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起重機械。起重機械包括轉臺、起重臂、配重裝置、副卷揚裝置、超起繩索和滑輪裝置,起重臂、配重裝置和副卷揚裝置分別設置于轉臺上,滑輪裝置設置于配重裝置上,超起繩索的第一端與副卷揚裝置連接,超起繩索的第二端繞過滑輪裝置后與起重臂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起重機械利用起重機必不可少的配重裝置作為超起支架,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超起結構,沒有額外增加配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適合在中小噸位伸縮式起重機上布置,增強了起重機械的適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起重機械。
技術介紹
如圖1所示,移動式伸縮臂起重機是一種裝在特制底盤上的用于起升重物的設備,伸縮臂起重機具有較長的起重臂12,在起重臂12的臂長很長的吊重工況下,起重臂12會產生較大的撓度,這會極大地降低起重機的吊重性能。為了改善大噸位起重機的起重臂12在上述情況下的受力狀況,如圖2所示,現有技術的起重機械具有超起裝置。超起裝置包括在起重臂12上布置的支架裝置16,繩索15、拉桿17和用于控制繩索15的卷揚裝置,其中,拉桿17分別固定在轉臺11和支架裝置16上,繩索15繞過支架裝置16固定于起重臂12的臂頭上。該起重機械的設置能夠大幅減少起重臂12的撓度從而提升起重機的起重性能。但是,由于上述起重機械的結構復雜,自重大,操作復雜并且成本大,不適合在中小噸位的伸縮式起重機上布置,因此現有技術的起重機械存在適應性差的冋題。另外,現有技術中的起重機械的配重裝置13的安裝方式為固定式,配重裝置13的重心相對于轉臺11的重心的水平距離無法根據起重載荷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使得轉臺11的支撐的受力無法達到理想狀態,同時整車的穩定性能也無法實現動態平衡,因此會降低整車的穩定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起重機械,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起重機械存在的適應性差的冋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起重機械,包括轉臺、起重臂、配重裝置、副卷揚裝置、超起繩索和滑輪裝置,起重臂、配重裝置和副卷揚裝置分別設置于轉臺上,滑輪裝置設置于配重裝置上,超起繩索的第一端與副卷揚裝置連接,超起繩索的第二端繞過滑輪裝置后與起重臂連接。進一步地,配重裝置包括相對于轉臺的位置可改變地設置的活動配重,滑輪裝置設置于活動配重上。進一步地,活動配重相對于轉臺沿前后方向可平移地設置。進一步地,配重裝置還包括滑移桿,滑移桿的第一端與活動配重連接,轉臺上設有穿孔,滑移桿的第二端穿入穿孔并與穿孔滑動配合;或者,配重裝置還包括長度可調的伸縮裝置,伸縮裝置的第一端與活動配重連接,伸縮裝置的第二端與轉臺連接。進一步地,配重裝置包括伸縮裝置,伸縮裝置包括伸縮桿或驅動缸。進一步地,配重裝置還包括固定配重,固定配重固定地設置于轉臺上,活動配重可活動地連接于固定配重上。進一步地,配重裝置還包括滑移桿,滑移桿的第一端與活動配重連接,固定配重上設有穿孔,滑移桿的第二端穿入穿孔并與穿孔滑動配合;或者,配重裝置還包括長度可調的伸縮裝置,伸縮裝置的第一端與活動配重連接,伸縮裝置的第二端與固定配重連接。進一步地,起重機械還包括用于檢測超起繩索的張力的檢測裝置,副卷揚裝置根據檢測裝置的檢測信號控制超起繩索的收回或放出。進一步地,檢測裝置設置于滑輪裝置上。進一步地,起重臂為伸縮式起重臂,伸縮式起重臂包括基本臂和至少一節伸縮臂,其中,超起繩索與起重臂的一節伸縮臂的頂端連接。基于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起重機械,包括轉臺、起重臂、配重裝置、副卷揚裝置、超起繩索和滑輪裝置,起重臂、配重裝置和副卷揚裝置分別設置于轉臺上,滑輪裝置設置于配重裝置上,超起繩索的第一端與副卷揚裝置連接,超起繩索的第二端繞過滑輪裝置后與起重臂連接。該起重機械利用起重機必不可少的配重裝置作為超起支架,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超起結構,沒有額外增加配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適合在中小噸位伸縮式起重機上布置,增強了起重機械的適用性。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特征及其優點將會變得清楚。【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現有技術的移動式起重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具有超起裝置的起重機械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起重機械的超起繩索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Μ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所示的配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3所示的起重機械的超起繩索收回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Ν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各附圖標記分別代表:11-轉臺;12_起重臂;13_配重裝置;15_繩索;16_支架裝置;17_拉桿;21_轉臺;22-起重臂;23_配重裝置;231-固定配重;232_活動配重;233_滑移桿;24_副卷揚裝置;25-超起繩索;26_滑輪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以下對至少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實際上僅僅是說明性的,決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及其應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這些實施例中闡述的部件和步驟的相對布置、數字表達式和數值不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同時,應當明白,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所示出的各個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實際的比例關系繪制的。對于相關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技術、方法和設備可能不作詳細討論,但在適當情況下,所述技術、方法和設備應當被視為授權說明書的一部分。在這里示出和討論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討論。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在以下描述中,所稱的“前”指的是起重機的駕駛室朝向的一側后”指的是與“前”相對的一側。下面將根據圖3至圖7對本專利技術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3和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各實施例的起重機械包括轉臺21,起重臂22,配重裝置23,副卷揚裝置24,超起繩索25和滑輪裝置26。其中,起重臂22、配重裝置23和副卷揚裝置24分別設置在轉臺21上,滑輪裝置26設置在配重裝置23上,超起繩索25的第一端與副卷揚裝置24連接,超起繩索25的第二端繞過滑輪裝置26與起重臂22連接。上述起重機械利用起重機必不可少的配重裝置23作為超起支架,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超起結構,沒有額外增加配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適合在中小噸位伸縮式起重機上布置,增強了起重機械的適用性。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配重裝置23包括活動配重232,而滑輪裝置26設置在活動配重232上。其中,活動配重232相對于轉臺21的位置是可以改變的。本實施例中具體地,活動配重232相對于轉臺2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起重機械,其特征在于,包括轉臺(21)、起重臂(22)、配重裝置(23)、副卷揚裝置(24)、超起繩索(25)和滑輪裝置(26),所述起重臂(22)、所述配重裝置(23)和所述副卷揚裝置(24)分別設置于所述轉臺(21)上,所述滑輪裝置(26)設置于所述配重裝置(23)上,所述超起繩索(25)的第一端與所述副卷揚裝置(24)連接,所述超起繩索(25)的第二端繞過所述滑輪裝置(26)后與所述起重臂(22)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善華,張艷磊,李龍,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