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閥門,包括閥體和閥帽,所述閥體內部設置有上下貫通的安裝腔,閥體的側面上開設有與所述安裝腔連通的閥口,所述閥帽卡設于所述閥體的頂部,并覆蓋住所述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設置于所述安裝腔的上部的閥桿;卡設在所述安裝腔的底部的閥座;閥頭,設置于所述閥桿與所述閥座之間,包括密封部和轉動部,所述密封部與所述閥口密封配合,所述閥桿壓設在所述轉動部上以撬動所述密封部,所述轉動部還與所述閥座彈性連接以使密封部復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按壓式出水,操作方便;結構簡單新穎、成型方便、安全環保、便于流通和使用,且性價比高;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延長產品的保質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食品包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閥門。
技術介紹
現有飲用水、礦泉水行業包裝材料多用PET材料,PET瓶占據了礦泉水、飲料、食用油包裝絕對的市場份額,但PET飲料瓶不能循環使用裝熱水,這種材料耐熱至70°C,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溶出。盒中袋是一款新型包裝形式,具有方便運輸,存儲,節約運輸成本的特點。其閥門主要是蝶形閥,其比較適合用于用于控制大流量,不適用于小流量,而且從結構上來說,其具有不能嚴密閉合的缺陷,因此易導致空氣、細菌進入盒中袋,而降低產品的保質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閥門,其具有操作方便簡潔、密封效果好等特點。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種閥門,包括閥體和閥帽,所述閥體內部設置有上下貫通的安裝腔,閥體的側面上開設有與所述安裝腔連通的閥口,所述閥帽卡設于所述閥體的頂部,并覆蓋住所述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閥桿,設置于所述安裝腔的上部,用以傳遞所受到的作用力;閥座,卡設在所述安裝腔的底部;以及,閥頭,設置于所述閥桿與所述閥座之間,包括密封部和轉動部,所述密封部與所述閥口密封配合,所述閥桿壓設在所述轉動部上以撬動所述密封部,所述轉動部還與所述閥座彈性連接以使密封部復位。使用時(以閥門的閥口朝下,安裝腔水平設置為例)通過水平方向按壓閥帽從而推動閥桿向閥座方向運動,閥桿將水平的作用力傳導給轉動部,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轉動部受到向上的分力,從而引導密封部移動。密封部與閥口之間產生間隙,則可以釋放出流體;撤銷按壓力后,轉動部受到彈性形變后復原力的作用,帶動密封部復位,則密封部與閥口密封配合,阻斷流體。因此,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并能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進一步的,所述閥桿包括上部的豎直的壓桿和下部的的楔形的定位桿;所述轉動部為水平設置的楔槽,所述閥桿的靜置位置為所述定位桿與所述楔槽斜面貼合;所述閥桿的運動位置為所述壓桿與所述楔槽滑動配合。楔槽包括一個斜面,靜置位置時,定位桿的楔形面與此斜面貼合,兩者無相互作用力,密封部保持與閥口的密封配合;當受到水平按壓力時,定位桿的楔形面沿著楔槽的斜面滑動,直至豎直的壓桿抵設在斜面上,斜面將壓桿的水平的推力分解為向上的分力,并傳到給密封部,達到撬動密封部的作用。進一步的,所述閥座包括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兩端分別向兩側擴展延伸形成固定翼,兩個所述固定翼分別卡設在所述閥座的內壁上。進一步的,所述轉動部懸空設置在兩個所述固定翼之間,即其兩個側面不與兩個所述固定翼接觸,且其下底面不與所述支撐部接觸,所述轉動部的兩個側面均分別通過連接臂與所述固定翼的前壁固定連接。轉動部不與閥座完全接觸,僅通過連接臂的彈性形變的復原力達到復位的目的。因此,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優選的,所述連接臂為弧形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一端與所述轉動部的側面的前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翼的前壁固定連接。預選的,所述閥帽和所述閥桿之間還包括彈性的傳導架,所述傳導架為十字形傳導架,其中部向上凸起,且四個支腿架設在所述閥體的頂壁上。優選的,為了加強密封效果,所述閥口內還設置有0形密封圈。優選的,所述閥體的側壁上還對稱的設置有按壓扶手。符合人體工程學,方便操作和用力。優選的,為了方便與容器進行連接,所述閥體的下部還安裝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為螺紋連接座。