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包括拖車車架、拖車行走輪、防撞架和防撞架行走輪,且拖車車架通過鉸接組件與防撞架鉸接,而拖車行走輪和防撞架行走輪分別設置在拖車車架和防撞架底端;防撞架呈“U”形,且其內部設有容納空腔,而容納空腔中設有管片小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不僅結構簡單,而且還可避免管片小車與皮帶機和拼裝機發生碰撞,安全系數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拖車,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
技術介紹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城市規模在不斷擴大,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網等的建設進入到一個開發的高峰期,為了解決道路交通的壓力,不少城市已經開始將建設城市軌道交通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由于城市的布局,市內的軌道大多以地下隧道的形式存在。盾構機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對城市影響小等優點,因此盾構機成為了軌道交通隧道工程的首選。但是現有的盾構機系統在進行隧道內管片運輸時,管片小車的行駛位置完全靠駕駛員觀察,或者靠管片拼裝人員指揮,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如果稍微大意,很容易出現管片小車和皮帶機、拼裝機等發生碰撞的情況,造成嚴重的事故,并且影響工程進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可避免管片小車與皮帶機和拼裝機發生碰撞的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包括拖車車架、拖車行走輪、防撞架和防撞架行走輪,且拖車車架通過鉸接組件與防撞架鉸接,而拖車行走輪和防撞架行走輪分別設置在拖車車架和防撞架底端;防撞架呈“U”形,且其內部設有容納空腔,而容納空腔中設有管片小車。本技術所述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包括拖車車架、拖車行走輪、防撞架和防撞架行走輪,其中,拖車車架通過鉸接組件與防撞架鉸接,而拖車行走輪和防撞架行走輪分別設置在拖車車架和防撞架底端,結構十分簡單,而且因為防撞架內部設有容納空腔,而該容納空腔中設有管片小車,管片小車可在該容納空腔中行駛,當管片小車行駛到防撞架內部底端位置時,防撞架會阻止管片小車繼續前進,從而避免管片小車與皮帶機和拼裝機發生碰撞,安全系數高。在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中,上述拖車車架通過鉸接組件與防撞架鉸接,這樣的連接方式使得整體長度過長的所述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不受隧道內高低起伏和轉彎的影響。作為對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上述防撞架包括第一縱梁、橫梁和第二縱梁,且該第一縱梁、橫梁和第二縱梁依次相連并圍成上述容納空腔;該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上背離橫梁的一端均設有上述鉸接組件,而該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底端均設有上述防撞架行走輪。在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中,由第一縱梁、橫梁和第二縱梁依次相連圍成的容納空腔主要用于限制管片小車的行駛位置,當管片小車向前行駛到橫梁位置并與橫梁發生碰撞時,管片小車即被橫梁阻擋,從而避免管片小車與皮帶機和拼裝機發生碰撞,由此可知,在防撞架中,主要起到避免管片小車與皮帶機和拼裝機發生碰撞的是橫梁。作為對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上述橫梁內側設有防撞結構。當管片小車行駛到橫梁內側并與防撞結構發生碰撞時并不會繼續前進,故防撞結構的設置進一步保證了所述管片小車不會與皮帶機和拼裝機發生碰撞。作為對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上述防撞結構為緩沖塊或防撞傳感器。將防撞結構選擇為緩沖塊,一方面,可以起到避免管片小車與皮帶機和拼裝機發生碰撞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減緩管片小車與上述橫梁之間碰撞力度的作用;將防撞結構選擇為防撞傳感器,當管片小車與該防撞傳感器發生碰撞時,該防撞傳感器會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給主控并在主控的作用下阻止管片小車繼續前進。作為對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上述防撞架行走輪的外側表面設有第一緩沖結構。第一緩沖結構的設置可以起到減緩防撞架行走輪與軌道和隧道管片之間磨損的作用。