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掛戴式音箱裝置,包含了一掛戴件,該掛戴件向左右兩端延伸出兩個裝設有喇叭單體的音箱容置部,由于該掛戴件為一中空構造,因此能夠于內部容置至少一個PCB板、至少一個電池及至少一個反射管,由于該音箱容置部的喇叭單體會透過至少一個訊號線與該PCB板相連接,而當該喇叭單體發聲時,其聲音會于該掛戴件的內部空間來回反彈,并將反彈產生的聲波,藉由該反射管將反相的聲波傳遞出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有關一種掛戴式音箱裝置,特別是指一種使音箱的左右音箱所使用的空間能夠更小、以取得更好的低頻效果的掛戴式音箱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一般的音箱,由于其體積都較龐大,因此對于現今使用者來將都是習慣使用耳機來取代音箱來進行音樂或是等等聲音的播放,但一般的耳機,都是透過其內部的揚聲器,朝由耳機內部向外發出聲響,但由于耳機直接配戴于耳朵輪廓中,又太接近耳膜,而在長時間配戴使用下,更容易因此耳朵的軟組織長期接受音量的刺激,而造成耳朵聽力受損;故若是能夠將一攜帶性的音箱能夠掛戴于身上,將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因此,如何將音箱的特性結合于掛戴式音箱上,將是一非常重要的改良,現今習用的作法是使用一掛戴件與兩個音箱連接,由于音箱必須具有一定的空間使聲音能夠反彈,而現今大多將音箱所需的聲音反彈空間與出音面設置于相鄰的位置(一般是將音箱所需的聲音反彈空間設置于耳機的出音面后側),當然這是傳統音箱的設置方式,但若是音箱所需的聲音反彈空間太小,將會導致聲音表現效果不好,但若是音箱所需的聲音反彈空間設置太大,對于使用者來講,將必須掛戴大且重的音箱,如此對于使用者來講,在實際應用方面,是非常不便利的,如此,仍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因此,若能夠將音箱所需的聲音反彈空間增加至連接兩個音箱的掛戴件的內部,將不需要掛戴大且重的音箱,如此應為一最佳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掛戴式音箱裝置,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使掛戴式音箱裝置的左右音箱所使用的空間更小,除了能夠取得更好的低頻效果之外,也不需掛戴大且重的音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掛戴式音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掛戴件,向左右兩端延伸形成兩個音箱容置部,而該掛戴件為一中空構造,并于該中空構造內部容置至少一個PCB板及至少一個反射管,而該兩個音箱容置部內分別裝設有至少一個的喇叭單體,該喇叭單體會透過至少一個訊號線與該PCB板相連接,而該喇叭單體發聲時,其聲音于該掛戴件的內部空間反彈產生的聲波,會藉由該反射管將反相的聲波傳遞出來。其中,該兩個音箱容置部皆為一中空結構并連接該具有中空構造的掛戴件。其中,該喇叭單體包含有一具有振膜、防塵蓋及懸邊的出音面、一與該出音面結合的盆架、一彈波、一音圈及一磁鐵組,其中該盆架具有一頂部及一底部,該盆架的底部的直徑大于該盆架的頂部的直徑。其中,該彈波的直徑小于該盆架的底部的直徑并大于該盆架的頂部的直徑。其中,該磁鐵組的直徑小于該盆架的底部的直徑并大于該盆架的頂部的直徑。其中,該兩個音箱容置部的兩個喇叭單體的出音面能夠分別朝向不同方向設置。其中,該兩個音箱容置部的兩個喇叭單體的出音面能夠朝向相同方向設置。其中,該反射管具有一反射孔及一導管,其中該反射孔設置于該掛戴件的表面上,而該反射孔向該掛戴件內部延伸形成該導管。其中,該PCB板上具有至少一個電池。其中,該中空構造的掛戴件能用以增加音箱容置部的容積量。還公開了一種掛戴式音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掛戴件,向左右兩端延伸形成兩個音箱容置部,其中任一個音箱容置部內部或兩個音箱容置部內部容置有至少一個PCB板,而該掛戴件為一中空構造,并于該中空構造內部容置至少一個反射管,而該兩個音箱容置部內分別裝設有至少一個的喇叭單體,該喇叭單體會透過至少一個訊號線與該PCB板相連接,而該喇叭單體發聲時,其聲音于該掛戴件的內部空間反彈產生的聲波,會藉由該反射管將反相的聲波傳遞出來。