閥門在盒中袋包裝領域中的應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按壓式出水,操作方便;結構簡單新穎、成型方便、安全環保、便于流通和使用,且性價比高;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延長產品的保質期。【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爆炸圖;圖3是本技術的閥門的剖視圖;圖4是閥座和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閥體;2、閥帽;3、閥芯;4、扶手;5、連接座;6、0形密封圈;7、傳導架;101、閥口 ;301、閥桿;302、閥頭;303、閥座;3021、轉動部;3022、密封部;3031、支撐部;3032、固定翼。【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閥門,包括閥體1和閥帽2,所述閥體1內部設置有上下貫通的安裝腔,閥體1的側面上開設有與所述安裝腔連通的閥口 101,所述閥帽2卡設于所述閥體1的頂部,并覆蓋住所述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設有閥芯3,所述閥芯3包括:閥桿301,設置于所述安裝腔的上部,用以傳遞所受到的作用力;閥座303,卡設在所述安裝腔的底部;以及,閥頭302,設置于所述閥桿301與所述閥座303之間,包括密封部3022和轉動部3021,所述密封部3022與所述閥口 101密封配合,所述閥桿301壓設在所述轉動部3021上以撬動所述密封部3022,所述轉動部還與所述閥座彈性連接以使密封部復位。實施例1所述閥桿包括上部的豎直的壓桿和下部的的楔形的定位桿;所述轉動部為水平設置的楔槽,楔槽的后側面為與定位桿的楔形面坡度一致的斜面,所述閥桿的靜置位置為所述定位桿與所述楔槽斜面貼合;所述閥桿的運動位置為所述壓桿與所述楔槽滑動配合。定位桿的楔形面與此斜面貼合,兩者無相互作用力,密封部保持與閥口的密封配合;當受到按壓力時,定位桿的楔形面沿著楔槽的斜面向下滑動,直至豎直的壓桿抵設在斜面上,斜面將壓桿的豎直向下的力分解為向上的反作用力,并傳到給密封部,達到撬動密封部,使密封部斜向上翹起的作用。如圖4所示,所述閥座包括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兩端分別向兩側擴展延伸形成固定翼,兩個所述固定翼分別卡設在所述閥座的內壁的卡槽上,需要說明的是,兩個固定翼側緣的形狀為波浪形,且與之配合的卡槽亦為波浪形,兩者相互配合,增大摩擦力,提高穩定性。所述轉動部懸空設置在兩個所述固定翼之間,即其兩個側面不與兩個所述固定翼接觸,且其下底面不與所述支撐部接觸,所述轉動部的兩個側面均分別通過連接臂與所述固定翼的前壁固定連接。所述連接臂優選為弧形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一端與所述轉動部的側面的前端固定連接(或者有側面向前延伸,并彎曲形成弧形),弧形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翼的前壁固定連接。所述閥帽和所述閥桿之間還包括彈性的傳導架7,所述傳導架為十字形傳導架,其中部向上凸起,且四個支腿架設在所述閥體的頂壁上。所述閥口內還設置有0形密封圈6。0形密封圈套設在閥口的內徑,并能與密封口的外徑過盈配合。所述閥體的側壁上還對稱的設置有按壓扶手4,扶手微向上翹起,符合人體工程學,方便操作和用力。同時,為了方便與容器進行連接,所述閥體的下部還安裝有連接座5,所述連接座為螺紋連接座。實施例2密封部可以上下垂直移動,達到內外連通的效果,具體的結構可以為:所述閥桿包括上部的豎直的壓桿和下部的楔形定位桿;所述轉動部為水平設置的楔槽,楔槽的后側面為與定位桿的楔形面坡度一致的斜面,所述閥桿的靜置位置為所述定位桿與所述楔槽斜面貼合;所述閥桿的運動位置為所述壓桿與所述楔槽滑動配合。所述閥座包括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兩端分別向兩側擴展延伸形成固定翼,兩個所述固定翼分別卡設在所述閥座的內壁的卡槽上。其中支撐部的上表面開設水平方向的滑槽。楔槽嵌入滑槽中,并可沿滑槽水平往復運動。定位桿的正下方對應豎直設置的彈簧(支撐部的頂面,對應定位桿的位置挖槽以放置彈簧)。本技術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閥門,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和閥帽,所述閥體內部設置有上下貫通的安裝腔,閥體的側面上開設有與所述安裝腔連通的閥口;所述閥帽卡設于所述閥體的頂部,并覆蓋住所述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閥桿,設置于所述安裝腔的上部,用以傳遞所受到的作用力;閥座,卡設在所述安裝腔的底部;以及,閥頭,設置于所述閥桿與所述閥座之間,包括密封部和轉動部,所述密封部與所述閥口密封配合,所述閥桿壓設在所述轉動部上以撬動所述密封部,所述轉動部還與所述閥座彈性連接以使密封部復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曉非,
申請(專利權)人:李曉非,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