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蟹池套養沙塘鱧的高效養殖方法,所述的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修建養殖池塘,b)養殖前準備,c)苗種放養,d)水質調控,e)科學投餌。本發明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蟹池套養沙塘鱧的高效養殖方法,該養殖方法采用的放養技術新穎,通過完善養殖條件以及科學的管理方式,既改善了養殖生態環境,又提高了蟹池生產力和養殖綜合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產養殖方法,尤其涉及,屬于水產養殖
技術介紹
水產品是人類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它富含優質蛋白、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而且數量和比例符合人體需要,特別是含有人體需求量較大的亮氨酸和賴氨酸。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營養性需求作為食品消費的第一需要,水產品的消費比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現階段,我國進行規模化養殖的水產品種類已達50多種,工廠化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生態養殖等發展迅速。水產養殖業已成為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當前農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河蟹肉質鮮美,風味獨特,一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沙塘鱧刺少肉多,別具風味,是普通百姓的家常菜肴。近年來,隨著河蟹養殖面積的不斷增加,造成市場供需失衡,導致銷售價格波動,單一養殖風險也隨之增大。為了提高蟹池生產力和綜合養殖效益,增強抵御風險能力,探索一種在蟹池內合理搭配放養經濟價值較高的沙塘鱧,并配套放養部分餌料產品的新型養殖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需求,本專利技術提供了,該養殖方法采用的放養技術新穎,通過完善養殖條件以及科學的管理方式,既改善了養殖生態環境,又提高了蟹池生產力和養殖綜合經濟效益。本專利技術是,所述的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修建養殖池塘,b)養殖前準備,c)苗種放養,d)水質調控,e)科學投餌。在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步驟a)中,修建養殖池塘包括如下步驟:1)在選好的池塘池埂內側四周開挖50~60 cm深環溝;2 )在池埂四周用鈣塑板圍建成60 cm高的防逃墻;3)在池內配備微孔增氧設備和潛水栗。在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步驟b)中,養殖前準備包括:清池消毒、栽種水草、施肥培餌。在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水草是以伊樂藻為主的復合型水草,其包括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和黃絲草,該復合型水草覆蓋率占全池總面積的50°/『60%。在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施肥培餌包括如下步驟:1)在水草成活后向池內投施發酵消毒好的畜禽糞肥,施肥量為200~300kg/667m2;2)每隔10~15 d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素,用量為1~2 kg/667m2,連續追施肥3次。在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步驟c)中,苗種放養包括如下步驟:1)在2月底按13 kg/667m2的密度放養餌料蝦;2)在3月中旬按1100只/667m2的密度放養蟹種;3)在4月初按80尾/667m2的密度放養調水魚;4)在5月中旬按500尾/667m 2的密度放養沙塘鱧苗。在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步驟d)中,水質調控包括如下步驟:1)春季控制水位在50-60 cm,夏季加深水位至1.2-1.5 m,秋季控制水位在1.0-1.2 m ;2)適時加水和換水,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 cm;3)調節池水pH值在7.5-8.5 ;4)用微孔增氧設備調控溶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在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步驟e)中,科學投餌包括如下步驟:1)在3~6月投喂粗蛋白含量為40%的配合飼料、冰凍鮮魚和優質螺螄;2)在7~8月投喂粗蛋白含量為32%的配合飼料、玉米、小麥和優質螺螄;3)在9~11月投喂粗蛋白含量為36%的配合飼料、冰凍鮮魚、玉米和小麥。本專利技術揭示了,該養殖方法采用的放養技術新穎,通過完善養殖條件以及科學的管理方式,既改善了養殖生態環境,又提高了蟹池生產力和養殖綜合經濟效益。【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蟹池套養沙塘鱧的高效養殖方法的工序步驟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蟹池套養沙塘鱧的高效養殖方法的工序步驟圖;該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修建養殖池塘,b)養殖前準備,c)苗種放養,d)水質調控,e)科學投餌。實施例1 具體養殖方法如下: a)修建養殖池塘,首先選擇坡比為1:3,水深可達1.5 m的養殖池塘,抽干水后暴曬10d;然后在池塘池埂內側四周開挖50 cm深環溝作為深水區,其面積占池塘總面積的30%,并將池塘中部設置為淺水區,面積占池塘總面積的70% ;隨后在池埂四周用鈣塑板圍建成60 cm高的防逃墻;最后在池內配備微孔增氧設備和3臺潛水栗。b)養殖前準備,養殖前準備包括:清池消毒、栽種水草、施肥培餌。其中,清池消毒過程為:在池水未注入前,鏟除池埂雜草,修補缺口,挖除池底過多淤泥,保留淤泥10cm厚,暴曬池底至龜裂狀后,用旋耕機旋耕破碎底泥,增加底泥與空氣接觸面,以加速底泥有機物的風化分解;在苗種放養前15d,全池均勻潑灑生石灰滅菌,其用量為100kg/667m2。栽種水草過程為:先向池內注水20 cm,再以切莖分段扦插方式栽種伊樂藻,保持行間距在5 m,然后在伊樂藻行間搭配栽種輪葉黑藻、苦草和黃絲草,為河蟹提供植物性餌料,該復合型水草覆蓋率占全池總面積的50%。施肥培餌過程為:先在水草成活后向池內投施發酵消毒好的畜禽糞肥,施肥量為200kg/667m2,以培育浮游生物,為日后入池的苗種提供生物餌料;然后每隔10d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素,其用量為1 kg/667m2,連續追施肥3次,以保持池水的肥度、活力及浮游生物的密度。c)苗種放養,苗種放養包括餌料蝦放養、蟹種放養、調水魚放養和沙塘鱧苗放養。其中,餌料蝦放養在2月底進行,其規格為2000尾/kg,放養密度為13 kg/667m2,蝦在6月份自然孵化成長后可為沙塘鱧持續不斷地提供適口餌料。蟹種放養在3月份進行,其規格為120只/kg,放養密度為1100只/667m2。調水魚放養在4月份進行,放養的調水魚包括鰱魚和鳙魚,規格均為75g/尾,其放養密度為80尾/667m2,放養調水魚的主要目的是讓其充分發揮水體清潔工的職能,以達到控制池水肥度,改良水質之目的。沙塘鱧苗放養在5月中旬進行,其體長為3cm左右,按500尾/667m2的密度放養。d)水質調控,水質調控包括:水位調控、透明度調控、pH值調控和溶氧調控。其中,水位調控按照春淺、夏深、秋穩的原則進行,春季控制水位在50cm,夏季加深水位至1.2 m,秋季控制水位在1.0 m0透明度調控按照每隔7 d加水、每隔20d換水1次的周期,每次加入新水20 cm、換掉老水25%%左右,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cm。pH值調控是按每15d使用1次生石灰的周期,調節池水pH值在7.5。溶氧調控是用微孔增氧設備合理開機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e)科學投餌,餌料投喂以河蟹為主。在3~6月投喂粗蛋白含量為40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蟹池套養沙塘鱧的高效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修建養殖池塘,b)養殖前準備,c)苗種放養,d)水質調控,e)科學投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建明,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