調和圖像在紙張上的位置進行校正。讀取裝置中,一旦讀取玻璃受到污染,就需要停止讀取,先清潔讀取玻璃,再進行原稿的讀取。如果將清掃裝置直接設置在讀取玻璃和校正棒之間,則會增加讀取玻璃和校正棒之間的間隔距離,導致讀取精度降低。公開號為JP2008-252387A的日本專利文獻(現有技術二)公開了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如圖2所示,其在現有技術一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清掃部5,清掃部5安裝于校正棒2a的外周面上,清掃部5為彈性體,當需要對讀取玻璃3進行清掃的時候,驅動校正棒2a旋轉,當清掃部5隨著校正棒2a的旋轉而轉動至與讀取玻璃3接觸時,對讀取玻璃3進行清掃。但是校正機構轉動一次時,這種清掃部的清掃精度不高,如果需要完全清潔讀取玻璃3,可能需要校正棒2a轉動多次,這就造成清掃時間過長,清掃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的問題是現有技術圖像讀取裝置中讀取玻璃的清掃效率低。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包括設置于通紙路徑一側的讀取部和相對設置于所述通紙路徑另一側的校正機構,所述讀取部面向所述校正機構的一側具有讀取玻璃;所述校正機構具有校正棒,所述校正棒可圍繞其中軸線旋轉,所述校正棒的外周面具有非校正面和用于校正原稿圖像信息的校正面;所述非校正面上具有凹槽;還包括與所述校正機構連接的清掃機構,所述清掃機構具有至少一個設于所述凹槽內的清掃部,所述清掃部可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掃;所述校正棒旋轉至使所述清掃部面對所述讀取玻璃后,所述清掃部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掃。可選的,所述清掃部可沿所述校正棒的長度方向移動以清掃所述讀取玻璃。可選的,所述清掃機構具有退避位置,所述退避位置位于所述凹槽外且位于所述校正棒之外,所述清掃部可移動至所述退避位置、不與所述校正棒一起轉動。可選的,所述校正機構具有用于容納所述校正棒的殼體,所述殼體沿所述校正棒長度方向的一端與所述校正棒對應的端部之間具有間隔,所述退避位置位于所述間隔中。可選的,所述清掃機構還包括與所述清掃部連接的驅動部,所述驅動部具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驅動所述清掃部沿所述校正棒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驅動軸位于所述凹槽外且與所述校正棒不接觸。可選的,所述清掃機構還包括第一收納盒,位于所述清掃部沿清掃方向的前側,用于收納所述清掃部清掃時產生的垃圾。可選的,所述清掃機構還包括與所述清掃部連接的第一升降部;當需要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掃時,所述第一升降部能夠將所述清掃部抬升至與所述讀取玻璃接觸;當不需要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掃時,所述第一升降部能夠將所述清掃部下降至與所述讀取玻璃不接觸。可選的,所述清掃機構還包括至少一個傳感器,用于感應所述清掃部的位置,并根據所述傳感器感應的結果控制所述清掃部的動作。可選的,所述清掃部具有清潔件,所述清潔件具有頂部,所述頂部與所述讀取玻璃線接觸、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潔,所述頂部與所述讀取玻璃的接觸線與所述校正棒的長度方向不平行。可選的,所述清掃部通過自轉以清掃所述讀取玻璃。可選的,所述清掃部為清掃輥,所述清掃輥的轉軸從所述校正棒長度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可選的,所述清掃部跟隨所述校正棒的轉動而轉動;所述清掃機構還包括與所述清掃部連接的第二升降部,在清掃部轉動過程中、所述第二升降部規制所述清掃部轉動時的運動軌跡;當所述校正棒沿使所述清掃部靠近所述讀取玻璃的方向轉動時,所述清掃部沿所述運動軌跡相對于所述校正棒抬升;當所述校正棒沿使所述清掃部遠離所述讀取玻璃的方向轉動時,所述清掃部沿所述運動軌跡相對于所述校正棒下降。可選的,所述清掃機構還包括第一輔助清掃部,用于對所述清掃部進行清掃;所述第一輔助清掃部位于所述凹槽內,與所述清掃部接觸。可選的,所述校正機構具有用于容納所述校正棒的殼體;所述清掃機構還包括第二輔助清掃部,用于對所述清掃部進行清掃;所述第二輔助清掃部位于所述校正棒的轉動平面之外、且位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清掃部可跟隨所述校正棒轉動至與所述第二輔助清掃部接觸。可選的,所述清掃機構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二收納盒,用于收納所述第一輔助清掃部、第二輔助清掃部中的至少一個在清掃時產生的垃圾。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圖像成形裝置,其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后處理裝置,其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圖像讀取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在校正棒的非校正面上開設凹槽,將清掃部設于凹槽中,當非校正面面對讀取玻璃后,可啟動清掃部對讀取玻璃進行清掃,清掃效率高。進一步,清掃部單向清掃,可以防止對讀取玻璃的再污染。【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一讀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二中讀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中校正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示出了校正棒的非校正面;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中校正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示出了在非校正面開設有凹槽;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沿校正棒軸向方向的側視圖,其中示出了清掃機構與校正棒以及讀取玻璃之間的位置關系;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中清掃部處于退避位置時的立體結構圖;圖8是對圖7中圈出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中清掃部、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的立體分解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中清掃部處于初始位置時的立體結構圖;圖11是圖10中圈出部分A的局部放大圖;圖12是圖11中清掃部、第一升降部與第一擋板沿校正棒徑向方向的側視圖一,其中示出了在第一擋板作用下、第一卡持部的運動趨勢;圖13是圖11中清掃部、第一升降部與第一擋板沿校正棒徑向方向側視圖二,其中示出了在第一擋板作用下、第二卡持部的運動趨勢;圖1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中清掃部處于終點位置時的立體結構圖;圖15是圖14中圈出部分B的局部放大圖;圖16是圖14中清掃部、第一升降部與第二擋板沿校正棒徑向方向的側視圖一;圖17是圖14中清掃部、第一升降部與第二擋板沿校正棒徑向方向的側視圖二,其中示出了在第二擋板的作用下、第二卡持部的運動趨勢;圖18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中清潔件沿徑向方向的側視圖;圖19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的變形例的圖像讀取裝置中清潔件沿徑向方向的側視圖;圖20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圖像讀取裝置中驅動軸與固定件連接的立體圖;圖21是圖20中驅動軸的放大圖,其中示出了驅動軸沿軸向兩端的結構;圖22示出了驅動軸第二端的結構;圖2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的變形例的圖像讀取裝置中驅動軸與固定件連接的立體圖;圖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包括設置于通紙路徑一側的讀取部和相對設置于所述通紙路徑另一側的校正機構,所述讀取部面向所述校正機構的一側具有讀取玻璃;所述校正機構具有校正棒,所述校正棒可圍繞其中軸線旋轉,所述校正棒的外周面具有非校正面和用于校正原稿圖像信息的校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校正面上具有凹槽;還包括與所述校正機構連接的清掃機構,所述清掃機構具有至少一個設于所述凹槽內的清掃部,所述清掃部可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掃;所述校正棒旋轉至使所述清掃部面對所述讀取玻璃后,所述清掃部對所述讀取玻璃進行清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健,陳岸珠,顧海濤,陸曉祥,洪國善,劉旦,張敏文,周佳瑩,王芳,張海濤,
申請(專利權)人:柯尼卡美能達辦公系統研發無錫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