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備臭氧和紫外光催化功能的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裝置及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污染控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備臭氧和紫外光催化功能的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裝置及方法。
技術介紹
近年來,我國廢水排放標準日益嚴格,傳統的生物處理方法對眾多的工業廢水無法達到排放標準,因此新型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日益受到關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其原理是采用介質阻擋對污水負載進行放電,在水表面上產生強烈的電弧,由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該技術開創了等離子常溫下處理液相有機污染物的先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在應用方面,該技術不需要培養微生物和使用化學藥劑,僅需電源,操作方便,特別是對小規模污水處理具有優勢。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應用于污水處理,時間較短,機理尚不明確,運行參數缺少理論指導,急需完善工藝,提高處理效率。關于低溫等離子體降解有機物的機理有:放電后水中產生羥基自由基、電弧產生紫外光、及在氣相產生臭氧。實驗過程直接可以觀察到:高壓電極周圍產生紫色光弧。紫外線入射污水后,部分有機物會產生光解反應,但強度較弱,而通過光催化劑,形成光催化氧化,降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樣,通過嗅覺可以判斷:實驗過程中產生臭氧。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約是氧氣的十倍,作為比氧氣能力更強的氧化劑,臭氧的產生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理論與實驗證明:O3直接氧化有機物的能力極弱,只有通過催化劑催化形成?OH,才能大幅度提高氧化能力。有報道稱:對某些有機物的氧化,?OH氧化是O3直接氧化反應速率的七個數量級,可見催化劑的重要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高低溫等離子體技術降解污水中有機物的能力,提出一種具備臭氧和紫外光催化功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備臭氧和紫外光催化功能的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裝置,由導流罩(1)、導流桶(2)、填料床(4)和反應器(5)組成,所述反應器底部進水,上部出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器和高壓電極均為柱對稱幾何體結構,以利于水流均勻分布及紫外光收集;所述導流桶(2)垂直放置于反應器(5)內,導流桶(2)四周布置有填料床(4),導流罩1為漏斗型,其開口小的一端連接導流桶(2),導流罩(1)上方布置有高壓電極(6),所述高壓電極(6)連接高壓調頻電源(7);所述導流桶(2)內設有提升漿(3),以形成導流桶(2)內向上、導流桶(2)外向下的水流,加快水液界面更新,促進臭氧溶解;所述導流罩(1)面對高壓電極(6)一側負載納米TiO2光催化材料,高壓電極(6)發出紫外光,使導流罩(1)充分收集高壓電弧形成的紫外光,提高光催化氧化效果;所述填料床(4)采用臭氧催化劑,為表面改性的鐵屑,或以γ?FeOOH為主要成份成型填料,其堆積密度為0.1~0.3?kg/L。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備臭氧和紫外光催化功能的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裝置,包括導流罩(1)、導流筒(2)、填料床(4)和反應器(5),所述反應器底部進水,上部出水;其特征在于:反應器和高壓電極均為柱對稱幾何體結構,以利于水流均勻分布及紫外光收集;所述導流筒(2)垂直放置于反應器(5)內,導流筒(2)四周布置有填料床(4),導流罩(1)為漏斗型,其開口小的一端連接導流筒(2),導流罩(1)上方布置有高壓電極(6),所述高壓電極(6)連接高壓調頻電源(7);所述導流筒(2)內設有提升漿(3),以形成導流筒(2)內向上、導流筒(2)外向下的水流,加快水液界面更新,促進臭氧溶解;所述導流罩(1)面對高壓電極(6)一側負載納米TiO2光催化材料,高壓電極(6)發出紫外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魯銘,靳華鵬,劉亞輝,汪維,
申請(專利權)人:同濟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