其中,該兩個音箱容置部皆為一中空結構并連接該具有中空構造的掛戴件。其中,該喇叭單體包含有一具有振膜、防塵蓋及懸邊的出音面、一與該出音面結合的盆架、一彈波、一音圈及一磁鐵組,其中該盆架具有一頂部及一底部,該盆架的底部的直徑大于該盆架的頂部的直徑。 其中,該彈波的直徑小于該盆架的底部的直徑、并大于該盆架的頂部的直徑。其中,該磁鐵組的直徑小于該盆架的底部的直徑、并大于該盆架的頂部的直徑。其中,該兩個音箱容置部的兩個喇叭單體的出音面能夠分別朝向不同方向設置。其中,該兩個音箱容置部的兩個喇叭單體的出音面能夠朝向相同方向設置。其中,該反射管具有一反射孔及一導管,其中該反射孔設置于該掛戴件的表面上,而該反射孔向該掛戴件內部延伸形成該導管。其中,該PCB板上具有至少一個電池。其中,該中空構造的掛戴件用以增加音箱容置部的容積量。通過上述結構,本專利技術能實現如下技術效果:1.掛戴件為一中空構造,因此能夠增加音箱的容積量,除了能夠取得更好的低頻效果之外,更能夠使掛戴式音箱的左右音箱所使用的空間能夠更小、以及不需掛戴大且重的音箱。2.喇叭單體的盆架是屬于下寬上窄的結構,因此會使得彈波的彈波面必須加大、磁鐵組也必須變大,如此會導致磁氣回路比震動面積還大,并降低喇叭單體的Q值、諧振頻率(fo)及提高柔順性(Cms),同時能夠提升該喇叭單體的效率(SPL)。【附圖說明】圖1:習用的喇叭單體結構示意圖。圖2:本專利技術掛戴式音箱裝置的部份結構示意圖。圖3A:本專利技術掛戴式音箱裝置的喇叭單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B:本專利技術掛戴式音箱裝置的喇叭單體結構結合示意圖。圖4:本專利技術掛戴式音箱裝置的喇叭單體結構剖面示意圖。圖5:本專利技術掛戴式音箱裝置的使用者掛戴示意圖。圖6:本專利技術掛戴式音箱裝置的出音面另一設置示意圖。圖7:本專利技術掛戴式音箱裝置的PCB板另一設置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有關于本專利技術其他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請參閱圖2、圖3A及圖3B,為本專利技術掛戴式音箱裝置的部份結構示意圖、喇叭單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及喇叭單體結構結合示意圖,由圖中可知,該掛戴式音箱裝置2包含有一掛戴件21,該掛戴件21向左右兩端延伸出兩個裝設有喇叭單體221的音箱容置部22,該音箱容置部22為一中空結構,且因為該掛戴件21為一中空構造,因此該掛戴件21內部則能夠置放有至少一個PCB板211、至少一個電池2111及至少一個反射管213,而設置于該音箱容置部22內的喇叭單體221則能夠透過一訊號線212與該PCB板211相連接。而該掛戴件21內部所設置的反射管213,該反射管213具有一反射孔2131及一導管2132,該反射孔2131設置于該掛戴件21的表面上,而該反射孔2131則向該掛戴件21內部延伸形成該導管2132,因此當該喇叭單體221發聲時,其聲音會往該掛戴件21的內部空間移動、并來回反彈,而受到掛戴件21的內部空間反彈產生的聲波,則藉由該反射管213將反相的聲波傳遞出來,因此本專利技術所需的聲音反彈空間則是設置于該掛戴件21內部,故該音箱容置部22不需要太大,僅需要能夠容置該喇叭單體221即可,而該掛戴件21內部空間也較大,因此所需的聲音反彈空間設置于掛戴件21內部將能夠取得較好的低頻效果。而本專利技術所使用的喇叭單體221的構造亦與傳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掛戴式音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掛戴件,向左右兩端延伸形成兩個音箱容置部,而該掛戴件為一中空構造,并于該中空構造內部容置至少一個PCB板及至少一個反射管,而該兩個音箱容置部內分別裝設有至少一個的喇叭單體,該喇叭單體會透過至少一個訊號線與該PCB板相連接,而該喇叭單體發聲時,其聲音于該掛戴件的內部空間反彈產生的聲波,會藉由該反射管將反相的聲波傳遞出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黃月華,黃清輝,
申請(專利權)人:淇譽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