作為對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上述鉸接組件包括上連接件、下連接件和中間連接件;上述上連接件右端和下連接件右端均通過銷軸與中間連接件左端鉸接,而該上連接件左端和下連接件左端均與拖車車架相連,且上述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上背離橫梁的一端均與中間連接件的右端連接。作為對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上述拖車行走輪的外側表面設有第二緩沖機構。同理,該第二緩沖機構的設置也可以起到減緩拖車行走輪與軌道和隧道管片之間磨損的作用。另外,在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中,凡未作特別說明的,均可通過采用本領域中的常規手段來實現本技術方案。因此,本技術提供的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不僅結構簡單,而且還可避免管片小車與皮帶機和拼裝機發生碰撞,安全系數高。【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實施例中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防撞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施例中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的使用狀態圖;圖5是圖4的右視圖;現將附圖中的標號說明如下:1為拖車車架,2為拖車行走輪,3為防撞架,4為防撞架行走輪,5為鉸接組件,6為第一縱梁,7為橫梁,8為第二縱梁,9為容納空腔,10為防撞結構,11為第一緩沖結構,12為上連接件,13為下連接件,14為中間連接件,15為銷軸,16為拖車安裝板,17為防撞安裝板,18為隧道管片,19為管片小車,20為軌道。【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在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一種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如圖1所示,包括拖車車架1、拖車行走輪2、防撞架3和防撞架行走輪4,且該拖車車架1通過鉸接組件5與防撞架3鉸接,而該拖車行走輪2和防撞架行走輪4分別設置在拖車車架1和防撞架3底端;上述防撞架3呈“U”形,且如圖3所示,該防撞架3包括第一縱梁6、橫梁7和第二縱梁8,且該第一縱梁6、橫梁7和第二縱梁8依次相連并圍成容納空腔9,該橫梁7內側設有防撞結構10,該防撞結構10為緩沖塊或防撞傳感器;該第一縱梁6和第二縱梁8上背離橫梁7的一端均設有上述鉸接組件5,而該第一縱梁6和第二縱梁8底端均設有上述防撞架行走輪4,且該防撞架行走輪4的外側表面設有第一緩沖結構11。 上述鉸接組件5包括上連接件12、下連接件13和中間連接件14,如圖2所示,上連接件12右端和下連接件13右端均通過銷軸15與中間連接件14左端鉸接,而該上連接件12左端和下連接件13左端均通過拖車安裝板16與上述拖車車架1相連,且上述第一縱梁6和第二縱梁8上背離橫梁7的一端均通過防撞安裝板17與中間連接件14的右端連接。上述拖車安裝板16的設置方便了上連接件12左端和下連接件13左端與拖車車架1之間的連接,而且有助于增強上連接件12左端和下連接件13左端與拖車車架1之間的連接強度;同理,上述防撞安裝板17的設置也方便了第一縱梁6和第二縱梁8與中間連接件14右端之間的連接,而且也有助于增強第一縱梁6和第二縱梁8與中間連接件14之間的連接強度。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防撞架行走輪4傾斜設置在防撞架3底端,且該防撞架行走輪4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30°~45°,具體可為30°、35°、38°、40°、42°或45 °,因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的質量不大,這樣的設計使得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可以直接在隧道內已經拼裝好的管片上行走,避免對管片造成損傷。上述拖車行走輪2的外側表面設有第二緩沖機構(圖中未顯示),且該第二緩沖機構和上述第一緩沖機構11均由橡膠制成。如圖4和圖5所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盾構機的防撞型拖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拖車車架(1)、拖車行走輪(2)、防撞架(3)和防撞架行走輪(4),且所述拖車車架(1)通過鉸接組件(5)與防撞架(3)鉸接,而所述拖車行走輪(2)和防撞架行走輪(4)分別設置在所述拖車車架(1)和防撞架(3)底端;所述防撞架(3)呈“U”形,且其內部設有容納空腔(9),而所述容納空腔(9)中設有管片小車(1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延奇,徐昊朗,韓真,趙小慶,
申請(專利權)人:徐工集團凱宮重工南京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